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德育与心育的有机统一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19-11-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积极探索和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是成功实施心育的重要途径。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方面,是如何把知识信息传递给学生的重要途径,它极大地影响着教学的成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心育的有效性体现在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帮助德育实效性的提高。而提高个人心理品质与进行品格修养,重点在于解决学生心理和品德发展中的矛盾和冲突,从而自觉地调整自己的心态,自觉地去做。这也说明了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心育不同于一般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也不同于一般的心理学课程,目的不是为了传授心理学知识,主要不是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主要不是在于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心理健康,而是实际地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教师完全可以放下“学生学不到知识”的思想包袱而致力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寻求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因而,教师可以借鉴心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主体性,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信、自省,从而优化心理品质。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初中学生正处于少年时期,其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既需要正确的价值引导,又需要经由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亲身实践才能真正内化。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活动应该是一种让学生主动去体验的过程。无独有偶,心育也是通过创设一定的心理情境,开展极富有启发意义的活动,来造成个体内心的认知冲突,唤醒学生内心深处潜意识的一些心理体验,增强其心理感受,以达到实际影响他们心理健康发展的目的。研究与实践也证明,实现心育更多地依赖于个体在真实情境中的实践操作与体验,体验是学生心理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核心。所以,在思想品德课的心育中要突出体验式教学,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体验作为重点,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情境体验、活动体验、阅读体验等教学方式,从而不仅使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知识及情感体验,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以下,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笔者重点论述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心育中体验式教学的具体开展:
 
  一、情境体验法。它是指在心育中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心理体验以达到教学目的。教学活动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发生的,“教学活动的成效取决于主体与教学情境相互作用的性质”。生动的教学情境的设置,能够引起学生的新鲜感,进而产生对所要学习的问题的接纳感乃至认同感。这种情境的设置,既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师生与教材之间的情感渗透创造条件,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互动和渗透,课堂教学才更富有活力,如果缺失了这样的活力,课堂教学的生成性便难以实现。谢维成老师说得好:“课堂教学不只是为学生的成长而付出,也不仅仅是完成别人交付的任务,它同时也是自己的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如果一个教师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就不会让自己生命的园地荒芜,他会倾情耕耘,他会在课堂上充分感受生活的完满和意义的充盈,这样,激情就会在他胸中澎湃,诗意就会在他心中流淌。有了教师的激情,有了教师的诗意,才能唤醒学生的激情和诗意。”因此,教师应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激起和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实现情感互动与共鸣。
 
  1、启发探究的问题情境。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学习和思维都是从疑问开始的。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学习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相关的学习情境中的过程,这一过程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例如在教学《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时,教师引用一则正好在网上看到的新闻报道:郝劲松是京城一法律硕士,在某些单位和管理部门眼里,这人是继王海之后的又一难缠无比的“刁民”,继不久前以收费厕所没有发票为由把北京地铁公司告上法庭后,他最近又以火车餐车无发票侵犯乘客合法权益为由,把北京铁路分局起诉到了法院。郝劲松是第一个“因火车销售商品不开发票”将中国铁路告上法庭;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火车站退票不开发票;第一个因地铁收费厕所不开发票向税务部门举报的人……听着教师对案例的介绍,学生全神贯注。在学生听得正酣时,教师趁机提问:郝劲松是不是“刁民”?这一提问犹如催化剂,让学生“炸开了花”。当学生讨论得情绪热烈时,教师又顺水推舟,提出了一系列问题:郝劲松用“小人物”的“大行动”,挑战着某些垄断行业的“霸权”,他这样接二连三地打官司,有人说他是在炒作自己,你是这样认为的吗?现在社会上仍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是否都用得着像他这样去较真?整个课堂成了一片澎湃的海洋,即便是再慵懒的大脑也愿意思考了,潜心设计的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轻松快乐的愉悦情境。能让学生乐于参与、主动求知的教学,有趣与轻松的学习氛围必不可少。因此,创设愉悦情境,寓教于乐,唤起学生亢奋的心情,使大脑皮层出现“优势兴奋中心”,引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使学生觉得“乐在其中”,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中不断获取新知,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创设愉悦情境的手段有许多,比如音乐引入,利用漫画、广告、幽默笑话、游戏、竞赛等。其中,幽默在保持人的心理健康上有独特的功效,它可以放松紧张的心理,解除被压抑的情绪,是调节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运用幽默,能有效激活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在如沐春风的课堂氛围中陶冶健康心理。例如在教学《追寻高雅生活情趣》时,教师以“见到苍蝇后”为题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情景表演。内容是:几个不同国家的顾客在某餐厅里喝啤酒,突然发现啤酒杯里有几只苍蝇,便出现了几种处理方式——英国人以绅士的口气吩咐服务员:“请换一杯啤酒来!”日本人命令业务员叫来经理,训斥到:“你就是这样做生意的吗?”沙特阿拉伯人则叫来服务员:“我让你喝……”美国人却向服务员微笑说:“以后请把啤酒与苍蝇分开放置,让喜欢苍蝇的客人自行把它放到啤酒里,你觉得怎样?”这则幽默在学生夸张而逼真的表演过程中,令学生深深感受到了幽默的魅力,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犹如心灵的催化剂,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乐观豁达、热情开朗的健康心理。
 
