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信息技术论文

多媒体教学利弊探讨及其对策研究

所属栏目: 信息技术论文  更新时间:2019-10-2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多媒体开创了集视听于一身的直观化信息模式。利用这一现代化的智能工具进行教学,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和必然。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其作用已是深入人心,它克服了许多传统教学中的缺陷和不足,尤其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个性发展方面起到了显著的效果。多媒体教学还有很多潜能和作用等待我们发掘和利用。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多媒体教学也不可能是万能的,它也是有缺点和不足的,如果使用不当,反而会煞了风景,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只有通过扬长避短,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先进作用。

  一、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首先就体现在“直观”二字上。通过现成的图片、视频、音乐以及动画课件等给学生的各种感官以直观的体验。这方面的优势如下:

  1、    激发兴趣。

  多媒体教学为我们提供了克服传统教学弊端的全新的教学方式,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    生动形象。

  多媒体演示能够通过图片、音乐、图像、录像、flash等等方式把画面重现,直观形象生动的展示在学生面前。而且在讲解一些内容比较抽象的课文时,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场景,使原本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简单化、丰满化,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3、    易于创设情景。

  精心创设的情景,能够调动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热情,把学生引进知识的殿堂,使学生跨越时空、地域的鸿沟,调动学生的情感,从内心自然接受。过去单靠教师的语言讲授创设情境,即使教师水平再高,准备得再充分,单靠寥寥数语,多少都有点苍白无力。如今多媒体的演示教学可图文并茂、声情兼具地再现情景,并且结合学生的活动,使学生如亲临现场,深切体会教学内容。

  其次,多媒体教学还有“互动性强”的优点。原先的课堂教学无过乎“师讲生听”、“师问生答”,“学生讨论”这些枯燥手段。引入多媒体后,借助精心编制的课件,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大大提升:

  1、   动静结合。

  在运用多媒体演示的过程中,flash的运用就让课堂教学增强了强烈的动感,吸引学生的眼球,引起学生的关注,化静为动、化死为活,使老师少费口舌,学生一目了然、兴趣盎然,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2、   因势利导。

  适时利用课件,可以将学生的思维从偏差中拉回正轨。过去课堂上讲授,假如学生出现了思维偏差现象,教师往往需要用很多口舌解释才能将学生从偏差中拉回来。这还需要教师有很深厚的教学功底,一些年轻教师或临机处断能力较差的教师,在此时往往就会难以收拾,最终出现教学过程的偏移最终导致教学失败。而现在利用一些多媒体课件的适时引导,教师可以少费口舌,轻易将学生的思维引回正道。

  3、   增加学生参与机会。

  原先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只是回答教师问题、讨论后发表自己意见等,至多只是上黑板写写画画或者用有限的教具进行操作。而多媒体课件的引入,则让学生有了更多操作展示的空间,而且对于学生操作的正误,则是一目了然,或者由机器进行评判,省却了教师大量的评价时间。

  4、   文科教学中减少“哑巴现象”的出现的几率。

  这一点在英语教学中最能体现。多媒体电脑的交互性和智能化,成为医治中国学生“哑巴英语”这一通病的良药。利用多媒体电脑的强大功能,学生们不仅可以和多媒体电脑设置的虚拟人物对话,还能依据电脑的评判(包括语音、词法、句法甚至习惯用语)修正自身的错误。这对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总结,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就在于“科学实效”。在教育领域,“因材施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句话,而在当代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能够因材施教更是难能可贵,我们必须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对不同版本的教材,我们必须用不同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现在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侧重知识的趣味性和人文性,淡化偏、难、死的知识的出现,理论性偏低,它的编写符合学生重直观感受,逻辑分析能力不足的心理特点。所以课堂教学中采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直观形象的多媒体演示教学是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多媒体教学可使大脑思维效率加速,比较传统教学方式,更能够充分发挥大脑的功能,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   多媒体教学的弊端。

