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音乐论文

艺术素质培养在现代中小学教学中的作用

所属栏目: 音乐论文  更新时间:2019-03-05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作者: 曹倩    指导教师:  郝小虎

  【内容摘要】

  艺术素质培养对人具有能动作用,美术教育的效果与学生的艺术素质培养有很大关系,本文主要是对美术教育中学生的艺术素质培养及它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作出初浅的论述,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更多的教育工作者都来关注学生的艺术素质培养。

  【关键词】

  美术教育、艺术素质、艺术素质培养。

  实施素质教育被视为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各种学科改革、课程改革也是围绕着“素质教育”这个中心所开展的。美术教育的改革同样也是围绕着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而进行的,因此,美术教育已从过去单纯的技能教学转变为全面重视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发展的艺术教育。

  什么是素质,素质本是生理学和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但其又涉及到学生在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广泛使用的概念,从素质的内涵和外延的不同界定和解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概念所指的生理学和心理学上具体的人的先天的生理特点,广义概念指人在先天与后天作用下所形成的身心发展水平,但无论何种解释其内涵中都包括着对人未来发展具有影响的部分,其中人的艺术素质是人的素质结构的最高层次,它对人的后天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过去的教育没有重视学生的艺术素质,美术教育也没有关注学生的艺术素质培养,而美术教育洽洽在学生的艺术素质培养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和自身的优势。

  艺术素质指的是对艺术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的综合体现,一个人是否具备良好的艺术素质重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悟性

  这里我们所说的悟性指的是一种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也意味着对事物的快速理解和接受能力。悟性是人的一种内在修养,它分为两种:一种是与生俱来的天赋,“原始感受”或叫“低能感受”。提高阅读的丰富,他的思维渐渐独立,感受力就成为他的一种能力表现了。我们往往会把悟性为灵气或者是灵感,其实,它们还是有区别的,灵感是偶然,灵气是外显的,而悟性切是内在的、永恒的。

  另一种更高层次上的悟性,是对生活的感悟和认识人生的态度,它不是某一种可以通过书本学会的技能,更不是世俗的小聪明和社会经验。这种人生感悟伴随着一个人的成长,修炼着一个人的内心。

  二、 表现欲

  说到表现欲,或许有人会将它误解为好表现,虚荣心。其实,表现欲是我们每个人身上都确实存在着的一种天性。你不断对自己的天性进行自我压抑的同时,很可能就你就失去了很多珍贵的机会。表现欲就体现在你是否敢于去尝试,是否敢于面对大众。

  三、 合作精神

  当你身处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面对一群完全陌生的人,你是否会不知所措,还是表现出良好的合作精神,很快的接纳他人也被他人所接纳?这时,就可以看出你是否具有适应能力和协调能力。有人觉得艺术职业完全是个人的事业,只要有天赋、有才华、有灵气,就一定可以成名成家。这个看法是很片面的。诚然,对一个艺术家来说,对重要的是他的天赋和后天的努力,但是,无论从事任何一种艺术职业,我们都需要有合作精神,没人能说自己永远都不需要别人的帮助。

  四、模仿能力

  有哲学家曾经说过,一切艺术都从模仿开始。的确,是否具有模仿能力是判断一个人艺术修养的重要条件,时下流行的“模仿秀”一类的节目就是通过具有娱乐性的模仿活动来挖掘艺术潜力的。

  模仿有时是人的一种天性,而良好的记忆是模仿能力的源泉。试着回想以下,当你看完最后一部电影后,你能否惟妙惟肖地模仿其中的一个人物的神情,说出其中的一句台词?你能准确地模仿身边朋友的言行举止吗?

  模仿能力还与好奇心和崇拜心理有关,几乎所有的艺术家都是从模仿自己的偶像开始艺术道路的。可以说,一个对任何事物都没有好奇心的人,对任何人都不会产生崇拜心理的人是不适合从事艺术职业的。

  模仿的起点要高,古人说:“取其乎上,得乎其中,取其乎中,得乎其下。”①不是所有流行的东西都值得你去模仿,这就是需要你具备一双审美的眼睛,只有向一流的艺术家学习才能熏陶出一流的素质,在艺术模仿中如果“取法乎下”是什么也得不到的,更何况,如果不得要领,胡乱模仿,就只会落得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的结果,贻笑天下。

