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让阅读课成为语文腾飞的翅膀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19-10-2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由于语文课堂上的时间有限,而学生课外也很少会花时间阅读名著,学生没有阅读的空间,理解文字的能力就差。在语文考试中,普遍存在课外阅读尤其名著阅读失分严重,作文普遍得分率较低的情况。而语文成绩的上不去,又会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样一种恶性循环的现象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因此,笔者试图通过阅读目标、阅读兴趣、阅读内容、阅读方法、阅读习惯五个角度,探讨语文阅读课这种新的课堂模式,把语文学习的外延拓展为生活的外延,让学生在这种墨韵飘书香的浓厚阅读氛围之中,由爱读书到会读书,最终达到读好书的目的,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语文、阅读、实效、目标、兴趣、内容、方法、习惯
 
  去年一学年,我负责学校初一年级的阅读课。作为曾经的语文老师,我深有体会:语文课堂上的时间有限,很少能够提供学生阅读的机会。加之学生家长之间普遍存在的“语文不能得高分”的观念,学生课外很少会花时间阅读名著,学生没有自己阅读的空间,没有更多的与文字打交道的机会,理解文字的能力当然就差,在语文考试中,普遍存在课外阅读尤其名著阅读失分严重,作文普遍得分率较低的情况。而语文成绩的上不去,又会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样一种恶性循环的现象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这种情况之下,我认为抓好与“语文讲析课”并列的“语文阅读课”就显得尤为重要。众所周知,语文阅读课的功能是多元的,它可以培养学生的正确阅读方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终能达到“不待教师教,能自主阅读”的习惯。可以说,“语文阅读课”的开设,为学生的“自读”提供了时间,也为学生“自读”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有利的机会。但是,很多学校虽然将阅读课搬上了课程表,但是它们要不被语文辅导课所替代,要不就是成为学生随意看书的休闲时间,要不就是老师随意选择一篇自认为比较优秀的作品给学生进行讲评。这样的阅读课,老师上得没劲,学生也听得无趣,更谈不上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了。要想让学生在阅读课中能够培养阅读习惯、拓展知识视野、提高阅读能力,让阅读课真正“有效”起来,我们呼唤具有实效性的阅读课。那么,如何才能让我们的阅读课产生真正的实效呢?
 
  一、明确学生阅读目标
 
  阅读课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开设上极大的随意性,教师在没有主导思想的指引下,仓促上阵,盲目施教,最终以散漫无边、放任自流的“阅读”替代掩盖了作为“课”的严密有序的本质。这种误区如果不加以解决,那阅读课这块语文阵地就形同虚设,至多是提供给了学生45分钟休闲时间而已。因此,要想提高阅读课效率,就必须有明确的目标,这样在阅读课整个机制运行中,教师的指导才能有的放矢,不致于放任自流,这样既避免了学生阅读的盲目性和阅读时间的浪费,也让学生由于目标明确而有“章”可循,阅读时才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求知欲才会更加强烈些。阅读课总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本人觉得初中生的阅读课应该定位于培养学生通过自主的、有选择的阅读,建构起比较健全、灵活的叙述能力。因为这是整个人类语文能力发展的基石。
 
  二、精选学生阅读内容
 
  有了明确的阅读目标之后,为了将阅读纳入“有效教学”和“任务型学习”的轨道,还必须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制定更加具体的目标,便于教师循序渐进地引导和控制学生达到目标,而学生也能较有效地进行阅读学习。因此,老师还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相应的阅读内容。《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作为教师,不能凭借自己的一厢情愿挑选教材,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好书,不去考虑学生的喜好和接受能力,就强行地“塞”给学生。这种情况下,书虽然是好书,但学生并不喜欢,因此他们就不可能得到阅读的愉悦感,必然会影响阅读的效果。我对于阅读课内容的选择,一般是结合学生语文配套的自读课本,另外还让学生自荐书目,经过汇总,挑选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作品,作为阅读课的指导书目。内容包括中国古典名著,外国文学作品,现当代文学作品,还有理解类、智力启发类、中学生热门读物等。这样选择的阅读内容,既符合阅读课的目标要求,又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喜好和需要,学生也才能有效地进行阅读学习。
 
  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古代从孟子开始就主张读书“自得”:“君子深造之以道,预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创造的先导,有了兴趣才会专心投入其中。培养学生兴趣也就成了教学上永恒不变的话题。因此,作为阅读课老师,要把学生兴趣的培养放在首位。而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就需要老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所掌握。比如神话、童话、寓言、民间故事、科幻小说等最能激发初中生的阅读兴趣。而古今中外的名著,尤其当代优秀的短、中、长篇小说,人物传记等又最适合高中生的口味。老师们掌握了学生的心理特征,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爱好来来“投其所好”, 引导他们热爱和欣赏高雅的、富有民族特色的优秀图书。并在阅读课中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比如课本剧表演、朗诵会、读后感交流、书评、专题讨论会、笔记交流等等,这些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的好奇心。也能让学生通过认真阅读自己喜爱的读物得到艺术的熏陶,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四、教会学生阅读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我认为,作为阅读课老师,最重要的还是指导、帮助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而不应该是仅仅教会学生读懂一本或几本书。所以,关键还是交给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这样,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认为基本的读书方法有下面三种:1、读:诵读、默读、精读、略读、背读。2、写:可以在书上写:勾一勾、画一画、圈一圈、写批注。也可以在纸片和笔记本上写:写读书卡片、写读书笔记、写读后感。3、说:跟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此外,教师还应根据具体的阅读目标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如精读与略读,朗读与默读、速读等,还可以根据书的内容、目的指导学生进行理解性阅读、评价性阅读、鉴赏性阅读、积累性阅读、应用性阅读、消遣性阅读等等。对于学生来说,老师教的读书方法可能比较多,因此作为老师,一定要通过的实际课堂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能够熟练的掌握它。
 
  五、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有的学生也读了不少课外书籍,但是读书的效果却不是太好,如过眼烟云,事倍功半。这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巴金说过:“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可以说,养成教育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习惯经过反复训练可以成为天性中的一部分。一个良好的读书习惯能让学生受用一生。其实,好的读书习惯很多:。我认为最基本的是学生读书时的正确的坐姿、查阅工具书的习惯;其次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有的学生书读了很多,但时间一长就忘了。这就需要边看边记,利用有限时间来提高读书效率。列夫·托尔斯泰说过,身边要永远带着笔记本,读书和谈话时碰到一切美好的地方和语言,都把它记下来;另外还有做读书卡的习惯、带着问题读书的习惯、探究质疑的习惯等等。当然良好阅读习惯还有很多。需要阅读课老师在具体的上课过程中具体操作,长期培养,就像储蓄一样,每次教会一点点,“利息”就将取之不尽,学生们的人生也会因此而变得越来越丰富。
 
  总的说来,阅读课作为“人文教育”的有效尝试,要想收到实效,从根本上来说,还要求阅读课教师, 充分利用图书馆这一特殊的辅助工具,明确阅读目标,有选择地选取一些阅读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把语文学习的外延拓展为生活的外延,让学生在这种墨韵飘书香的浓厚阅读氛围之中,由爱读书到会读书,最终达到读好书的目的,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图书馆宣传服务校园文化途径之探析    下一篇:提高小学随班就读学生学校适应性的班级管理策略初探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