  首先是多媒体本身的局限,这可以说是多媒体教学中的“硬伤”,如何最大限度地避免这些局限,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1、   过于直观,缺乏想象。

  这是多媒体教学最大的一个“硬伤”,也是最难以解决的问题。万事有利就有弊,“直观”是把双刃刀,正反都能伤人。学生的感官在接受图片、视频、音频等的直接刺激下,思维就闲了下来,很难再去做什么思考。这点在文科教学中尤甚,很多文科教学特别是语文课教学中,学生只沉湎于漂亮的照片、优美的图画、悦耳的音乐之中,想象和回味的空间被极大的压缩了。例如在本人曾经听过的一节《九寨沟》的教学中,教师将课文中提到的九寨沟的所有景点、珍稀动物都找到了照片和视频,并配以优美的音乐进行教学。然而课文中优美的文字、丰富的联想、悠久的回味、异样的感觉却荡然无存。课堂上只听见学生一次又一次“哇……”、“啊……”的感叹声,却再也听不见学生们富有感情的朗读和滔滔不绝,充满幻想的表述了。

  本人也曾经做过一次测试,在两个班分别教授《九寨沟》一课,甲班大量使用多媒体,乙班没有使用多媒体,课后作业每人写一篇想象作文:《梦游九寨沟》。结果令人失色:

  甲班37人,作文超过300字的13人,得“优”的7人,“良”的4人,“中”的23人,“不及格”的3人。其中300字以上占35.1%,优秀占18.9%,中等占62.2%。

  乙班33人,作文超过300字的21 人,得“优”的15人,“良”的12 人,“中”的2人,“不及格”的4人。其中300字以上63.6%,优秀占45.5%,中等占6.1%。

  可以看出,乙班的超过300字的比例和优秀比例远大于甲班,而中等的比例远小于甲班。

  两班主要差距在于想象力的方面。由于去九寨沟旅游过的学生数量很少,所以写这篇《梦游九寨沟》的作文,靠的主要就是想象(这也是本人为何起“梦游”的原应),甲班的学生因为看多了图片,想象空间被压缩,所以言之无文,大多数只能靠大段抄袭课本上的内容来应付差事,内容贫乏,所以多数都得了“中”;而乙班的学生因为没有看过这些图片,所以可以尽情想象,有的写,写出来的东西也饶有趣味,是以得“优”的人数很多。

  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关键在把握一个“度”,什么课文适合使用多媒体、何时使用多媒体、如何使用多媒体、该使用多少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这些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用得好固然可以使教学增光添彩;用得不好,反而是“画虎不成反类犬”。现在有些老教师上课时不过就是一支粉笔几张挂图,同样能把课上得十分精彩,有时甚至能超过大量使用多媒体的年轻教师,这种现象值得总结经验。或许有些需要想象的课文,不用或少用多媒体反而能得到更好的效果也未可知。

  2、   喧宾夺主。

  这是一个多媒体教学中最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操作多媒体需要使用大量的时间(对于计算机技术熟练的教师来说,操作都很好时间,更遑论那些不熟练的了。),学生收听收看需要大量的时间,而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时间。多媒体由于自身的特点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很多时候吸引学生的并非教学内容,而是多媒体本身。多媒体演示在课堂教学中只是一种辅助手段。现在多媒体教学中有不少一味追求教学材料的数量,教学密度过大,屏幕切换过频,繁多的资料使学生应接不暇、眼花缭乱,多余的动画转移着学生的注意力,繁杂的音乐效果震得学生脑袋疼,一节课时间在这些因素的白白流逝,教学的重点、难点未得到解决,这种喧宾夺主的做法直接严重影响着教学效果。本人在近两年听过的所有的各科目的公开课中进行了一次统计:听课79节,使用多媒体的课为100%。使用事先制作好的课件的课为77节,占97.5%。视频、音频和课件都使用的课为63节,占79.7%。观看、收听时间超过上课时间三分之一的课为63节,占79.7%(也就是说所有视频、音频和课件都使用的课在观看、收听时间上都超过上课时间三分之一。)。上课时教师操作多媒体超过10次的课有36节,占45.6%。这些数据表明,有多媒体环境的课堂上多媒体占用的分量太大,浪费的时间太多,这样或许课是上得花哨了,但学生真正学到了多少东西,真正有多少注意力是集中在教学内容上的,不得而知。这也就是为何现在公开课中教师们都用多媒体而平时教学中教师们很少用多媒体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最重要的就是要记住“多媒体演示在课堂教学中只是一个辅助手段”,手段为目的服务,手段服从于目的。分清主次,该用时用,不该用时坚决不用,该大用时大用,不该大用时就简单使用。把教学的重点、难点的顺利解决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使用多媒体演示当作主角。这样才能尽量避免喧宾夺主现象的产生。