  但是模仿绝不意味着低级的重复和狂热的追星,模仿里还暗含着一种再创造的能力。

  五、想象能力

  想象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活动。简单地说就是:依据自己曾经亲身经历过的事物,或者是根据自己曾经听到过的、看到过的、读到过的事物,经过选择加工,创造出新的事物形象的能力。

  艺术,主要就是想象的产物。它是通过艺术家的形象思维,在生活的基础上,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段,进行想象、加工、提炼而虚构出来的。当人们欣赏这些精神产品时,同样需要运用自己的想象,与作品建立起活的联系,才能感受到它的内涵,获得美的享受。

  所以,想象力被马克思称为人类的最高属性之一,西方很多的美学家都把它当作衡量艺术素质的重要标准,原因就在于想象力具有一种创造性的品格。可以说,一个没有想象力也没有创造力的人,也是不适合从事艺术的人。想象力来源于良好的想象思维,也来源于一定的生活积累。因为想象其实是对生活、对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方式,生活阅历越丰富,记忆中的表象也就越丰富,想象也就越有发挥的广阔空间。

  六、表达能力

  什么叫表达能力?绝不仅仅是会说话就可以的了。表达能力可以分成语言表达能力和非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叫语言组织能力,主要取决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

  善于语言表达的人我们往往称他“口才好”,“出口成章”就是形容口才好的最高评价,但这一点并非人人都可以做到。

  非语言表达能力是指不以有声语言符号作为交流手段,而是用你的面部表情、眼神、手势、体态等身体语言来传达信息。非语言表达能力有时能够比语言表达更多的信息量,生活中我们常常形容一个人“喜笑颜开”或“愁眉苦脸”或“垂头丧气”等等都是指一个人以其表情语言和身体语言传达出的精神状态。

  心理学家就曾经研究出这样一条公式:信息传播总效果=70%的语言+38%的语调语速+55%的表情和动作,可见非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随着我们社会的发展,需要与人交流的地方也越来越多,一个善于表达的人往往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别人的理解和信任,常常会使其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不要以为只有演员和主持人才需要表达,即使是从事模特这种以形体工作的职业也需要良好的表达能力,更何况在一切艺术类的考核和比赛中,表达能力都是很重要的一条评判标准,千万不要忽略。

  七、情感沟通能力

  对于一个从事艺术职业的人来说,除了有良好的表达能力之外,还必须具有具有一定的情感抒发和情感沟通能力。也就是说,你是否能用自己的情绪感染他人呢?我们常常觉得演员们很神奇,他们可以在银幕上说哭就哭,说笑就笑,将观众的情感“玩弄于股掌之间”,我们为什么就没有这种神奇的能力呢?

  情感沟通能力首先取决于你与人沟通的愿望有多强烈,取决于你的倾诉有几分是发自内心的真诚。

  笑声有时比眼泪更富有感染力,宋玉这样描写过一位美貌的女子的笑容:“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②说这个女子的笑容使阳城,下蔡这两个城市的人都为之心动神摇。而在诗人白居易的笔下,美人杨玉环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③“笑是人与人之间最短的距离”,学会用你的笑声来感染别人吧,当然,情到深处的泪水同样也会拉近我们心灵的距离,只要你的一切情感都是由衷而发,源自内心的,你就能够轻易的拥有这种神奇的情感沟通能力。

  既然艺术素质有这样的神奇的能动作用,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又怎样去发挥这种作用呢?

  一、美术教育中学生的艺术素质因素。

  人们在客观事物对其是否符合自己主观需要作出反映的时候,总会产生一定的情感倾向,这些不同的反映受到人的情商因素的影响,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维持个体和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所产生的不同态度的主观体验。在美术教育中,学生对作品不同的体验和主观反映,是学生获得心灵陶冶和学习动力的基础。“情商(Emotional Quotient),被称作是人的一种心灵力量,人的一种为人的涵养,也被视作人的性格的因素。”④情商包含了人自我情绪控制的能力、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心理品质,培养自我激励的心灵动力,它是以人们对某一客观事物能否满足其需要为中介。这种情商正是艺术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美术教育的独到之处就在于美术教育是最能容易满足人的情感需要的艺术教育。

  学生在美术教育的艺术素质培养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实现其自我完善的过程,是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行成与发展的过程,也是人的精神需要与实现自我价值的体验过程。

  在美术教育教学及美术活动中,影响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艺术素质包括:学生对自然环境及艺术氛围的心理倾向,学生对艺术作品的辨析能力和自我情绪的控制能力,学生在美术活动中进行艺术的心理适应能力和人与人之间相互协作的处世能力,这些艺术素质始终影响着学生个人素质的形成。

