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生成教学实施策略的案例研究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9-10-3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一、 问题的提出

 
  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提倡教学面向所有学生,强调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但现实的课堂教学情况却并不乐观。笔者在数次见习和实习的过程当中,发现许多小学数学教师仍然倾向于按照教案来上课。教师根据教材编写教案,再通过课堂教学实施教案将教材内容塞到学生头脑中。教案设计力求细致,对课堂目标、问题及答案、教学方法、教学流程、教学评价等安排得非常细致。课堂教学就像是演一场“教案剧”,教师是主角,学生则是配角,教师根据的教案对学生进行机械地训练。这种课堂极具计划性和控制性,排斥计划以外的过程和事件的发生。这样的课堂缺乏了教师的教学智慧,师生和生生的互动更是不足,课堂没有了生机和乐趣。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则追求教学生成,寻求高质量的预设与精彩的课堂生成。因此本研究结合具体的课例,将理论与教学合为一体,为小学数学教师尤其是新手教师理解小学数学生成教学的真正含义、价值以及生成教学的实施提供浅薄的参考。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生成
 
  “生成”是一个相对于“预成”的概念。《辞海》中的解释是:“‘变异’即对‘无’的否定或对‘有’的否定之否定。反映事物发生、变化与消化的哲学范畴。是在逻辑发展过程中第一次出现的,把矛盾双方统一起来的具体概念。”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中解释为:“强调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与环境中接受的感受信息相互作用、主动建构信息意义生成的过程。” 张大均教授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中对“生成”的解释是:“生成,是学习者的一种学习策略。”它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它要求我们从以教师为中心走向师生互动的“学习共同体”,从机械僵化的线性教学走向开放、真实、灵活的板块式教学,从教材的忠实的信徒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
 
  (二)生成教学
 
  对于生成教学的含义,许多人都给出了不同的解释。本研究主要参考叶澜、罗祖兵和郑金洲三位国内生成教学方面的研究专家给定的含义。
 
  “生成”与“教学”相连,构成一种新的教学形态。生成教学既不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在教学过程中一成不变的僵死的计划,也不是学生随心所欲的、无目的的、自发的活动。生成教学只有发生在师生积极互动的教学中,通过教师敏锐判断和捕捉课堂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做出及时、灵活的调整。生成教学是一个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构建对世界、对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认识的动态过程。 生成性教学主张教学不仅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让他们能够适应如今的环境,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获得适应这社会变化需要的能力,能够在未来不断地创造知识,成就自我。
 
  叶澜教授在《让课堂散发活力》一文中说:“生成性教学是指课堂中呈现的不是与最初设定的一模一样的想法,而是要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做出的灵活的调整,生成新的超出预设的教学历程,让课堂处于连续生成的动态状态,进而满足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愿望。”
 
  (三)研究内容的界定
 
  关于生成教学的研究,涉及到方方面面。而笔者研究的是有关生成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操作过程。本研究将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案例分析的方法,初步提出顺利实施生成教学的策略。
 
  三、本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研究的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小学数学教师以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例。
 
  (二)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通过收集并阅读大量的相关研究资料,提炼一些主要观点以参考借鉴,并进一步探讨。
 
  2.案例分析法
 
  通过对笔者自己积累的丰富的生成教学课例和一线教师的教学记录,来阐述生成教学的特点并进一步得出小学数学课堂实施生成教学策略。
 
  (三)小学数学中高年级生成教学实施策略的研究
 
  1.课前精心预设,为课堂生成预留空间
 
  生成教学的开放性意味着教师必须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设,才能游刃有余地把握开放的课堂产生的大量的动态生成资源。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教师竭尽全力精心预设,但要想在预设阶段考虑、规划所有问题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课前预设在充分的前提下,还要注重它的“弹性”,即课前预设要为课堂教学预留充分的生成空间。精彩的预设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1)找准教学的起点
 
  下面是数学特级教师钱守旺三年级下册《年、月、日》的教学片断
 
  案例:【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课前进行预习了吗?你能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师:谁愿意将自己的收获与大家一起分享?
 