  3、形象逼真的模拟情境。模拟情景不仅与真实事物有很大的相似性,而且可以融入丰富的情感,它比真实的事物更具有启发性,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模拟情境的创设可以运用音乐、图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仿佛亲临现场。例如在教学《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时,教师播放了刘翔在雅典奥运会比赛前自信的讲话和他在比赛时精彩的场面,引起了学生情境上的震撼和共鸣,确信自信将让我们获得成功。类似的视听情境对学生还起到暗示的作用,促使他们更加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之中。还可以运用小品、表演等方式创设模拟情景,利用角色体验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又例如在学习《受人尊重的奥秘》时,教师采用了活动“盲行游戏”:让一个同学扮演盲人,另一人为盲人的拐杖,“拐杖”用丝巾把“盲人”的眼睛蒙住,让其在原地转三圈,然后“拐杖”带领其穿越有障碍的路线,“拐杖”不可说话,只可用肢体语言给对方暗示,完成后交换角色进行游戏。通过这一教学片段让学生充分体会了一个残疾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别人对其态度,从中明白只有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的道理。
 
  创设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各种教学情境都是为学习而创设的。只有学生走进情境,去感知、领悟、体验,综合能力才能得到锻炼,综合素质才能得到提高。所以,创设情境要贴近学生的实际,要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入手,引导学生去关注社会生活尤其是社会热点问题和时代主题。
 
  二、活动体验法。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悟学习、自得学习,让学生在各种体验活动中真正“动”起来,综合运用各种感官,开动大脑机器,使思维活跃起来,语言丰富起来,这样,学生优良的品格才能张扬,能力才能提升,个性才能开发,素质才能全面发展。活动是开启心灵之门的钥匙,是体验与感悟的载体,有活动才有体验、感悟,学生的心理、思想、观念都是在活动中得以形成和提升的。思想品德课程也特别强调要增加教学中学生活动的成分,强调社会实践活动是本学科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就为思想品德课教学与心育提供了最佳的结合点。因此,思想品德课中的心育要注重开展活动,通过相关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体验、领悟和解决他们所面临的心理问题,以增强心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
 