  二、美术教育中注重学生的艺术素质培养。

  人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不仅有人的物质需要,还有人的精神需要,满足学生合理的精神需要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人们在生活中需要艺术,也因为有了艺术生活才变得美丽,美术教育是帮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重要手段,是陶冶学生情操,实施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育实际上也是一种情感教育,重视学生的艺术素质培养,是美术教育适应教育“以人为本”的要求,满足学生获得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要求,服务于学生未来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重视艺术素质培养,是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的教育,是有利于学生素质“内在性”特征“内化”的教育。人的认识过程是产生情感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人的情感对人的认识过程有动力作用,美术教育的形象性、直观性最能适应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识需要,最能容易使学生获取情感体验,并使之转化为学生的内部动力。因此,美术教育如果脱离儿童心理需要也就是缺乏艺术素质的美术教育,富有艺术素质的美术教育能帮助学生获得将先天的基础实现后天的成就的内因动力,能培养学生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关爱他人。如一幅环保内容的绘画,能让一些学生产生某种激情和冲动,产生对保护环境的某种欲望和责任感。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富有艺术素质的美术教育也是一种德育手段,它还能帮助学生克服自身先天的不足,去谋求自身最大可能的发展,“神笔马良”、“达芬奇画蛋”等在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行成过程中起了积极的作用。

  重视艺术素质培养的美术教育,是体现学生的素质“发展性”特征的教育。“人的素质,不论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不论是身体素质,还是精神素质,都是可变的。”⑤后天因素在人的素质形成中,人的艺术素质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美术教育中注意学生的艺术素质培养,能使学生增强对周围事物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进行积极的观察和体验,从而激发学习的欲望,获取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动机;美术教育中学生的积极参与,能帮助学生去感受美、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美术教育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表现空间,能激发学生积极情感的美术教育有利于学生积极观察、积极想象、积极表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动手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美术教育中重视学生艺术素质培养,是尊重学生素质“差异性”特征的教育。人的素质差异不仅表现在先天的个性差异上,还表现在后天的发展差异上,同一件美术作品在不同的学生心理上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倾向;具有相同心理倾向的学生在表现相同主题和相同内容的作品时,在形象、风格和表现手法上也不尽相同。教育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艺术素质培养,就能帮助学生正确认知事物、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培养学生的情商水平,尊重学生,因人施教是前提,承认差异,让学生在感受中体验快乐,便于学生的真情流露,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美术教育中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水平,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整体效应性。美术教育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因此,没有艺术素质的美术教育是不完整的美术教育,没有美术教育的素质教育也是不健全的素质教育。美术教育所创造的良好的艺术氛围,能使学生产生情感冲动,陶冶学生的情操,有利于学生认知过程和智力的发展,增强学习动机,能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质的形成。

  三、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艺术素质的手段。

  美术教育是对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课程,它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培养艺术素质,是为了发挥艺术素质的能动作用,也是为了使美术教育更富有魅力,使之成为学生产生自我需要和内部动力的重要手段。

  既然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体验,所以体验教育是美术教育中的重要途径,是学生主体与客体之间产生关系的中介。培养在艺术活动中的感受性和表现欲,提高学生在体验中正确认识和调控自己心理情绪情感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判断他人情感,获得和谐生活、工作和发展的机会;指导学生正确协调人际关系,帮助其提高处世能力和水平。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艺术素质的基本途径由以下几方面:

  1、在美术表现中获得心理感知。

  美术表现是学生使用各种形式、各种材料,通过创造性的劳动来表达自已的情感和体验,美术作品是个人情感与客观事物的介质反映。写生、临摹都是学生对客观事物直接或间接地感知和体验,所采用的夸张或写实都是与学生个人的心理倾向和表现欲有关,而学生的表现欲受学生对事物的感知程度、技能水平、心理需要和环境氛围的制约和影响。人在认识过程中产生了人的情感,人的情感对人的认知具有能动作用,它具有鲜明的心理指向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点燃审美激情,激发表现欲,培养表现能力,就要抓住学生兴奋点,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满足学生积极的心理需要,充分发挥情商的能动作用,帮助学生正确地感知和理解客观事物。

