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让学生在语文课中去“品”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9-12-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语文课,引导学生从炼字的角度品味语言,思考这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用这样的语言文字来表达,从而感悟并掌握渗透着思想感情而变得生动活泼的语言。”面对当前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这句话精辟独到。反思平常课堂,有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是“品词品句”还是“析词析句”?

  《现代汉语词典》:“品”:辨别好坏,品评。如,这个人究竟怎样,你慢慢就品出来了。“析”:分开,散开;分析。“把一件事物、一种现象、一个概念分成比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

  教学片段:

  “春风在唱歌,泉水在唱歌,小鸟在唱歌,小朋友也在唱歌。”

  师:请小朋友读读,这句话写了什么?

  生:写了春风,泉水,小鸟,小朋友。

  师:请小朋友比一比,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出示句子:春风在吹,泉水在流,小鸟在叫,小朋友在唱歌。)

  生:……

  师:把春风比作人一样会唱歌,这就叫拟人,用了拟人句,很生动。再看看这句话,用了四个“……在唱歌”,就是排比句,读得时候要一句比一句声音高起来。

  这儿童语言,充满儿童情趣,学它,要在学生心中激起欣赏大自然的冲动。而这样学,将语言理性地剖割,形象的语言抽象成概念,学生脑中留下的只是“比喻、拟人”等概念,用“这样的语言”表达的“味道”荡然无存。这样的阅读方法,只是“析”出概念,“析”得简单,“析”成抽象。

  我们常常会把这样的“析”看成“品”,忽视了情感所在,忽略语言的情趣、韵味。怎么品?

  首先,“品”之根本──寻找情感点。

  比如:“漓江的水真清,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静,静得看不见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语言对仗工整的结构美中更含有“舟行碧波上”时一股无可言说的惊叹、陶醉之情,且“醉、叹”之情层层叠进。阅读,要走进画中,行在碧波上,发自内心的叹着。当拥有了这样的感觉,“排比”的气势成了情感的倾诉表达。这样语言的妙处也便水到渠成般地悟到了。所以在备课的时候,反复地读读,寻找情感的基点,让那些浸润着情感的而活泼起来的词句跳入眼中,潜入心中,让汉字的形象魅力充沛地展示出来。

  其次,“品”之方法──找到对话点。

  阅读的过程,是“人”与“文”对话的过程。“文章自有情在,读中自能悟情”,阅读教学中要为学生创一个“对话”的平台,让学生体味吟诵,使“人”与“文”交融。

  比如《花的勇气》中的一段美文:“原来青草下面藏着满满一层小花,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它们比青草只矮了几厘米,躲在草下边,好象只要一使劲儿,就会齐刷刷地冒出来……”如果这样设计:你从哪些词句中品出花多、花美?把你的感受朗读出来。

  可见,“品”是来自心灵的感受,不是单凭感官就能获得的。对“这个人”,“品”的是他的“人品、品质”,不是用眼睛就能发现的,是用心才能感觉出来的。比如“品茶”:一火炉,一水壶,盖子在水汽的冲击下沙沙作响,提壶倒水,汩汩簌簌如山涧溪流回声。红瓷小杯中漂起的茶叶和升腾的水汽带来淡淡清香,嘬一小口,那便是品到茶的感觉了。品,每一个细节之处,只有用心才能有所触动,浮光掠影般的心绪永远不能获得触动情感的细节。

  “析”是理性的,假如把“品茶”分成简单的组成部分──如茶壶、烧水、冲泡、喝茶等,那么沉淀在历史长河中的“品茶”便完全没有了意韵、内涵、情趣了。

  所以想到了阅读中的“品读”。是品还是析,我们是否看清楚了。我想,这是理性地“析”,学生犹如隔岸观火般地审视着这段话,从语言中寻找理性概括的证据,这不是对话。阅读教学如果没有“迷醉于语言中”的心灵投资,那将都是一种标签式的理性分析。

  “品”源自心灵而表达于口。

  我也听过众多语文阅读教学课,使我获益良多,让我触动最深的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教会学生读文章?我们要教给学生什么和怎样教?在这么多的教学展示课里,有很多教师的课都让受到启发,其中让我触动最大的是的阅读教学课,在课上教师不应把自己看作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给学生读文章的思路和方法。在指导时还能注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兴趣,多下些启发、引导的功夫,让学生不时品尝到有所领悟和收获的快乐。这种教学法最明显的特点是:教师不直接讲授课文而着眼于引导启发,学生不是默默听讲而是致力于自己读书。学生在这样的课堂学习中,日积月累,渐渐就会形成自己的读书方法。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真正达到了“授之以渔”的目的。

  “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要落到实处。“

  低年级语文教学不但要让学生会说、会写,更重要的是学会读,读是说和写的基础,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起着关键的作用。低年级学生还不会读书,对文章只会一字一句的读,对词的概念模糊,这就需要老师交给他们读书的方法。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指导学生整句地看,贯通地读,特别是要杜绝点字读书的不良习惯,教学生根据标点和语句长短进行停顿换气的技巧。