  1、开展课堂讨论与小组竞争。在课堂教学日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今天,教师常组织学生围绕某一问题情境各抒己见,开展讨论,寻求思想的碰撞,步步深入,提高认识,课堂讨论已成为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确实,课堂讨论具有自身的优越性,它能使学生在自由讨论、激烈辩论的气氛中获得新知的同时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求异思维;它让学生在讨论中获得了一种心理体验,接受一次心理教育,从而达到自我教育。例如在教学《走进青春》时,教师设计了这么一个活动环节——“少年烦恼门诊”,先由学生把自己进入青春期后遇到的烦恼和困惑写下来(用事先准备的白纸,学生不署名),再把这些问题随机交给各组进行分析、讨论:对于这些烦恼和困惑,我们有哪些应对方法?小组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并记录下来,然后进入下一个环节——“青春对策篇”,让学生畅所欲言,为“小小少年不再烦恼”而支招。在这种自主参与的课堂讨论与交流中,学生学会了克服青春期的矛盾和烦恼,解开“心中千千结”,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积极与人交往,养成乐观开朗的性格。为使课堂讨论更加激烈、有效,笔者还将“竞争机制”引入到教学中,经常组织一些小组竞争活动,如开展小论文、知识竞赛、演讲、辩论比赛等,采用小组之间竞争的方式,让他们发挥各自的优势,决出胜负。教师也在活动中不失时机地给予学生鼓励,不断地捕捉他们智慧的火花和闪光点,激励他们展开思维的翅膀,在科学的蓝天中翱翔。前苏联学者斯拉捷宁说过:“竞赛被采用为教育方法,是从这样一个无可怀疑的社会心理事实出发的。这就是:企盼参加健康的竞争、取得优胜地位和领先地位、渴望自我肯定,是儿童、少年和青年固有的最大特点。竞赛可以将落后的学生提高到先进的水平,促进首创精神、责任心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发展。”例如在教学《学会与人交往》中有关与异性交往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到男生、女生各有自身的优势,明白只有男女生开展正常交往,才能构成最和谐图画的道理,我组织了“男生女生谁更强”的辩论活动。上课时,按性别把学生分为两方,然后问他们:“你们认为男生比女生强呢,还是女生比男生强?”话音未落,男生女生就争论开了,他们谁也不服输。经过激烈的辩论,男、女生各自的优势就凸现出来了。我又进一步引导他们认识到男女生需要开展正常交往,相互学习,方能优势互补,更有利于每个人的健康成长。又如,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追星”现象时,教师组织班级学生开展了一场正式辩论赛,围绕“追星是利大于弊”还是“追星弊大于利”话题进行针锋相对的争辩,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对“追星”现象有了清晰的认识。在辩论、竞赛等这样激烈竞争的教学氛围中,不仅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主动思考习惯、独立自主的性格和意识,更培养了学生的健康心理。
 
  2、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体验之所以重要,在于它显现的是活动主体的亲历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身心投入的过程,就是亲身实践的过程,“只有使教育活动的主体真正置身于教育活动的过程之中,在过程中体验、感悟、生成、建构,创生性价值才可能实现”。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有一幅格言写到:“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实践性是思想品德课程的内在规定性,离开了学生的内心感悟和亲身体验,思想品德教育就只能是纸上谈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强调知行统一,把课内的心理训练延伸到课外实践活动。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品德中的心育应适时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开阔视野,感受百味生活,从而培养高尚人格和自信自强的健康心理。例如在教学《诚信是为人之本》时,有些学生对诚信经营产生质疑,个别学生甚至极端地认为如果自己经营办企业,也绝不能太教条,否则就赚不到钱。事实果真如此吗?带着疑问,教师组织学生去参观考察一家有名的水果购销公司。公司负责人在了解师生来意后,先是带领我们到装箱车间参观,学生看到的情况是:工人师傅在把苹果装箱时,凡是太大、太小、有硬伤的、品相不好的苹果都挑选出来,凡装进箱内的都是果形好、成熟程度基本一致的优质苹果。师傅们还说,我们公司的水果是五天一定价,客户每天来拉时,即使市场价格上涨了,我们仍按约定的价格出售。由于讲信用,我们公司十几年来客源不断,生意很红火。通过这次参观活动,在学生心里关于诚信经营该不该、好不好问题的答案已十分明确了。又如开展“当回小警察”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执法,亲身体验到违反交通规则的危害,认识到闯红灯既是不文明又是违法行为,自觉规范起自己的日常行为。
 
  三、阅读体验法。它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一定的文本,使其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引起心灵的共振,达到认识与情感相统一。一个人精神的启蒙是从阅读开始的,阅读可以让人获得心灵滋养和精神成长,正如我国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潭旭东所说:“一个从小没有接受过文学作品熏陶的人的心灵是粗糙的,是坚硬的,甚至可能是冰冷的”。青少年还没有丰富的社会经历,所以更有必要通过这些作品去了解“社会经历”,这是阅读这些引人趋善向上的书籍,可以使青少年获得对生命和人生的丰富感悟,对历史和社会的深入思考,从而有利于他们的精神成长。思想品德教材选取了许多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融合中外优秀文化的人生哲理和生活智慧的故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对其加以精选和提炼,恰到好处地运用到心育课堂教学中来,铸造学生的健康心理品质。
 
