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校科室范文 > 班主任工作范文

批评学生要讲究艺术

所属栏目: 班主任工作范文  更新时间:2019-04-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人生了病要吃药打针,学生犯了错误需要批评教育,是自然之理。苏霍姆林斯基在《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中指出:“教育者的任务是既要激发儿童的信心和自尊心,也要对学生心灵里滋长的一切错误的东西采取豪不妥协的态度”。批评,是一剂苦药,有时是一剂学生不得不服的药。这剂苦药包含了教师多少望生成才的良苦用心和无奈心情。但这苦心不一定能被学生体察到。怨狠、误解、抵触等消极情绪反而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批评是在感情强烈、情绪激动,需要改变状态的情况下的一种交流。它有如一支强心剂,用之得当,立刻起效,用之不妥,可以伤人。因此批评要因人因事而异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由好变坏大多是受不了不良影响而产生的自我行为,如顺流而下。而由坏变好则需要有良好的环境和强大的外力推动,好似逆水行舟。这个推动力就是批评教育。批评对被批评者来说,是一种心理上的刺激和震动,是对其不良意识和错误行为的冲撞,是促使他反思既往,追求进步的推动力。

  怎样批评才能行之有效呢?同一句话,为什么说的语气不同,学生在心理上接受的程度就不同?同一名学生为什么在甲班学习成绩好,到乙班就不好了?同一个班级,为什么甲老师教班里就乱的不可收拾,而乙老师一接班就井井有条呢?

  学生的内心世界是丰富的,他们的情感体验是敏锐的。急风暴雨式的呵斥,凄风苦雨式的嘲弄,都只能适得其反;几十年的教育工作,使我认识到,在对学生的批评教育中,不仅要注意用赞美的方式激励学生,而且要积极探索批评的艺术,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接受能力、采取艺术的批评手法,让学生在和风细雨中,在幽默的一笑中,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达到教育目的。下面就是我做批评教育工作的几个案例。

  案例之一。寓批评于赞扬之中。

  有的人不怕批评,就怕夸奖,往往是越批评越硬,一夸奖就软。称赞使对方兴奋,欣然接受你的批评。实际上再差的学生也有他的优点,批评时,应先肯定他的优点,再指出他的错误,这样做教育效果更好。

  一次课间活动,有两个男生,因争篮球而打了起来,找我评理。我听完他俩的述说后,并没有直接去批评他们打架是不对的,而是指出了他们的三个优点;第一,争夺篮球说明你们爱好体育活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第二,能停止打架说明你们俩是理智的;第三,来找老师评理,说明你们能选择正确的方式来解决的。可是遗憾的是……说到这里,我故意停了下来。他俩听到这里都低下了头说:“老师您别说了,我们知道错在哪里了,我们不应该打架,应该互相谦让。”

  案例之二。寓批评于幽默之中。

  教室里新粉刷的墙壁上出现了几个脚印,很不雅观。怎样才能阻止学生这一行为呢?我反复思考,正面教育的效果不明显。惩罚有时反而会出现逆反心理,于是我在墙壁上贴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小心墙壁弄脏了你的鞋底。”学生看后都会意地笑了,从此墙上再也没有发现过脚印。

  案例之三。寓批评于委婉之中。

  有一次上课,我要求全班同学背诵课文。过了一会儿我发现有一个同学在搞小动作。检查时我就让那个同学起来背诵,他支支吾吾好不容易在同学们的帮助下,才把课文地大概意思背了下来。当时我虽然非常生气,但我并没有厉声批评他,而是笑着说:“你怎么把作者的草稿背了出来,以后可千万别背诵作者的草稿了。”全班同学都笑了,只有他的脸红了,并且悄悄地低下了头。从此以后,他上课能专心听讲了,再也没搞过小动作,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成了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案例之四。寓批评于沉默之中。

  老师善意的批评换来的是学生会心地一笑,而讽刺挖苦换来的却是横眉冷对。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我注意避免讽刺挖苦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每个新学期开始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火烧旧铁罐,让每个学生把上学期的缺点弱点、落后的东西,丑陋的东西都写在一张纸上,然后塞进一个旧铁罐里,一把火统统烧掉,一切从零开始,帮助学生塑造一个全新的自我。

  每个学期开始,我都以一个新来的老师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绝对不提以前的陈谷烂芝麻之事,更不随便说些让学生丧失信心缺乏自尊的话,每时每刻注意到学生的尊严让学生在沉默中脱胎换骨。