  新大纲指出:”小学各年级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重视语言的积累。“要把多读作为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手段,在读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要克服机械的朗读,不仅仅满足于读而是品。当然,低年级学生对品词品句是比较陌生的,难度很大。但难度大更要克服。结合一年级语文课本形象生动的特点,可结合插图,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要想,做到”三到“——眼到、口到、心到。而在读的过程中,脑海里就要产生一幅幅图画,读出形、读出意、读出神,更要读出情。对精彩的文段更要精读熟读,要细细品味,通过品析词句来实现积累语言,从而加强阅读的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要追寻有效的语言学习和 享受真实的语文味道。

  (一)     语文的特点、教学目的决定了语文味。

  《课程标准》上说:”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关键词”人文性“,它的内涵又深又广,我一时也讲不了,但是有一点我是可以肯定的,选入教材的文章是容思想、情感、审美、智慧为一体的。因为语文是人的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审美和智慧的展现。因此,语文课要逐步地引领学生获取这种感受,体验这种情感,感受这种审美,转化这种智慧,最终形成自己的精神世界。而这些得靠什么?靠读。唐彪先生说:”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对文章的感知靠读,对文章的理解、感悟靠读,情感的熏陶也靠读。因此,语文味是读出来的,反复地读、思考着读、美美地读。

  关键词”工具性“。如果说人文性是语文的灵魂,那么语言就是它外在的肉体。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由于人类社会交往的需要产生的。我们的课文又是由语言组成。课文中的语言就像沙滩上的贝壳,他们是那么丰富,课文中的语言就像一颗颗发光的钻石,那么精湛,那么引人入胜;课文中的语言就像一杯杯龙井茶,耐人寻味,回味无穷。语言的丰富,语言的精湛,语言的耐人寻味的特点靠什么走进学生的心窝?靠品——品词赏句,要千品万赏。语文课堂因为有了品词赏句,文章才能真正地理解、感悟和鉴赏;语文课有了品词赏句课堂才不会显得浮华、浅薄;课堂中有了品词赏句,才能更好地使读与品赏结合起来,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我觉得套用郑板桥的《竹石》的诗来说明品词赏句的重要性最合适不过了:”咬定语言不放松,立根原在词句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因此,语文味是品出来的——品词赏句。

  从教学目的中看,我们的语文课堂中只是读、品赏,以及由它们而产生的听、说是不够的,应该还要做到读写结合。语文它具有工具性,应该让学生通过学习,学会运用语言,把课文的语言尽量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真正体现出语言的工具性。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来还得读写结合。

  (二)     上出语文味的策略

  读出语文味的策略:1、正确,流利地读。每学习一篇文章,首先要做的就是给足学生时间,正确、流利地读。

  2、口诵心维。”心维“指的是读书时,思维一定要处于活动状态,或感受,或理解,或疑惑……语文课堂上应没有琐碎的分析,没有干瘪的内容地概括,没有无情的逻辑演绎,应该有的是口诵心维。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因此,”口诵“与”心维“应该要统一。朗读时要边口诵边心维,请学生用心地读,认真地思考,这样才能唤起学生内部已有的经验,通过相似联系,相似匹配,真正做到在读中有所感知,在读中有所理解,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产生新的问题。然后通过教师、学生、教材三方面的交流,把语文学深、学广。

  3、有感情地读。在对课文产生了独特感受、体验、理解的基础上,还要通过朗读来进行创造性地外冒表现——有感情地朗读。首先,教师要认真地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情感,表达这种感情语言要丰富,语气要含情,创造一种与课文情相一致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融于其间。其次通过刚才的一次又一次的口诵心维后,情感得到升华,产生一种朗读的激情与冲动,有一种不读不快的感觉。最后让学生大胆地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读出自己的深情。

  (三)品出语文味的策略

  1、在联系上下文品词赏句。我们知道,语文中的字、词、句的情感总是统一在一起的,他们不是孤立的。就字说字,就句论句的那是表面的。因为语言文字内在的隐藏的情味意蕴、理趣等,事实上存在于语言文字前后左右之间的关系中。因此,联系上下文是品词赏句的一个好方法。

  2、在比较中品词赏句。在比较中的品词赏句,这是我们常做的一个方法,因为学生只在不同词语、不同句式、不同语序的比较当中,才能发现课文中语言运用的妙处,这样才能充分暴露语言的精湛之处,语文味才能得以体现。

  3、在想象中品词赏句。孩子们想象力是那么丰富,我们的语文味本身就有一个特点:意象性特强,总会留下空间给人以想象。通过想象可以化估燥的符号为形象鲜活的画面。通过想象可以使深奥难懂的内容显得通俗易以懂,令人回味无穷。

  4、在拓展中品词赏句。课本是教学资源,别忘了课外的资料、学生本身也是很好的可利用的教学资源。说学生本身是教学资源,有了不同的思想,在拓展中,我们就可以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来帮助学生品词赏句,给品词赏句更宽广的天空。

  当然”品读“、”品词品句“ 现在讲的仅仅是几种典型的。要上出语文味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之前,先要走进语文,在语文中尽情地领悟语文味,然后,有方法地引导学生将”读“、”品“、有机结合起来,使它们溶于一体,烹调出他们独有的味——语文味。那样,老师您会教得爱不释手,您的学生学得更爱不释手。上出语文味来让我们一起去享受语文,迎接语文课的春天!来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低年级在阅读中渗透写作教学    下一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做法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