  2、在美术欣赏中陶冶艺术素质。

  欣赏是学生对客体的能动性反映,并从中获取对客体的情感体验。欣赏的客体包括大自然及大自然中人类创造的文明成就、各种艺术作品、周围环境中人的气质和品质等。在欣赏过程中,感情丰富的人对欣赏客体的感受面比较宽,感情细腻的人对欣赏客体的理解也比较深刻,影响学生欣赏水平的因素有学生的知识水平、阅历经验、兴趣爱好、个人心理品质等。

  让学生学会欣赏,帮助学生欣赏是美术教师的任务。让学生去亲近自然,并从中获得愉悦,在欣赏大自然中陶冶情操,为学生提供背景知识和背景材料,指导学生去欣赏人类的创造成就,帮助学生获取欣赏经验。如在指导学生欣赏民居、桥梁的时候,先让学生收集有关民居、桥梁的图片、照片、介绍、故事等,让学生查资料深入了解其中自己喜欢的一至二个民居和桥梁,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进行相互介绍,并做成一个小册页,然后在教师的组织下分类布置专题展览,这样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增长了相关的背景知识,培养了能力。

  3、在生活交流中培养艺术素质。

  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实践与生活体验相结合,不仅增加了美术教学的丰富性、实用性和趣味性,还使学生增加了生活经验,获得了情感体验。如在封面设计的教学中,让学生为自己的日记本起个书名,从里到外设计一套封面,鼓励学生为自己的童年保留一份美好的回忆。

  通过美术教学能帮助学生在生活交流中获得情感交流和体验,在人教版三年级的“设计汗衫”教学中,让学生回忆父母最喜欢的汗衫,讲自己对父母穿上他们喜欢的汗衫有什么感觉,再为自己父母设计一件汗衫,最后写上设计的介绍,并把自己设计的汗衫给自己的父母看,由自己的父母为自己的设计打分评价。有位学生的介绍是这样写的:“妈妈,这是我为您设计的汗衫,它是红颜色的,您穿上一定会很漂亮,汗衫是用吸汗、透风的料子做的,您穿上一定很舒服,希望您能喜欢,并请你打分。”同时,母亲也写上了评价,并打出了98分。当然成绩并不重要,而这种情感的交流一定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4、在集体合作中培养团队精神。

  在相互合作中体验人际关系,培养处世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能让学生获得和谐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便于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获得适当的角色地位,有利于学生在集体中共同探究、解决学习和操作中的问题;帮助学生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正确对待集体的问题,共同承担集体义务;培养学生学会理解,学会关心,尊重他人劳动,共同分享集体成果。

  在手工制作的教学过程中,受材料和时间的限制,学生个人完成作业任务有一定困难。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收集材料,根据各人所长自愿分工,协作完成,教师给予总分由学生民主分配,并注明得分原因,各小组还有代表介绍作品构思、制作过程、发生的故事等。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能看到学生不同的态度、处事方法、为人作风等,如有的小组成员各不相让,争当主角;有的小组排挤大家不喜欢的人;有的小组平均分配成绩,互不得罪,教师应该注意观察,及时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

  5、在多种评价中认识自己。

  以往的评价是学生作业教师打分,教师尤如判官,学生只能是被动的接受者。改变评分方法,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教师评与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全班展评、父母帮评相结合,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也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听到多方评价的声音,以便学生在交流中更加了解自己,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美术教育中,注重艺术素质培养是美术贯彻教育“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行动,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励和帮助学生不断实现自己的每一个目标的“成功教育”是经过实践证明的有效手段。美术也是一种情感艺术,美术教育需要艺术素质培养,在美术教育中培养艺术素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美术教育适应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

  The cultivating of quality of art can help develop children's other qualities. The outcome of art education has great relationship with the cultivating of quality of art. This essay will put forward a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the cultivating of quality of art and its effects on the developing of children. I hope it will evoke a serious discussion to draw attention of more educators and thus more people take the cultivating of children's quality of art seriously.

  【引注】

  ① 孔子 《论语》

  ② 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③ 白居易《长恨歌》

  ④ 《教育心理学》(冯忠良 伍新春 姚梅林 王健敏 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

  ⑤ 《中小学素质教育论》(郭景扬主编  学林出版社 1998年)

  【参考文献】

  ①《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教育部1998年

  ②《现代中小学艺术教育论》   江苏教育出版社

  ③ 《21世纪中国教育向何去》 蔡克勇  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9.版

  ④《现代教育理论》  扈中平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版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流行音乐进课堂浅议    下一篇:吸引中学生上好音乐课的思考与探索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