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谈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9-12-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课堂的灵动是灯下的沉静

  ——谈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韦安丽

  新一轮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多年,但是在语文教改的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却陷入了迷惘、困惑,发出“越教越难,越教越累,越教越不会教”的感叹,也许这是对教学效果不佳的一种反思与悲叹吧!

  课堂是我们语文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广大教师关注的重点,也是我在此要与大家共同探讨的一个话题。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

  一、 认真研读教材,寻求一条最佳教学思路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夫子就说过“凡事预早立,不预则废”。语文教师上课也是一样,备课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预先设计,有了这个预备过程,才能把语文课上好。

  而在我当了十一年的语文教师后,深深体会到在研读教材,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学思路的好坏是直接决定一堂语文课是否有效的关键。“思想的高度决定了行动的高度”。

  就拿苏教版小语第九册中的一篇课文《19、天火之迷》来举例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天火之迷,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实验”的故事,赞扬了他勇于探索大自然的科学态度。这篇课文在本册是属于“百折不挠”这一主题的第六单元中。

  在备课时本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进行教学设计:先讲清事情发生的原因——有可怕的天火;再讲事情的经过——富兰克林如何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科学猜想;最后讲事情的结果——实验获得了成功。

  这样的教学思路是常规的,虽然能把课文内容讲清楚,但因为这篇课文主要突出的是富兰克林身上“百折不挠”的精神,这样的教学设计似乎着重点并不在体现富兰克林这个人物的精神上。因此,按照这样的教学思路来上课就不能很有效地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

  最后我经过重新思考,定下了这样的教学思路:

  先认识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心中的可怕形象;接着就直接进入到对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的讲述;再回过头讲富兰克林在进行实验之前是怎样观察推测的;最后讲实验获得成功,富兰克林还发明了避雷针。

  这与课文的“可怕的天火——观察实验——风筝实验——实验成功——发明避雷针”的顺序有所区别。

  有了这样清晰而新颖的教学思路,上起课来,果然效率提高了许多。主要表现在:①学生通过“风筝实验”直接就进入了对富兰克林这个人的认识:他“有丰富的知识”、“不怕危险”、“勇于探索科学真理”、“善于观察”;②突出了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而不是写事的;③学生对富兰克林这个人非常感兴趣,对文中描写人物的词句进行了感悟积累;④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显得有详有略,中心突出。

  更觉得意的一点是,在授课的最后,我告诉学生:“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说他一辈子只佩服三个人。第一个人是富兰克林,第二个人富兰克林,第三个人还是富兰克林。但富兰克林的墓碑上只刻写着‘印刷工人——富兰克林’几个字。”两厢比较,学生们更容易感受到富兰克林人格的魅力: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宽广的胸怀和对名利的淡泊。这不是对原有教材的深化吗?不是对教参上教学建议的补充吗?在教学中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结果,学生对富兰克林这位科学家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教学目标也很好地完成了。

  其它课文亦如此,确定高效的教学思路是首要。正所谓事半功倍,全因有此。

  二、 勤于反思,教学相长

  是不是有了好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就一定能上好课呢?也未必。荀子在《劝学》中云:“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由此可见,教学反思传统做为儒家正统思想的一部分,古已有之,渊远流长。我们要学习古人这种勇于剖析自己,勇于反省自己的反思精神。

  学是一项遗憾的艺术,反思是弥补遗憾的最佳途径。因为备课最终形成的文字表达形式——教案,不是衡量备课效果的唯一标准和最终标准。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教案不是文学创作,教案最终要运用于课堂教学。课堂效果、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是检验备课是否成功的关键。

  古人曰:“教学相长也”。课堂教学,学生只有“学”后才知道知识的不足之处,教师也是“教”后才了解自己备课的不足。师生在课堂教学结束后,都要再进一步去钻研,那么师生都可以通过教学过程得到提高。

  比如我在教《黄山奇松》这篇课文时,课堂上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老师,迎客松是伸出长长的手臂,送客松也是伸出长长的手臂,那不是一样的吗?怎么区别它们呢?”

  这可是我没有想到的,也是我所看到的其它教学设计中没有提到的。记得当时我是这样应对的:

  (学生提出问题后)

  师:哦,这是因为两棵松位置不同。看图上,我们可以知道,迎客松在山腰,送客松在山顶。

  (这时,一个学生就在座位上自言自语起来,并还加上了动作。他说:“一个是招手,是在欢迎游客,另一个是在挥手,是在和游客告别。”)

  (顿时,我灵机一动,赶紧请他上讲台来给其他同学表演。)

  生:一会儿做招手状,伸直手臂,嘴里说:“欢迎来黄山游玩。”然后,又做挥手状,并说:“再见,欢迎下次再来!”

  (其他同学都笑起来,课堂气氛更活跃了。)

  师:人们根据想象,同是伸出枝干,由于位置的不同,把它们分别想象成了一棵是迎客松,另一棵是送客松。那它们还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一时想不出来)

  师:再看看这两句话,仔细想想。

  (生仔细读句子)

  生:迎客松枝干遒劲,枝干是直的。送客松枝干蟠曲,枝干是弯曲的。

  师:哎,对了。有的松是绕着石头长的。蟠曲就是——

  生:弯曲。

  ……

  这下,学生终于弄清楚了迎客松和送客松的区别。这也是我认为上得较精彩的一个片段。一是因为学生能主动提出“‘迎客松’与‘送客松’表面看起来都是一样的,为什么还分‘迎客’与‘送客’呢?”这样的问题来。说明学生善于思考。二是因为自己作为老师,课前是没有思考过这一点的,但能及时抓住这关键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交流,一步步弄清了两棵松看似相同却又不同的地方。

  这就是课堂上师生互动碰撞出的火花,非常难能可贵。但也提醒了自己,今后在备课时要想得更全面些,方方面面的知识要知道得更丰富些。这就是“教学相长”了。

  三、 关注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最后我还想说一点的就是,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精神的首要条件。

  其一,要研究学生,洞悉他们的内心世界,把握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发展与变化。

  赞可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说,“对学生十分了解,知其水平,晓其爱好,特别是个别对待,要研究和估计到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以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注意、思维的特点及其他心理特点,而且要下工夫发展这个和那个学生的特点”,这充分说明了语文课堂教学要想取得成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了解。

  其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不同,所引发的教育效果也不同。

  过去,在教师的不当关注中,学生被当作“知识的容器”,一些教师见“物”不见“人”,从而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鼓励学生能悟多少就说多少,发现什么就交流什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动因,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新课程》还更为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生课堂生活的质量,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情境,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和学习心境。我们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感悟,要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多用鼓励的话语评价学生。

  以上是我从自己十一年的语文教学经验中得出的对“如何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谈的一些粗浅的想法,我深知,要想把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更有效,所能做的就是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再实践、再反思。来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论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机渗透    下一篇:农村小学起步作文初探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