  使用者在实际操作时的失误,这也是造成多媒体教学中诸多弊端的一大原因。

  1、    忽略语言。

  多媒体演示的课件中画面形象生动、图文并茂、声音悦耳动听,对学生的感观刺激很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很多教师就走进了一个误区,忽略了自己的一张嘴,更忽略了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肢体语言,而这些所起的作用是多媒体演示远所不及的。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不是对多媒体演示的重复,而是升华、深化的过程,教师课堂语言的丰富多彩直接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积极性,因此在多媒体演示中教师一定不要忽略深化语言对学生所起的作用。

  2、    生搬硬套。

  多媒体的演示通常会借助一些相关的录像资料进行,教师需要靠录象的生动、有趣、惟妙惟肖来充斥学生的大脑,进而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深刻印象,在有效时间内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于是,有的老师片面去追求这样的效果,找到了一些并不是和本节课十分贴切的资料展示,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学生在观看完相关资料后,不知道用处何在,只是觉得挺乐和而已,老师的生搬硬套、牵强附会使学生摸不到头脑。

  3、    感情缺失。

  机器是没有感情的,假如完全依靠没有感情的机器来教学,那没教出来的一定也是一群没有感情的机器。教学一贯注重“言传身教”,先进的教学手段不应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板书、语言描绘、手势比划、模型展示、实物演示、师生情感交流等传统做法仍然是十分有效的,只有教师和多媒体两方面的优势都发挥出来,才能达到一种完美的结合。而现在有些教师在上课时完全依靠多媒体,这样就造成了师生情感的缺失,上课也就成了学生与机器的交流了。

  4、    准备不充分,操作不当。

  曾经看过一篇报到,对多媒体教学做了一个粗略的统计,发现朝左事物的比例竟达到30%。原因可能是教师对计算机理论于实践,只懂一点皮毛。一旦敲过了头或一不小心按错了键,便方寸大乱,束手无策,只能让技术人员上台重新测试,倘无外援便干脆弃多媒体于一旁,于是一堂课从此一败涂地。

  5、    课件准备过于耗时或难以完成。

  虽然现在大多数教师都进行过计算机技术培训,但能够自行制作课件的教师依然属于少数。所以如何准备适合于课堂教学的课件就成了普通教师的一大难题。一般不会的教师都会去请别人(一般都是本校的信息教师)代做,而会一些的就算自己能做出来往往也要消耗大量时间。这样就造成了难以每节课都能用上合适的课件。这是现在教师们上公开课都用多媒体而平时教学中很少用多媒体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总结,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弊端无过乎两点:其一是多媒体本身的局限,其二是使用者在实际操作时的失误。所以教师们应该在课堂教学积极探索,注重教育的主体性,明确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建立“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取有效措施趋利避害,并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让学生在有限的四十分钟内吸收到最为精华的知识能量,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为学生开辟出一条更为广阔的求知之路。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析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语言的合理运用    下一篇:电子白板让LOGO语言教学更精彩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