  1、巧妙运用哲理故事。古罗马时期的哲学家西塞罗曾说过:“哲学!人生的导师,至善的良友,罪恶的劲敌,假使没有你,人生又值什么?”哲学是通向美好生活的保障,它能提高人心灵的境界,活跃思维,明理导行。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运用蕴含哲理的故事,能有效启迪学生的心智,塑造健康的心理,提升素质。例如在教学《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时,教师就引用了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船夫在湍急的河水里驾驶着小船,船上坐着一位哲学家。航行中,哲学家问船夫:“你懂历史吗?”船夫答:“我不懂。”哲学家:“那你就失去了一半生命。”过了一会儿,哲学家又问船夫:“你研究过数学吗?”“没有。”“那你就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正当哲学家与船夫继续交谈时,一阵巨浪把船掀翻,哲学家和船夫都被抛进河里。这时,船夫喊:“你会游泳吗?”哲学家回答:“我不会。”船夫说:“那你就失去了整个生命!”通过这则哲理故事,学生领悟到任何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才能立足于世。又例如,在教学《学会控制和调节情绪》时,教师引用了两则事例:一是在11世纪,国外学者把两只小羊放在相同的条件下喂养,唯一不同的是有一只小羊的近旁栓着一只狼。结果,与狼终日为伴的那只小羊在极度恐慌和过度焦虑的情绪下逐渐病弱,不久就死了;另一只没有看到狼的小羊却能健壮地成长。二是讲述一则生活智慧故事——相传有位老太太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卖伞,二儿子晒盐。为两个儿子,老太太差不多天天愁。每逢晴天,老太太念叨:“这大晴的天,伞可不好卖哟!”于是为大儿子愁。每逢阴天,老太太搞咕:“这阴天下雨的,盐可咋晒?”于是为二儿子犯愁。老太太愁来愁去,日渐憔悴,终于成疾,两个儿子不知如何是好。幸有一智者劝说老太太:“晴天好晒盐,您该为二儿子高兴;阴天好卖伞,您该为大儿子高兴。您这么转个个看,就没愁发喽!”老太太听后,豁然开朗,于是心宽体健起来。通过上述哲理故事,学生很快明白了情绪调节的重要性,意识到积极情绪对人们生活的意义。
 
  2、采用典型的生活实例。中外教育名家的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是,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内容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真实生活的典型化。因此,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心育过程时,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有意识地引进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运用典型的人和事,从正反两面阐述健康的心理品质对人的成长成才的巨大影响。例如在教学《锻炼良好的意志品质》时,教师讲述了体操运动员马艳红的故事:当马艳红还是一个8岁的小姑娘时,她在北京的一所业余体校练习体操。一天下午,又到了练习时间,天却下起了倾盆大雨。教练们说:“下这么大雨,孩子们不会来了。如果谁还能来,那可太不简单了,将来一定是世界冠军。”话音未落,被雨淋透的马艳红推门而入,她是那天下午唯一来练体操的孩子。教练的话后来应验了,马艳红1979年真的成了中国体操的世界冠军,1984年第23届奥运会上她又获得了金牌。用优秀任务的典型事例对中学生起着启迪、榜样作用,为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起到了一定的成效。又例如,在教学“科学发展观”时,正值当地秋季,当地有许多农户将农田里的玉米秆、麦秆随意焚烧,于是教师便把这一事情引入课堂并展示事先收集到的图片资料等,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你是否赞同农户的做法?如不赞同,请分析其危害。学生积极性很高,很快就达到共识:随意焚烧
 
  玉米秆、麦秆,使得田野火光冲天,浓烟四起,带来空气浮尘含量高,气味呛人刺鼻,严重影响了交通和人们的正常出行;同时污染了环境,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损害。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去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学生的思维彻底被调动起来了。
 
  在思想品德课的心育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组织阅读活动,“让学生用完全敞开的心灵去阅读,去感受,把阅读学习的过程当成自己生命体验的过程,真正融入作者的感情世界,与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进行生命的对话。这些语言文字中饱含着前人的生命体验,蕴藏着生活的哲理与智慧,流淌着生命的血液”。运用富有哲理和源自现实生活的故事时,要注意采用真实、新颖、贴近学生生活的典型故事,从而会引起学生情感体验。从中悟出道理,受到启迪,达到增强他们良好心理品质的效果。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提高农村初级中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下一篇: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