  案例之五。寓批评于暗示之中。

  心理学家说:如果想让对方在潜意识中接受我们的批评意见,最好用暗示。犯了错误的学生为了不使自己在同学老师面前丢面子,都害怕将自己的错误公开。这里面虽然有虚荣心在作怪,但也包含有可贵的自尊心,对后者,我们要理解保护,给予鼓励。如果一个学生失去自尊心、荣誉感,破罐子破摔,他才不怕你公开批评呢。可见在某些情况下,用暗示的办法代替公开批评,学生领会得会更迅速、更深刻。他们心里明白,老师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底细,却只暗示了一下,不亮出来,一是给自己留了面子,二是相信自己能觉悟主动改正错误。自己若不好好认识错误,坚决改正,那就辜负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和热切希望。此时老师以暗示代批评,无声胜有声。如:班里有一个男生,星期天作业经常不作,我曾经在班上批评多次,仍不见效。又一个星期一早上,他又没有交星期天作业,我没有再去斥责他,而是用责问的目光看着他。他偷偷地溜了老师一眼,见老师正两眼盯着他,目光中有无可奈何的哀怨,急不可奈的期待,但绝没有以前那种咄咄逼人的火光,我发现他的眼睛突然亮了一下,隐含着内疚与不安。沉默片刻,我就转移了目光开始讲课。星期二早上他自觉地把星期天作业交上了,从此,他改掉了不做作业的习惯。

  案例之六。寓批评于榜样引路之中。

  “耳听是虚,眼见是实”这话虽有局限性,但很值得参考。学生的经验不足,还缺乏理性思考,认识多具直观性。老师批评教育学生,若以具体榜样引路,提供范例作参考,就便于激发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其潜意识倾向情感所指向的鲜明形象,则更容易取得显著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班里有一个男生,聪明伶俐。可就是作业马虎潦草,几次要求重写,但不见改进。一天,我把他叫到办公室里,将他的作业与班里一名右手拇指残疾的女生作业放在一起,先让他自己从字迹、格式等方面进行比较。再用关切的语气说:“人家的右手有毛病,但作业写得如此好,老师相信你的作业也会写得这样好,拿回去当样子,试试……”这样的批评,既显示了他的弱点,又给了他希望和鼓励,并且提出了改进的具体方法,他愉快的接受了。从此,他的作业一次比一次认真、正规。

  案例之七。寓批评于心平气和的交谈之中。

  为了要纠正学生的错误,指导学生去做应该做的事情,有时批评学生是必要的,只是要特别小心,在言语和态度上都要谨心,千万不可用讽刺和嘲笑的言语,免得引起学生的反感和难堪,产生自卫和反抗的心理。曾教过这样一名学生。他经常不写作业,上课在座位上说话,下课常欺侮人,对老师的批评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还常与老师“讲理”,在班上造成不良影响。这样的学生如果靠训斥只能越训越皮,越训越没自尊心。为了转化他,我首先从沟通师生情感入手,他犯错误时,我总是心平气和地单独与他谈话,帮他分析危害。他看到我对他不讨厌,不嫌弃。而是对他很平等,很真诚,就对老师慢慢亲近了,我用情感的缰绳套住了这匹不驯服的“小马”。在日常生活中,我慢慢诱导他走上道德规范的正轨,在学习生活多方面关心他,给他为集体做事的机会,使他把老师的关心变为自己的道德情感。现在,这匹“小马”懂事多了,做事能顾及到别人的感受,做到心中有他人了,在行为上能用《小学生守则》来约束自己。

  案例之八寓批评于微笑之中

  据说,陶行知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在校园里巡视,看到一个男学生在用泥块打另一个学生。陶行知看到马上制止了这个学生的行为,并叫他在放学后到校长办公室去等他。当天放学后,陶行知迟到了几分钟去办公室,看到这个学生已经在办公室门口等他。陶行知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糖给这个学生,说:这是奖给你的。学生感到不解,陶行知解释说,因为你是个遵守时间的人。说完又给了第二块糖给学生,说这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你用泥块打同学的时候,我叫你住手,你就住手了,这说明你是尊重老师的。学生接过糖,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说这是奖励给你的第三块糖。因为你是个有正义感的学生,我已经调查过了,你只所以打同学,是因为你看到那个同学在欺负女同学,你看不惯才会打他的。可见你是个见义勇为,敢于同坏人坏事做斗争的人。学生听到陶行知这样说,很不好意思地说,校长,但是我打的不是坏人,是我自己的同学。虽然他欺负同学不对,但是我也不应该打他。陶行知听到他这么说,笑着说,好了,我们今天的谈话结束了,你可以回去了。

  陶行知先生就这样用三颗糖,心平气和地三言两语就教育了这个学生,没有严厉的批评,没有大声的训斥,但相信这个孩子再也不会犯相同的错误了,相信这个孩子在品尝校长给的三颗糖时,他的心灵将会受到怎样的震撼和洗礼!

  有个朋友曾经对我说过:“聪明的老板发红包,愚蠢的老板发脾气。”聪明的老师在批评学生时,不妨尝试另一种方式---微笑着去批评,其结果一定会更好。

  几十年的教育实践证明,教师巧用批评教育的艺术,能较好地达到使学生改正缺点和纠正错误的目的。批评学生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老师能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以平常心态艺术地对待偏常生,从满足学生做起,从关爱学生成长做起,为学生撑起一片绿荫,让学生在温暖的阳光里成长。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把握细节,做好班级工作    下一篇:家访十要、十忌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