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浅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9-03-12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经济的竞争就是科技的竞争,其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也就是创新能力的竞争。而创造性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育,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渠道,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战场。那么,怎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我就从以下几方面来浅谈一下。

  一、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1、唤起乐学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动力,会像磁铁一样仅仅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驱使他们去积极观察和研究。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兴趣色彩,教师要利用少儿的这个特点来培养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等是常用的激趣方法。学生的兴趣往往是不稳定、不持久的,这就需要老师随时注意调动其思维主动性。如我教《乌鸦喝水》一文时,一起讨论完课文中 “乌鸦就喝着水了”之后,此时大多数同学认为课文内容理解完了,没有什么可想的了。我问了一句:“聪明的你还能给乌鸦想出其他的方法喝着水吗?”这一追问,学生的兴趣又来了,再去读课文,仔细观察插图,有的说:“可以把瓶子扳斜,搁到石子上,这样水就往瓶口斜,乌鸦就喝着水了,这样做又快又好。”有个学生说:“乌鸦可以用石子打掉瓶口,然后喝水,因为乌鸦浑身长着羽毛,用不着怕割破皮。”这一问,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进一步使学生理解课文,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创新欲望。环境塑造人。课堂教学中教师营造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适学氛围,使学生获得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学生才有亲切感、安全感,才会充分展现自己的创造潜能。变沉闷、呆板、单调的教学方式为启发、合作、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给学生提供自由发展、大胆创新的活动空间。如在教学童话《丑小鸭》时,我让学生戴上头饰,分组表演。并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展开想象,设计动作、语言、表情,自编自演。这样,既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促使学生积极的学,主动的探索,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中我们可以敏锐的发现学生的思维方式及个性品质,并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心理素质也得到一定的培养,同时也为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敞开了大门。

  二、引导质疑,培养创新思维

  1、启迪求异思维,培养创新思维。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求异是创新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如我教《称象》一文 ,在学生学习课文内容之后,老师让学生想一想 ,还有比曹冲更好的称象办法吗?曾经有一位学生就提出,如果把大象赶到水池中,看池水升高了多少,求出升高部分的池水重量,也就知道了大象的重量。原理虽然一样,但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这就是求异,这就是创新。在开启学生求异思维的过程中,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对某些问题,如能突破常规的传统的思考方法,采用反向逆推的思考方式,往往更能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从而创造出一片新的天地来。

  2、展开想象的翅膀,培养创新思维。想象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形象思维活动,它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不受现实生活的约束。亚里士多德曾指出“想象力是发展、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创造离不开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激发学生想象的愿望。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时,我启发学生想象:“朝鲜人民和志愿军战士分别时,他们又会对志愿军战士说些什么呢?”以此让学生感受一下朝鲜人民和志愿军战士那依依不舍、感人至深的分别情景,进而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而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小女孩的父亲半夜不见女儿回家会怎样呢?并启发他们以《新年的第一天早晨》为题续编课文。结果,大部分学生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想象既合乎情理,文字之中又流露出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深切同情,同时又更具体更深刻的认识到小女孩饿死街头是这个社会造成的。正是这种想象既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使他们在想象中受到感染,陶冶了情操。

  三、发挥自主性,培养创新能力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 中的主动参与者。”自主性是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前提,自主性是创新性学习的基础。学习自主性是学生独立自主支配自己学习的一种能力。学生有了自主性,才会主动学习,才有思想的解放,思维的活跃,潜能的发挥,才说得上有创新性。当前教育的现状是教学过程大多是在教师严格控制下,学生被动地去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主宰课堂,学生无自主学习的权利,致使限制和压抑了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的原则,让学生敢于提问、乐于提问、善于提问,对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应予以保护、发扬和鼓励,即使学生的提问毫无价值,教师也不全盘否定,应引导和鼓励,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求知欲。如教《爬山虎的脚》一课时,学生在初读课文时,通过查字典扫除阅读障碍后,我鼓励学生对课题质疑。学生纷纷提出疑问:爬山虎生长在什么地方?爬山虎是一种动物还是植物呢?植物怎么会有脚呢?它的脚有什么特点?为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没有马上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读课文,学习小组多讨论,从中悟出了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并知道爬山虎长在墙上既牢固又均匀的道理。这样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的学习提供了思路和途径,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的自主能力要通过反复实践才能形成,这就要求教师去培养学生良好的独立自学的习惯。要养成独立自学的习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就需要教师坚持不懈的强有力的予以指导和训练。对此,我们要求学生既要在课内反复训练,又要在课外反复实践,从而让学生自觉参与读书,自觉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在脑中构成一种“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因素。从而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努力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广阔天地和肥沃土壤。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语文教学需重视“读”    下一篇:指导学生写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