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在小学语文活动课中如何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9-03-09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青田县城西小学      叶建芬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学生往往按照老师的提示思考,按老师要求来表达。那“一刀切”、“齐步走”的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的特点,改变教学模式,创造性地开展语文课堂教学,适时适量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式教学。让同学们在活动中,动手动脑,愉悦其身心,培养他们不断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现将我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取得的成效叙述如下。

  一、突出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

  自主学习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活动,及学生的参与率是衡量语文活动课效果的重要标志。学生只有参加语文实践活动,逐渐积累语言,丰富语言,他们的理解和运用技能才能获得和形成。因此语文活动式教学,要通过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动机,端正学生主动探索的态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动机是行为的诱因,学生学习态度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语文活动课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各种语文问题入手,通过一系列活动,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因势利导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逐渐地形成主动学习的心理倾向,逐渐形成了兴趣、态度、能力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他们的知识能力水平就会不断地提高。具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让学生主动查找资料、自觉准备

  学生在开展某项活动之前,自己查阅资料。进行自我准备的过程。例如:低年级开展“声母和韵母找朋友”,中年级开展“词语开花”,高年级开展“我最拿手的文艺展示”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前,自己查找资料,作好活动准备。这样,有利于这些活动的顺利开展,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创造潜能激发。

  (2)、让学生充分表现、自我发挥

  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表现、自我发挥的欲望。在活动课中充分满足学生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创造能力的目的。如在开展“成语游戏”活动时,让学生担任主持人。当主持人要求大家讲成语故事,谈成语的作用时,允许学生翻阅事先准备的资料,允许学生事先录制成语故事用电脑或各种播放器播放。每当此时,大家开展活动的兴趣高涨,无不为自己的劳动成果欢欣鼓舞,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得到了相应不同层度的发挥、锻炼和提高。

  (3)、让学生相互启迪、开拓创新

  语文活动课教学强调群体间的经验交流,相互启发,使之产生更强的探索愿望,形成自信、自强的精神。同时,使学生逐渐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养成能容纳不同意见的习惯,使自信和谦虚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设计语文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师生间民主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决定文艺会的内容和形式。活动前,教师适当的指导,让学生作好充分的准备。在语文活动中,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主动实践的机会,使他们“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双手来做。”活动结束后,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质量,对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及取得的成效,进行自我综合评价。使学生真正享受到创造性学习的权利和欢乐。

  二、发挥指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生在语文活动课中的自主活动,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的引导贯穿着学生活动的始终。要导在活动之前,引在活动之中,评在活动之后。指导的形式既有直接明示,又有间接暗示。当学生在某一环节出现困难和疑问时,教师适时、恰当的指导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将有利于提高学生活动的质量,有利于学生独立完成高质量的活动任务。语文活动课要求建立在学生自主、合作的基础上,但实质上这种活动又与教师“导演”和“指引”密不可分的,不过教师指导要更为艺术化。

  1、教师要起编导的作用

  语文活动课必须根据课程计划的总要求, 以新课标为指针,编好角本,有计划地做好各个年级语文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基本安排。

  (1)把握学生的年龄特征。相对而言,高年级应多开展一些“文学性”强的活动,如“片段欣赏”、 “成语游戏”等。低年级更适合开展“文艺性”强的活动,如“击鼓传花”“声韵母找朋友”。有些内容适合于开展小组活动;有些内容适于开展班级活动;还有些内容适合于全年级、全校活动。促进了同学之间在竞争中学习,在学习中竞争的良好风气,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要因地制宜。注意语文活动课与语文课程的协同运行,以达到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的目的。除了像晨会、知识讲座、作文赏析等语文活动外,还应尽量安排一些让学生接触实际,接触社会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欣赏自然风光,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做一些社会调查等。通过收集和整理数据,做一些分析和比较,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尽一步理解他们在课堂里学过的知识,还可以看到伟大祖国的大好河山和飞速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比如学习了《桂林山水》《船过山峡》等课文后,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利用节假日到有关的风景名胜去游览、观光。学生学习了古诗《暮江吟》、《青蛙的眼睛》后,让学生到附近去实地考察、欣赏。这就把语文学习与陶冶性情、培养能力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了。

