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历史论文

浅议课程改革下初中历史教学评价的转变

所属栏目: 历史论文  更新时间:2019-03-08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历史教学评价是按照一定标准对历史教学活动的效果以及与产生这些效果有关的历史教育环境、条件进行价值判断,提出建议,为教师、学生、教育管理者的不同层次的需要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它贯穿于历史教学的全过程,是保证课堂教学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的重要手段,起着调控历史教学活动的作用。因此,教学评价的改革,是历史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初中历史教学评价陷入一种很被动的僵化局面。传统的历史教学评价中,知识目标是教学的第一指向,与能力目标、思想目标缺乏有机的融合、互动;评价形式单一;被评价者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过多关注结果而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阶段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等。这样的教学评价,泯灭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欲望和成功亮点,遏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淡漠了学生良好品德和人文情怀的培养。《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历史教学评价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综合发展为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全程评价,充分发挥历史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的基本理念。依据新的评价理念和要求,我们在评价实施过程中,力求实现以下的新旧之间的突破和转变:

  一、       评价功能的转变------从甄别选拔到促进发展

  评价目的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在整个评价体系中具有方向性和准绳性,是评价模式和评价方案的灵魂。传统历史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甄别和筛选,通过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三六九等的划分,获得高分的被认为是好学生,受到青睐,低分的则被认为是差生,不被重视,“应试教育”是淘汰主义的“精英教育”,为了达到选拔的目的,淘汰绝大多数学生,这种做法挫伤了大部分学生的自尊、自信以及学习历史学科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潜能的发挥和持续、全面发展,它的科学含量值得怀疑。美国课程理论家斯塔弗尔比姆认为:“评价最主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新的历史课程标准针对以往历史学习评价中的弊端,提出要把传统的“甄别选择”转变为“以育人为本”,要保证能使绝大部分学生全面发展,鼓励少数超常学生追求卓越。把教学目的定位为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促进教师对自身教学活动的反省,反思教师教和学生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出恰当的教学决策,完善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和人格完善创造条件。

  二、       评价重心的转变------从关注知识的掌握到注重能力和情感的培养

  由于传统的历史课程评价的功能在于甄别和选拔,从而导致了评价重心只能侧重于过分关注知识的掌握,历史学习能力如何也是围绕历史知识掌握程度、掌握多少来判定的。隐性的对情感、价值观的考察严重缺失,甚至在教学评价中处于“零地带”。这样的评价,势必导致学生死记硬背、机械模仿,对这一学科毫无兴趣可言,纯粹为了应付考试,学生戏称历史学科为“贝多芬”,即只要多背,就可得高分的学科,使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思想教育三者间相互脱节甚至相互对立。新课程中的历史教学评价目标已发生了重大转变,评价的核心指向是以能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为根本,强调评价的“人本”精神,把具体目标定位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维动态的有机结合。评价内容不仅是考察历史知识、历史技能的掌握,还要考察历史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更要把隐性的情感、价值观的表现纳入教学评价之中,而且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注重情感因素,有人生价值的思考,有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心理活动的机会。实践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通过对客观历史事实的了解、分析来影响主观的意识,从而确定正确认识事物的思维方法和基本观点。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道德观、责任感、义务感等良好的公民素质。一改以往历史学科偏重知识忽视情感教育的倾向,加强了非智力因素的发挥及知识的内化过程的检查。

  三、       评价形式的转变--------从单一到多样的评价形式

  传统的历史教学中,考试几乎成了唯一的评价形式。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文化生活日新月异的今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途径多种多样,他们的个性也日益鲜明,作为教学评价的工具,评价方法应灵活多变,避免用单一的标准和方法评价学生的学业。《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注重知识的综合、学生的参与和社会意识的形成,这些特点要求用多种评价方式来明确评估学生的进步和教学的作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原动力。由于初中学生年龄、生理、心理的原因,决定了他们的好奇心浓、思维活跃、兴趣广泛,但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自我约束能力差,主动获取知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差,鉴于这样的特点,除了测试以外,我设计了丰富多样的评价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组织学生编演历史剧、讲历史小故事比赛、考察家乡的文物古迹、撰写历史小论文评比、制作历史小报评比、组织历史辩论赛、搜集历史材料、复制历史小文物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的手动起来了,脚动起来了,口动起来了脑动起来了,更重要的是,孩子们的心也动起来了,在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总之,历史教学评价要突破以书面考试作为唯一评价形式的做法,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对历史教学效果作出科学的解释,使评价不仅能了解学生历史学习的各方面发展水平,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创造性。

  四、       评价主体的转变------由单一主体到多元主体

  应试教育下的历史教学评价,教师是评价的单一主体,学生被排斥在评价主体之外。这种评价关系,致使评价的结果容易出现片面和主观,有失客观和公正。在评价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因此,历史新课程标准强调,要扩大评价主体的范围,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要鼓励社会成员及学生家长以适当的形式参与各种方式的评价,教师、学校领导、学生家长及政府部门皆是评价的主体,才能提高评价的民主性。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程与教学的评价必须以尊重学生为基本前提,积极采用并推行学生自评。我的学生们曾经进行过一次关于保护小区水资源的研究性学习,对这次活动的成果,他们首先进行实事求是的自我评价,然后学生间开展客观公正的相互评价,教师也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家长和社区的意见也成为评价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样的评价使学生能更好地意识到了这次活动的价值和意义,在学生的自我评价中强调发现自己的长处,增强学生的自信和自尊,让学生体尝成功的喜悦,在互评中多发现别人的优点,以取长补短,使学生能更好地认识自我、激励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

  五、评价过程的转变------从“盖棺定论”到“终生学习”

  应试教育下对学生的评价强调评价结果的绝对性和权威性,考了高分就被认为学习认真,品德良好,反之则相反,用固定的眼光和成人的心态揣测并判断正在成长变化着的孩子,这样既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原则,又与终身学习的要求相违背。基于终身学习的要求和特点,评价不能“一锤定音”“盖棺定论”,而应客观准确地记录学生的学习进展,把教学评价作为教师不断改进教学的参照,作为学生终身学习历程中的一种记载。课改后的历史教学评价,不再是以往只注重分数标准的终结性评价而是侧重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化、成长的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应是一种动态的、全面的发展性评价。为此我给每一位学生建立一个评价档案袋,收集学生平时及期中、期末考试的成绩单;研究性活动的记录;课堂表现观察表;参加实践活动的情况(历史小品表演、历史剧表演、历史小故事演讲、乡土历史古迹考察、文物复制等。)也可装入学生最满意的作业等;档案袋里的材料可让学生自主选择,与老师共同确定,这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独立能力的培养,另外,材料要定期加以更新,学生感受到自己在不断地成长进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兴趣。

  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历史教学评价应是一种多维度、多层面的评价体系。它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和动力,促进和保护了个性张扬和发展,留给孩子渴望成功、追求进步的机会和空间,为后续学习、终身教育奠定基础。同时它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优化各个要素和内部结构来达到最佳效果。理论思考、检测实验及两者的接轨,还需要不断深入探索。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略谈山区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问题    下一篇: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