  生:老师,我知道了一年共有12个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有31天,四、六、九、十一月不一样,它们是有30天,二月很特殊,平年是28天,闰年是29天。
 
  生:在预习的时候,我上网查了资料,学习到了用儿歌来记忆的方法,可以用儿歌来帮助记住哪几个月是31天。儿歌是这样的:“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变。”
 
  生:我还有补充,我知道了另一种记忆每个月的天数的办法,就是要借助于自己的左拳!(数起自己的拳头来。)
 
  师:同学们预习的收获真多啊!太聪明了,看来这节课不需要老师讲了,你们自己就学会了,
 
  师:那你们还有什么疑惑吗?说出来我们大家在这节课上共同来解决。
 
  生:老师,我想知道大月和小月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谁规定这样区分大月、小月的?
 
  生:我有啃不动的地方,就是在课本第49页最下面的三行字,我不懂事什么意思……
 
  生:老师,我不明白为什么判断闰年要4或者有时候是400?为什么不是别的数字?
 
  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年、月、日》这一课时,已经掌握了很多的相关知识,比如,已经知道了一年有12个月,知道大月、小月之分等等。此时,钱老师没有重复教这些学生已经知道的,而是准确地找到了教学的起点,即放在学生预习后仍然存在的疑惑上。这样的话,钱老师就是站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起点上来教学这堂课。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教师集中精力讲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困惑、思考进课堂,课堂真正成为了学生求知和展示的舞台,学生的学习也就变成了学生创造性地不断生成,发展和提升的过程。
 
  (2)预设学生想研究的问题
 
  以下是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的《估算》一课的教学片断
 
  案例:【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估算。有关估算这个内容,你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疑问?遇到哪些问题?都可以提出来,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好不好?
 
  同学们思考片刻,开始提问。
 
  生1:为什么要学习估算呢?
 
  生2:估算有什么用处呢?
 
  生3:估算是什么人发明创造的?
 
  生4:有什么好的估算方法吗?
 
  生5: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估算?什么情况下不需要估算?
 
  吴老师从学生的问题开始,做到了教学时心中有数。预设学生想要研究的问题,当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而教师的教学设计又满足了学生的这些基本需要。这种学习需要,为学生不可预约的精彩创设了契机。
 
  2充分发挥教学机智,相机捕捉生成性资源
 
  生成教学的探究性使得课堂上讨论活动不断的进行着,在这样的师生活动、生生互动的活动中,将会产生教师意想不到的情况,因此,将这些意料之外的问题转化为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成了生成教学顺利实施的必需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充分发挥教学机智,相机捕捉生成性资源。具体要做到以下三点:
 
  (1)开放地接纳生成资源
 
  以下截取的是小学数学名师林良富《圆柱的认识》一课中的课堂实录。在提问“圆柱的侧面有几个?”时,出现了教师意想不到的回答
 
  案例:【教学实录】
 
  师:那圆柱的侧面有多少个呢?
 
  生:我觉得圆柱的侧面应该有很多很多个,我们数不尽,也就是说是有无数个。
 
  生:我不同意,我觉得圆柱的侧面只有一个,圆柱体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所以说圆柱的侧面有无数个。
 
  生:我要补充一点,我说的无数个是指的没有展开前的圆柱的侧面。
 
  师:你怎么证明自己的观点呢?
 
  生:大家看,我现在沿着圆柱的一侧摸是一个面,再移到另一侧往下摸又是一个面,这样绕一圈可以摸出无数个面。
 
  师:是呀,同学们摸一下,一个面;再摸一下,再一个面;摸也摸不完,所以有无数个面,是这样想的吗?大家的感受没错。其实,这是一个曲面。来,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摸一摸曲面
 
  生:圆柱的侧面不止一个,它的侧面有无数个。
 
  师:哈哈,同学们还真坚持自己的想法。按照之前同学的摸的方法,我们是可以摸出无数个圆柱的侧面,接下来,我们大家再来摸一摸,我们感受一下,这个圆柱的侧面与底面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生:我发现,摸底面的时候是平的,而摸侧面的时候是不平的,是一个弯曲的面。
 
