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让预习成为课堂提效和学生成长的助推剂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9-10-15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内容摘要】 本文从预习着眼,简单剖析教与学在预习方面的现状,提出遵循语文学习规律,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形成较强的预习能力的一些措施,为学生自主发展服务,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基。

 
  【关键词】 课前预习 阶段 意识 细节
 
  寻梦?撑一只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我们一直在寻找一条高效率的语文课堂教学之路,我们一直在为寻找这条高效率的语文课堂教学之路而努力的探索。为了这样一个梦想,无数的小语教师在不断变换的语文教学思潮中前赴后继,艰难求索,功夫不负有心人,似乎我们真的找到了——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各种异彩纷呈的流派教学,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各种优化课堂结构的教学策略……一时间,语文教学呈现出繁荣蓬勃的欣欣气象。乱花渐欲迷人眼,屹立潮头的弄潮儿令人钦羡,随波逐流的跟风者殊为可悲。拨开迷雾,冷眼旁观,我们不难发现,各种手段、各种流派、各种模式、各种策略的背后大多都建构在以教师引领为主、以教学目标达成为旨归的课堂教学基础之上的,对学生的知识状况缺乏足够的了解,对学生在语文课堂获得的成长没有足够的认识,概而言之,教师的生本意识不强。关注学生知识传授的多,倾心学生能力培养的少。到头来,离开了教师的引领,我们的孩子在独自与文本对话的时候又重新显得力不从心,无从下手。如此看来,语文课堂所谓高效的含金量就值得商榷了。那么,如何获取课堂教学的效益?打造高效语文课堂的起点又在哪呢?我个人愚见问题出在了课前预习上,如果说会读书的孩子成长的更快,那么会预习的孩子将来在学习的道路上将会走得更远。
 
  也许本文谈及的课前预习只是一个老掉了牙的话题,但仔细地去想一想这里面问题不少,还真的大有文章可做呢。《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上几点都和预习有关,可见课前预习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课前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学习的基础,是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很多老师非常注重对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可能从三年级就开始布置学生预习了,可实际的状况如何呢?扪心自问,多数教师仍停留在经验的层面,往往多是口头布置,缺乏必要的反馈,并且缺乏系统性,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流程和校本教材。所以我们只能说是关注了预习,却没有将这项工作扎扎实实地做好。回忆一下我们的教学细节,我相信不少老师可能都犯了这样一些错误。例如:
 
  “今天作业就是回去预习第八课……”
 
  “今天作业就是回去预习第八课,把书读熟,自学生字词,明天准备默写,不懂的词查查字典……”
 
  “今天作业就是回去预习第八课,把书读熟,自学生字词,明天准备默写,不懂的词查查字典,归纳文章大意,提几个问题……”
 
  ……
 
  口头上布置一下就完事了。这样的预习往往停留在一个尴尬的形式的层面上了,对于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和预习能力的提升以及课堂效率的提高根本就起不到什么作用。试问:在课堂教学日益追求精致化管理的形势下,这样一种粗放的教学方式又怎能使预习发挥它真正的功效呢?反观学生,不可否认,很多学生学习习惯不佳,没有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对于预习就看做没有书面作业。将预习看作只是读读书而已,读不读由他,反正教师也检查不出来;部分稍好一点听话乖巧的孩子有课前预习的意识,真的按照老师所说的去读读课文,查查生词,归纳归纳大意,遗憾的是长期在预习时缺乏方法的指导,没有明确的目的性,自主性学习停留在一个很浅的层次上,往往付出了时间却不能取得应有的学习效果。以上问题客观存在,由此可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指导学生有的放矢的去预习,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又该如何如何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呢?
 
  首先,要遵循三个步骤:预习习惯的培养,自学能力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应当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一、示范引领,方法指导阶段。
 
  此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白预习时该干些什么,怎么去干。比如说要过生字关,尤其要关注多音字、易误读字、不能确定读音的字等等,老老实实地去查工具书;比如说要过词语关,关键词语的意思一定要弄明白,彻底扫除学习过程中的拦路虎,可以联系上下文或者生活实际亦或查字典;比如说要过朗读关,真正地做到朗读时“不错一字,不漏一字,不添一字,不到一字”颇不容易,唯有保证勤加练习;比如说内容关,要学生关注已经读懂的并及时归纳,对于自己的问题也请及时提出。起始阶段,教师可以连续地用几篇课文做范例,让学生真的弄清预习时该干些什么,怎么去干。而且教师可以依据以上四关设计相应的预习表格让学生去填写,真正让其预习时有法可循,有事可做。(表格的设计需要教师花费些心思和时间,它可以引导学生去闯关,让预习落在实处,更重要的是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填表的方式更加容易让学生接受。)
 
  二、共同协商,半扶半放阶段。
 
  一段时间的填表闯关之后,学生应该对预习有了一个非常清晰的感知。此时教师要学会渐渐放手,不必再完全由老师规定预习内容而后让学生去按部就班完成了,可以尝试就某一篇具体课文预习时应该关注哪些问题在师生间展开协商,由师生共同来确定预习内容,形成集体智慧凝结而成的预习预案。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训练学生把握重点、感知问题的能力。前一阶段教师完全决定预习内容,它的出发点立足于教,而师生共同制定预习计划,它的出发点立足于学情。这个转变至为重要,其一进一步帮助学生锁定了预习的目标,突出了预习的重点;其二预案体现了学生的意志,适应了学生学习的需要,间接培养了学生自主确立预习目标的能力,为下一步自主独立高效的预习奠定了基础。此时表格的填写仍然是必须的。
 
