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阅读课让学生多读书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9-11-28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众所周知,朗读能力是学生必备的语文基本功之一。“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苏教版教材把朗读课文作为每篇课文的首要作业,正是凸显了朗读在阅读教学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课堂上就要用琅琅的读书声替代繁琐的分析提问,让儿童在“口诵心惟”中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课堂上应该尽可能多留时间让学生参与阅读,教师只要“精讲”(讲重点,讲难点,讲方法及规律),就可以了。在小学语文课堂上,通过老师精要的指导,学生自己反复地朗读领悟,就能够将课文读通读懂,进而形成自己的语文能力,那种一上课就讲、一讲到底,把语文阅读课上成讲解分析课的做法是违反学生学习规律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朗读实践。”这就是说,小学生要想获取课本上的知识,只有广泛深入地阅读,才可以形成自己的积累。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努力让学生通过读这种形式去亲近文本、进入文本,让学生的思维与情感共同参与,使学生把文本与直接、间接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进而对文本产生富有个性的“感悟”。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让学生读书感悟文本:

  1.  让学生抓住整体去读。

  读文悟文必须从全篇着眼,深入探究文本中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找出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内心依据。“从全篇着眼”就是指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的中心问题整体朗读感悟,每读一遍都要有明确的目标。第一遍,可让学生在读文本的过程中,读准每一个字,读通每一句话,划分好自然段。第二遍,在读中,对文章内容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知道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第三遍,进一步与文本对话,产生独特的感受:,文本中“哪些部分”让你感动,你对“哪些地方”很有体会,文本中“哪些句子”还不懂。读了之后,你还有“哪些疑问”。这样,学生对文本有了一个整体的印象,就能为进一步读文悟文奠定基础。在深入领悟之后,仍然要引导学生回归文本整体,对悟出的情感、方法进行回顾与反思。

  2.  让学生自读自悟。

  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是所有对话的前提。学生对所学的一切知识,总要通过自己的头脑加工整理后才能消化、理解。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实现内在的学习需求,才能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而没有自主、个性化的阅读,学生就不会有独特的感受、体验。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也必定会缺乏基础。所以说,教师要注重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课前,教师指导学生自主读文,了解文本的内容,形成初步的感受。课堂上,教师要明确读、悟的任务和指向,调动学生的兴趣,强化学生的内驱力。另外,要给足学生自读自悟的时间,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提出问题,尽可能自己去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如果急于让学生交流,急于反馈,只会使学生的领悟浮于表面,学生也许产生不了自己的感受,而只是随声附和,最终使阅读教学流于形式。课堂上的自读自悟,因有了课前自读,就会使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拉近,从而展开精神的对话,产生新的体验和感受,这能够为学生进一步深入领悟文本打下基础。

  阅读课还是应该以读为主旋律,这是没有疑义的。课堂上就应该做到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一步一步地深入地读书。试想,学生如果没有充分的朗读,又谈何感悟?学生如果充分地读书了,“领悟”自然就会水到渠成,这才更有利于他们语文素养的形成。来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习惯    下一篇:浅谈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