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物理论文

合理运用各种教学媒体,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所属栏目: 物理论文  更新时间:2019-03-05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当前,随着各个学校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各种现代教学媒体正不断地充实课堂,它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以及对课堂结构的改善等,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因此得到了广大教师的青睐。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引起我们重视。现在有的老师认为,现代课堂教学应该包含多种媒体,课堂教学中教学媒体用得越多,课堂教学效果就越好。其实这和作用在某个物体上的力越多,形成的合力并不一定越大是一样的道理。有的老师在使用多种教学媒体进行课堂教学中,对教学媒体运用的时机和尺度的把握上不到位,或者没有把各种教学媒体进行合理组合,没有充分发挥各种教学媒体的优势,最后只能是事倍功半。本文以《电磁振荡》一课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合理运用各种教学媒体,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运用视听觉媒体导人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现代课堂教学中,要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思考问题,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一堂课来讲,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只是依靠老师的语言描述来提出问题引入课题,则显得比较苍白。所以我给学生放了一段录像,其中有世界杯足球赛的转播、在太空中的宇航员与地球工作人员的对话等,学生的兴趣在视觉和听觉的刺激下被调动起来了。此时我给学生提出了两个问题,“电视信号是如何从千里之外传送到电视接收机上的”,“宇航员的声音是如何从万里之遥的太空传送到地球上的,声波能否穿过真空”。在学生的纷纷议论中,课题也就顺利引入了。

  二、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创设物理情境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认知的过程,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创设适合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学习情境。在学生学习《电磁振荡》一节内容时,他们已经了解了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和线圈的自感现象。但这两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可能有一定的遗忘,同时这两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也是孤立的。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运用两个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复习了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和自感现象,然后引导学生分析了两种现象中的暂态过程,最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当把自感现象中的线圈放到电容器的放电回路中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展开猜想和讨论。

  三、把握各种媒体优势,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媒体是教学信息的载体,同时它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教学媒体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就拿物理教学中常采用的演示实验和多媒体课件来说,演示实验的最大特点是真实可信,说服力强,学生对实验结果没有疑义。但它的缺点是有时实验现象不明显,有的实验过程过于短暂不利于学生观察,有些实验受环境的影响较大,操作难度大,成功率不高,种种原因都会使演示实验的效果打上折扣。多媒体课件模拟的实验则具有可控性好的特点,可以变“快”为“慢”,变“微观”为“宏观”,变“无形”为“有形”。同时它的交互性好,可以很容易地改变实验参数,获得满意的实验结果。但它的最大缺点是可信度差,学生往往会对结果表示怀疑。针对这两种媒体的特点,我们可以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效果。

  《电磁振荡》的教学中,在让学生进行LC回路的分析和猜想的基础上,我用电磁振荡演示仪进行演示,由于演示实验仪上的灵敏电流表比较小,实验中指针的偏转学生看不清楚,所以我用实物投影仪把电流表放大,使学生能看清楚实验现象。虽然通过该演示仪学生只能看到灵敏电流表指针的偏转,而看不到磁场和电场以及它们的周期性变化,但这是不可缺少的。因为通过真实的实验,学生可以分析判断自己前面的猜想正确与否,同时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新的情境,学生可以做进一步的思考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来模拟LC振荡电路实验现象。这里多媒体课件的优势被充分地体现出来,它把抽象的电场和磁场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同时把电场和磁场的周期性转换的暂态过程清晰地展示给学生,由于先观察了实验,所以也提高了他们对模拟演示的可信度。学生通过对演示实验和多媒体课件模拟演示的比较分析,对振荡电路的现象和规律有了较全面和深刻的认识,教学重点和难点得到有效突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合理地选择使用教学媒体,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无论是传统教学媒体还是现代教学媒体都有着自身的优势,所以我们应该继承传统媒体的有效成分,充分发挥现代媒体的优势,形成优势互补。另外在各种媒体的使用中还要把握好作用点和作用时机,做到适时和适度地运用各种媒体,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在《电磁振荡》这一节的教学中,我根据教学需要适时采用了录像、演示实验、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教学媒体,使它们在教学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合理组合,突出了它们的优势,形成了最大合力,从而获得了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物理实践活动的价值探讨    下一篇:浅谈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支撑点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