  师:是的,同学们感受很准确,侧面是弯曲的面,这样的面我们叫做曲面,因此,一般来说,我们说圆柱只有一个侧面,而且这个侧面是一个曲面。
 
  林老师宽容地接纳了学生的答案。课堂上出现的意想不到的情况,这些都是学生智慧的火花和创造的灵感,教师的处理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进程,一位充满教学智慧的老师,面对课堂上出现的突发情况,不仅不会慌乱,而且会及时抓住时机,进一步加以加工,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生成性资源,使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思维散发出碰撞的火花,从而让知识在这样的过程中自然生成。
 
  (2)尽可能多地呈现学生的生成性资源
 
  潘小明老师在教学《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的教学片断
 
  案例:【教学片断】
 
  出示问题:现有两根小棒,一根长3厘米,另一根长5厘米,再配上一根多长的小棒,就能围成一个三角形?有几种不同的配法?
 
  学生独立思考,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答案。
 
  教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了“8厘米、7厘米、6厘米、5厘米、4厘米、3厘米、2厘米”
 
  生:还有1厘米,还有更少的,比如说5毫米。
 
  教师继续板书,并鼓励学生把自己想法真实地表达出来。
 
  生1:老师,我要反驳
 
  师:反驳?好!那你就起来驳呀。
 
  从这个教学实例可以看出,潘老师用自己的方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他渴望课堂发生意料之外的情况,这样开放的教学心态使他的课堂成为精彩的生成教学课堂。教师收集了不同学生的答案,并将这些信息作为“互动性资源,让不同答案学生之间进行充分的表达、质疑、争论。这种生生互动构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动态生成课堂。
 
  (3)不断调整和形成新的教学方案
 
  在教师宽容接纳了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并尽可能地呈现了出来,那接下去要做的就是,教师要敏锐的捕捉生成资源,不断调整和形成新的教学方案。如在上面提到的林良富《圆柱的认识》一课中的课堂片段当中,林老师遇到了学生意想不到的回答,教师根据这一生成的学生资源,及时调整了教学方案,让同学们来摸一摸圆柱的侧面,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圆柱的侧面是曲面。
 
  3.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为互动营造氛围。
 
  真实性的生成性课堂,首先要求学生能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敢于和同学、老师进行沟通。因此,可以说它能够顺利实施的关键在于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能够有效进行,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有效互动的基础。只有建立在尊重、平等、理解三原则上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感到自尊、自信、自由,才能在学习领域大胆探究。所以说,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为互动营造氛围对于生成教学课堂的顺利实施也同样重要。
 
  案例:在《听吴正宪老师上课》一书中,记录了这样的一件事,吴正宪老师曾在上课一开始,问了第一次见面的孩子们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你们觉得玩好,还是上课好呢?“。开始,孩子们都怯生生地不敢回答,在老师的鼓励下,有些胆子大些的孩子小声说:”上课好。“吴老师笑了笑说:”没关系,怎样想就怎么说。难道你们真的不喜欢玩吗?我喜欢玩,当然如果上课也很有趣就好了,对吗?“吴老师的坦诚换来了孩子们会心的一笑,课堂气氛一下子轻松起来。
 
  笔者读出了吴老师的教育智慧,就是这样几句简单的对话,体现了她尊重并理解孩子们爱玩的天性,将自己放在了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消除了与孩子们的隔阂,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带着轻松的心情,愉快地开始学习。
 
  四、研究结果与不足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对比分析法和案例分析,在分析小学数学生成教学特点的基础上初步提出顺利实施小学数学课堂生成教学的策略。生成教学是开放性的,它要求教师课前精心预设,为课堂生成预留空间;探究性的生成教学课堂会产生大量的生成性资源,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机智,相机捕捉生成性资源;最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为互动营造氛围是打造真实性生成教学课堂的保障。
 
  不可否认的是,本研究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方面还存在着不足。研究方法上,主要是对名师生成教学课堂案例的分析,缺乏实践,实地调查,这使得本研究尚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面,主要是为小学数学教师尤其是新手教师提供借鉴与参考。研究内容上,本研究选取的案例均来源于小学中、高年级课堂,未能设计低年级,因此本研究推广价值有所缺乏。在研究结论上,本研究提出了顺利实施小学数学生成教学三个方面的策略,但实际上,实施策略好有很多,本研究并不是很全面。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下一篇:数学课堂需要“错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