  三、放开手脚,自主发展阶段。
 
  当学生预习习惯养成,把握重点、感知问题的预习能力形成之后,教师要果断地完全放手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状况去自主预习。教而后不教,学而后自学。学生自觉预习,自主探究的学习状态正是我们做教师的梦寐以求的,也必定为他们将来的自主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根据文本的特点和自身的学力确定预习目标是此阶段教师预习指导的重点。文本的特点体现在课文体裁的不同,需要我们对症下药,依据文体的不同有针对性的确定预习目标。学生的自主预习仍然离不开教师画龙点睛式的点拨。叙事类的应指导学生关注情节和人物,写人类的应指导学生关注典型事件和细节刻画,说明类的应指导学生关注说明方法的应用……文本的特点还体现在文本语言的特点,有的课文成语较多,必须加强理解、归类和运用的练习;有的课文修辞手法生动,语言华丽,要指导学生加强语言储备;有的课文在写法上匠心独运,要引导学生预习时仔细揣摩……此时可以不必填表,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写一些预习笔记。
 
  其次,要着力培养学生三种意识。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以及预习能力形成的标志在于:
 
  其一:问题意识。古人云“读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若果学生预习时没有问题那倒真成问题了。 问题从何而来?
 
  1、问题从课题中来。每一课的课题都是作者精心提炼的结果,围绕课题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并且解决这些问题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以及把握课文学习的重点。以《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颗为例,围绕课题学生可能会提出这样一些问题:谁让谁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怎样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为什么要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为绿色的课本?第一问学生读文就懂,第二问是课文内容的重点,第三问体现了文章的中心,第四问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明白了这些问题的实质,则教和学的指向就非常明确了。
 
  2、问题从课后思考题目中来。每一课的课后练习中都会有一些思考题,它体现了编者的意图,往往是学习的重难点,具有牵一问而动全文的功效,教师应当告知学生引起足够的重视。
 
  3、问题从预习中来。预习时泛泛地读文和带着思考读文效果是不一样的,认真地预习必将会产生真正的问题。
 
  带着这些疑惑走进课堂,必将促使学生潜心会文,专心听讲,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其二:积累意识。
 
  一方面,注意课文相关资料的搜集,如作者简介、人物生平、历史事件等,为理解课文、增加知识做准备。在培养学生搜集资料能力的同时,还应当指导学生精当地选择资料,制作预习卡片,做好资料的储备。加强资料的交流与分享也是必须的。
 
  另一方面要注意文章的语言特点,加强经典句段的诵读,注意好词佳句的积累,强调语言的内化,为写作做高质量的语言储备。
 
  此外,注意写作方法的积累。高年段的语文教学强调对作者写作方法的揣摩,每一篇课文中都有一些写法上的特点,小至过渡句、修辞手法的运用,大至诸如对比衬托、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虚实动静的呼应乃至整体的布局谋篇,如能注意一课一得,长此以往则涓涓细流汇成大河。
 
  其三:动笔意识。
 
  提笔即是练字时,不动笔墨不读书。一定要培养学生读书时圈点勾画的良好习惯,即在阅读时学会批注。小至给生字注音、描红、标注自然小节、勾画词语,大至将自己对于重难点句子的解读、文章的理解和阅读时产生的问题,都要求学生读书必动笔。及时的记取阅读时的点点滴滴感受,让智慧的思索化作娟秀的文字,让整个的学习的过程变得丰盈。
 
  再次,要关注几个细节。
 
  一、将预习融入课堂教学。预习不单纯是作业,它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和基础。惟有将预习融入课堂教学它才能发挥作用,真正地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服务。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预习状况,容易的知识点能不讲则不讲,节约的时间花在解决一些预习时产生的共性问题上,则文本的重难点我们可以阅读教学时从容地去彻底解决。
 
  二、预习不仅仅限于第一课时之前,上第二课时之前同样要预习,而此时预习的内容必定会是第一课时结束时提炼出的牵一发而动全文的真问题,它具有极高的思索价值,是第一课时预习内容的有机延伸。坚持课前预习要成为学生的一种良好学习品质。
 
  三、预习和复习要有机结合。预习为上好课奠基,复习则为巩固学习效果服务。此时的复习是针对预习和上课内容的提炼和升华。应该掌握的知识点更加明晰,应该把握的重难点更加突出,这是站在一个更高的视野对文本的理性、全面的关照。
 
  ……
 
  预习的形式多种多样,预习的方法也不一而足,关于预习的话题,总也说不完,在此我也不想赘述。我只是很高兴地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预习,苏教版的小学语文《评价手册》从本学期开始设置了“预习导航”的栏目,百家湖小学的“本真语文”旗帜鲜明地扛起了预习的大旗,大家语文网论坛上关于“预习”的讨论方兴未艾,希望广大的奋战在语文教学一线的教育同仁们,深刻地认识到课前预习在语文学习中的基础作用,教给我们的孩子预习的方法,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帮助他们形成自主探究的预习能力,扎扎实实地将预习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则高效课堂的春天一定会到来,孩子将来的自主发展一定会无限光明。
 
  路漫漫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书香本自出校园 师生岂可释书卷    下一篇:浅谈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有效提问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