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信息技术论文

应用新理念 指导信息技术教学

所属栏目: 信息技术论文  更新时间:2019-03-17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新课程培养目标指出: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使之成为“四有”新人。为此,教师必须确立全新的教育观,找准教学与提高学生素质的结合点,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把学生培养成为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的高素质人才。

  一、教学目标要充实、完整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传统的教学目标只重视知识与技能目标,这是不够的,应在此基础上再设定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即教师要明确每节课学生在情感、意志、兴趣、动机、创新等方面所要达到的目标。同时要重过程,突出体验。比如,在讲《巧用画图工具》一课时,教师在确立知识目标(复习使用《画图》软件工具箱中的工具,特别是“曲线工具”的运用及学会“复制”、“粘贴”、“翻转”、“变形”等命令)与技能目标(在老师的指导下绘制一幅“咏鹅”图)的同时,还应确立情感态度目标以及过程与方法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意识,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自己创作一幅图画,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

  一个人的知识是由他自己在一定的环境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所以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则是学习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评价者。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体会、去总结。教师要把握整个教学过程的内容、进度与方向,在学生经过探究,遇到困难时给予提示、点拨。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创造性地学习,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新知识,学到了处理问题的方法,而且也开发了主动探究、创新、合作的潜能。

  1.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所谓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指从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其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操作实践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使学习过程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目标的确立应该由师生共同商定。在教一节课之前,笔者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本,看看通过这课的学习能学会什么;然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目标,其他同学和教师给予补充,共同商定、完善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确立后,笔者放手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本,边阅读,边大胆实践、自主探究,看看自己能独立完成几项学习目标;然后再小组交流,要求边演示边说明“你完成了哪几项学习目标”、“是怎样完成的”,通过交流,逐步完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接着每组选出代表全班交流,教师和其他同学给予适当点评;最后相互质疑、释疑。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操作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最终达成学习目标。

  2. 强调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交往过程。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大胆实践、探究、归纳,自己从旁适时给予引导、点拨,使学生学会、会学,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通过师生间互相商讨,相互补充,从而达成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学习目标的制定过程,帮助学生寻找达成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给学生的学习过程营造积极、良好的心理氛围,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学生经过自主探究、讨论交流,确实有困难的,教师再适当点拨,从而实现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

  3.让教学过程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重视知识结论的传授,而忽略了知识的来龙去脉。所谓让教学过程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是指教学过程要把重点放在“过程”,即在教学设计中让学生感知知识的发生过程,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经历一个“感知(实践)——概括(理论)——应用(实践)”的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是“感知——概括”,也就是说,学生的认知活动要在具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概括得出知识的结论;第二次飞跃是“概括——应用”,就是把掌握的知识结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如果压缩或省略学生的感知过程,急于得出自己的教学结论,就会使学生一知半解, 造成感知与概括之间的思维断层。同时,学生对“概括——应用”这个基本环节也需要一个反复多次、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也就是说,练习的设计要有层次性,一味地单项练习,会使学生索然无味,而没有基本练习,直接进行变式或综合练习,则势必造成学生“消化不良”。

  三、教学方法重在得法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教无定式,重在得法。

  1.模仿与探究相结合。模仿法,多是课本中“试一试”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先阅读“试一试”的内容,然后模仿操作;探究法,是以问题为起点,以训练思维为核心,让学生在问题中积极思考、独立探索,参与和体验知识、技能,由未知到已知或由不掌握到掌握的过程。

  2.讨论交流合作学习法。在课堂教学中,有些问题难度较大,可通过组内讨论、组间讨论、师生间讨论来解决,从而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友好合作的能力。

  总之,只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主旨,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意识、大胆创新为重点,端正思想,改变观念,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就能使学生的素质得到真正提高,使我们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促进小学生学好信息技术的几点尝试    下一篇:信息技术课中 导入技巧示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