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浅谈公开课的评价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19-10-09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宿松县城关中学   余冬梅

 
  对公开课的评价,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究其原因,是评价者的目的、视角、价值取向、所持标准和经历经验不尽相同使然。
 
  笔者认为,要想人们对公开课的评价完全达成共识是比较困难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在某些方面的对话、交流和沟通,使大家对公开课的评价趋于科学、客观和一致。
 
  科学、客观地评价公开课,我以为首先弄清和明了公开课的目的和意义。根据公开课目的、意义的不同,公开课可以分为如下类型:
 
  1、示范型公开课。即为倡导、解读某种教育理念、教学主张,或为展示教育理念怎样转变为教育行为而举行的公开课。
 
  2、研究型公开课。即为总结先进教学经验、发现课堂教学问题、探索
 
  优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技能、课堂组织管理、教师教学特色而举行的公开课。
 
  3、育师型公开课。以培养锻炼年轻教师、打造推选教学名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而举行的公开课。
 
  4、管理型公开课。以加强学校课堂教学管理、校本教研管理,促进教师同伴互助而举行的校内公开课。
 
  5、评优型公开课。与各级各类评优选拔等功利目的相联系而开展的评选教学能手、教学优质课等各类公开课。
 
  这五类公开课是当前基础教育领域公开课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主要类型。不同类型的公开课有各自不同的目的、功能和评价标准,因此评价公开课的利弊得失不能一概而论,只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般而论,这些公开课各有利弊,但又都有各自存在的价值和理由。因此,对公开课的评价不宜绝对化或泛泛而论,而应持相对开放、多元的价值取向。
 
  但是,无论什么类型的公开课,它的共性和本质总是基本一致的。首先,公开课是公之于众的,是给大家看的,特别是供教师同行观摩、研讨、评价的教学活动,而不仅仅是面对听课学生的教学活动。因此,公开课不同于普通常规课。其次,公开课本质上与普通常规课一样,依然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准备,师生间教与学互动的教学活动,并不因公开而受影响。基于这一点,我以为,评价公开课要本着两条基本原则。其一,符合目的性。即要根据不同类型公开课的具体目的的来具体、客观评价。其二,符合规律性。即要遵循、符合、依照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律来评价公开课活动。综合这两条基本原则,对公开课的评价似乎要突出以下五“性”。
 
  1、创新性。所谓创新性,或日前瞻性,就是说一堂公开课要能够体现出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技术,新的教学经验,推出新的名师。公开课不仅应当有别于普通常规课,还应代表、昭示、日常教学或常规课向更新、更高、更好、更有特色发展的前进方向。就这个意义而言,公开课应该来自于常规课,却创新于、超前于、高出于普通常规课。为此,有的公开课在某些方面适当地浓墨重彩、突出特色、着力提炼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不能过分,否则,过犹不及,特极必反。
 
  2、示范性。所谓示范性,就是说公开课应该具有示范的作用。一方面公开课中蕴涵的教学理念、教学技术、教学行为,以及授课老师本身所体现的职业道德具有示范意义;另一方面,公开课的前期设计、修改完善、各项准备的活动过程也有着重要的示范意义。也就是说,公开课示范的不仅仅是美好的结果,而且也包含其打造培育的真实过程。
 
  3、研究性。所谓研究性,就是说公开课中所蕴涵的教学理念、教学技术、教学行为对听课教师应该具有研究、探讨的价值和意义。“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公开课也不例外。十全十美的公开课是不存在的,公开课中的问题、缺憾和败笔与其中的经验、亮点和精华一样,对上课教师、听课教师都是极为宝贵的研究素材。而且,正是由于课堂教学本身的情景性、生态性、即时性和不可预测性,公开课中出现的问题、矛盾、冲突就格外具有研究的价值,可以启发听课教师的思考。因此,对公开课的过度包装和雕琢是没有必要的,要求公开课不出问题则更是荒谬的。
 
  4、操作性。所谓操作性,就是说公开课中所蕴涵的教学理念、教学技术、教学行为对广大教师具有普遍应用和操作的价值和意义。一方面,它具有超前于普通常规课的方向引领作用;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基于普通常规课的现实可操作性。公开课应该是真实的,是普通教师在通常的时间、空间、生源、工作量、教学条件下能够操作、实行的。那种需要特别创造条件,许多人参与设计、辅助准备、师生反复排练的公开课往往不为广大教师所认同、接纳,其原因主要就在于缺乏真实性和可操作性。而公开课的生成过程有助于增强公开课的真实性、可信性、可操作性、研究性和推广性。
 
  5、发展性。所谓发展性,就是说公开课至少应该有三个方面的发展作用和价值。首先,公开课要能够促进教师的发展,应该在教育教学理念、技术、评价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上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次,公开课要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一堂好的公开课不仅仅要展示教师优质教学的风采,还要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智力的发展,而且应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责任感、成就感、集体感、求智欲和表现欲。再次,公开课要能够促进校本教研制度的完善,是学习型团队建设的重要基础和途径。
 
  有人或许会问:上述五“性”是否需要平分秋色或者面面具倒?我以为大可不必。在符合两个基础原则的前提下,只要上述五“性”中的某一性、某几性在公开课活动中能够有所体现,这样的公开课就应该是有价值的,这样的公开课活动就是应该肯定、支持和提倡的。而那种急功近利、刻意雕琢、弄虚作假、抹杀过程、淡化研究、忽视发展、脱离真实教育情景和客观实际的公开课则是需要改革和完善的。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德育评价机制探索    下一篇:小班化教育理念下“共生教学模型”建构的思考与实践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