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浅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中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9-04-0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它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伴随着试验区教师的课堂实践,合作学习已经越来越得到大多数教师的肯定,也越来越被大多数学生接受和喜欢。现就本人在数学课堂中是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谈一些看法。

  合理安排合作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分组将直接影响到整体学生素质的提高,如果分组不合理特别是对一些学困生而言,长此以往会降低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了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让数学困难生真正得到帮助,首先我在班上成立了数学学习互助小组,学习小组的成员按好、中、差合理搭配,人数4—6人,就近组合,每个小组设一名小组长(主持人)、记录员、中心发言人,明确各成员职责。分组后要相对固定,不能时常变动,经过长时间的学习交流,可视实际适当调整。

  鼓励合作,激发竞争意识。新课程理念下的合作学习,它具有深层次的意义,不仅表现在它应有不同的合作形式,有严格的人员外,还应该有共同的合作动机和学习责任。学生只有相互团结,相互信任,在共同的期望目标激励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完成小组分给自己的任务,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为了提高协作精神,我设法在各小组之间建立有效地竞争机制,产生群体效应。比如说根据各小组回答问题的次数及正确率给小组加分,比一比,试一试,看哪个小组的学困生进步大,有进步的人多;课堂上,如果小组成员在回答问题时有困难,其它成员可以协助回答,甚至可以小组间讨论回答,另外让各小组对自己合作学习的结果实行自评、互评,然后与教师的评价比较,这样又形成了一种更大范围的合作学习。通过这样的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激发了竞争意识。

  提问恰当,难易适度。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恰当地提出问题,也就是说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既有讨论的价值,又让学生在讨论时有话可说。

  正确引导,积极参与。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应当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课堂上学生的合作交流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生在讨论时,教师不应成为旁观者,要以“教师”的身份积极地组织各组正常活动,及时为组释疑导向;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到有困难的组指导:或倾听、或释疑、或引导小结,不断形成“典型”组引路的局面,为全班学生营造讨论的氛围,促使广大学生学习讨论的方式方法,真正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巨大作用。学生讨论交流,教师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从时间、方式方法、实施过程等方面进行调节,有张有弛,有放有收,形成比较科学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正确理解合作学习的要旨,不能把它当一种课堂教学的插花点缀。当然一节课中也不能频繁地让学生讨论,要防止讨论流于形式,讨论既要注意形式上的“民主和谐”,更要注重内容上有实效。讨论要有明确的目的,不能为讨论而讨论,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恰当运用“讨论法”。比较简单的问题,或者是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就能解答的问题,就没有必要让学生浪费时间去讨论。当有学生提出问题时,大部分学生独立思考之后没有结果,学生表现出很想知道答案但无法解决时,教师应抓住这一时机,让学生合作交流,小组讨论,这样情景下的讨论效果较好。既让学生感到有兴趣,又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重视合作讨论的结果。课堂上,教师应根据合作讨论的重点,了解讨论的结果,特别是要从中发现那些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总结评价。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小组代表发表意见。如果在课堂上时间不允许的情况下,可在课下进行抽查或检查,以保证对学生情况的基本了解,从而有效地指导教学。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是有好处的。组员之间相互切磋、讨论交流、相互帮助,培养了学生的群体精神、合作意识、学习能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有效地激发了数学困难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进而实现提高数学课堂中合作学习实效的目的。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试谈数学教学如何提高四十五分钟效率    下一篇:珠心算教学中贯彻新课程标准的思考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