  (3)考虑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让语文活动课程的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性得以体现。在开展语文活动课时,既要考虑到语文活动课与语文课的联系,又要注意语文活动课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有很多教学内容是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与自然科学知识密切相关的,比如《要下雨了》、《爸爸的咳嗽》、《大自然的语言》等课文。又如,《我的家乡》是小学低年级语文课本中的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文章。教师可以根据该课文的内容,开展语文与数学美术、手工等相结合的语文活动课。用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各种物体,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一套立体学具,并涂上颜色等。中高年级学生学习了古诗后,则可以开展“绘画·表演·编文”的语文活动。要使活动课开展得精彩纷呈,富有成效,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在活动之前的“编导”作用。

  2、教师要起“引导”的作用

  教师在活动开始时要设计问题情境, 吸引学生进入活动,在学生活动难以深入进行时, 教师要适当地进行引导活动,这种引导重在导兴趣、导疑难、导方法。

  (1)在兴趣上引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儿童,如果对活动的内容或形式没有情感和欲望,如果活动没有提供给儿童发挥创造能力的余地,儿童就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之中去,他们的创造力也不可能得到很好地培养和发挥。在语文活动课开始时,老师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索研究的兴趣,唤起他们发自内心的求索愿望,他们就会入情入境,主动参与活动。

  一个的兴趣并不是天生的,常常来自别人的肯定、赞扬、鼓励 等成功的体验。当活动的结果得到肯定时,人会兴趣更浓、干劲更足, 从而越干越好,走上“干得好──得到肯定──干得更好”的良性循环轨道; 教师就要为学生创设更多获得成功的机会,

  让孩子体验到通过努力获取成功的乐趣,保持孩子学习兴趣,即使是微小的进步,也应加以鼓励。否则,会使孩子的学习兴趣丧失殆尽。

  (2)在疑难处引导

  在开展语文活动时,学生有时在思维方法上会碰到难题,这就涉及到如何导难的问题。如在低年级开展的“识字·联想·欣赏”的活动课中,首先播放轻松明快的音乐或儿歌,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迅速进入角色。然后用多媒体播放一些象形文字。如:日、月、水、火、石、田等。在播放这些象形文字的同时,播放与这些象形文字相关的事物,使得这些文字所表现的事物更加形象、生动、具体。接着让学生领悟、体验这些象形文字的字形美。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基本上掌握了这些字的音、形、义。紧接着,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大胆想象,大胆表现,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给学生一片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把课上听到的、看到的,勇敢地说出来。说的形式可灵活多样。可采取同桌互说,小组讨论等各种形式。“山,一座座相连;石,一块块相依;田,一块块隔开。”说得越多越细越美,说明他们留下的印象越深刻,越有助于识记。在此过程中也着力培养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在方法上引导

  在开展语文活动时,老师起导向作用。即这一节课要开展哪些方面的活动,学生大致要按怎样的思路开展活动。要达到怎样的预期目的等,老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比如二年级学生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一课后,老师想通过“树叶剪贴画”的活动来深化学生的学习。老师先在多媒体配音的环境中请同学讲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再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树叶剪贴画”的优秀作品,让学生知道了小蝌蚪的生长变化是用剪贴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然后老师希望学生通过再造想象,也可用树叶剪贴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老师就起到了引路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活动课教学中,既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掌握知识,愉悦身心;陶冶情操。既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动脑的时间,又要给学生充分的交流、讨论的空间。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习语文;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开展活动,增长才干,陶冶情操,培养能力。这样,把语文活动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语文活动课才能真正成为语文学科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学生的创造力在语文活动课中才能更好地得到培养和发挥,从而实现新课标所要求达到的语文教育的目的。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用课件创设情境 优化语文教学过程    下一篇: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