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语文课堂的“未雨绸缪”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9-12-18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语文课堂的“未雨绸缪”

  ——我认识中的课前预习作业吴 滔有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但课前预习也十分重要。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对课堂教学起到重要的导向、辅助作用,预习得好,课堂教学能顺利开展,事半功倍。因此,教师都特别注意对课前预习作业的布置,以期取得更大的成功。

  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很多弊端:在以前的教学实践中,我对预习作业的布置往往很笼统,没有具体明确的要求,学生对待习作业也多半停留在读课文,查字典上。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我慢慢意识到,预习不仅仅是扫除文字障碍,更重要的是要能调动学生的人身体验,知识生活积累,激发学生的思维。因此,我认为在布置预习作业以前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真正让它发挥应有的效用。

  第一,预习作业布置的目的要明确、作业的量和难度要适中。

  预习,是提前准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任何事情之间都有互为因果、互为条件的内在联系,课堂时间毕竟有限,有的问题不可能全放在课堂,学生通过课外准备,自己动下脑筋,查下资料就解决了的,不必放在课内。预习得好,学生的语文学习容量就增大了,时间延长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养成了,语文素养提高的进程就加快了。有些问题因为有了准备,课堂上学起来十分轻松;有些问题因为课外有所思考,课堂再通过文本的学习,老师的点拨,个人的感悟,集体的讨论,会迸发出意想不到的智慧的火花。

  再有,就一位中学生而言,开了那么多课程,学生的时间有限,如果各科都不切实际地贪大贪多,都想来占领课外这块阵地,势必使学生无所适从,长期下来,反而会因此丧失兴趣;就是迫于压力,勉强应付,效果也不会太好。我以为就课前作业而言,中学生每科最多不能超过半小时。

  最后对预习作业的难度也要确定。难度过小,达不到训练的目的,难度过大,容易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亦达不到目的。如何适中,如何恰到好处?这是一个科学的问题,也是对每位教师的严厉的考验。有位老师上八年级语文下册的《送东阳马生序》时候,给学生的作业16K纸一张半,其中有三道题:一是找出全文的特殊词法,即含有使动、多意等特殊用法的词,并加以解释,二是找出全文特殊的句式并能加以翻译,三是翻译几个很有难度的句子,如“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这篇文章本要求用三课时来学习,这项作业与其放在这里,倒不如放在第三课时的课后作为巩固练习来处理,因为难度太大,学生完成起来实在费力。我想可否这样布置:①熟练地朗读全文,要求字音读准(利用工具书和注释);②找出全文的通假字,并解释;③文章是如何写出自己学习时的困难条件的?请引用原文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回答。这样安排是不是更切近实际?

  第二,让学生学会预习,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

  预习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第一步,是脱离教师指导下最主要的自主学习的形式之一,也是最能检查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情况,我在具体的操作中根据不同的学生要求,对其指出具体明确的预习目标。 将预习过程分为以下三个环节: 第一步“读”,先读每组教材前的“导读”或者课后的“思考与练习 ”,使学生对预习要求有明确的认识;再读课文,侧重于读正确、读流利,读得有感情,通过读使学生初步知晓课文写什么,怎样写的,鼓励学生熟读能背,从而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第二步“思”: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深思,思考课文“预习 ”中提出的问题、后面的练习内容、生字新词在文中的意思以及运用,这是学生运用所掌握 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解决问题的自学尝试。 第三步“议”:以小组形式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从比较、分析中获得正确的认识,这样使学生获得认识上的提高,更主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合 作学习的精神。

  “磨刀不误砍柴功”,当学生一旦养成了认真预习的习惯,在学习新内容之前,学生进行了充分的预习,课堂教学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布置预习作业要有检查落实。

  凡有布置,都要拿出一定的时间检查落实,看是否完成,看完成的质量如何,也看教者自己布置的内容多少难易是否恰当,以便更好地为下次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每次有布置有检查,不断总结经验,找出存在问题,正面鼓励教育,坚持不懈,言而有信,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的形象会逐渐高大起来,对学生做事有恒心、有信心等良好品质的培养极有作用,对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形成也很有益处;如果光布置不检查,或者热一阵冷一阵,有时心血来潮拼命查,学生完不成就大发雷霆,这些都对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不利,若要责备学生,还是自我反省为好。

  预习作业的布置无可厚非,但要讲究科学,追求质量,切忌随意盲目,贪大求多。语文学习的外延,在力求把选入课本的每篇文章,每个知识点学深、学透的同时,还应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做一些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工作,如引导学生学习读本上与所学内容对应的文章,学习课本上作家其他的一些文章,以更好地增进对所学课文的了解。还要课外让学生了解与作家有关的一些时代背景,文学运动等,这样既能学好要学的课文,又能更好丰富学生的阅历,提高文学素养,全面提升语文学习的质量。当然,这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要量力量事而行。

  总之,预习是课前教学的前奏,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预习的要求要扣紧课文的重点,而指导好了学生充分利用课前预习作业,即能更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来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运用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指导学生朗读    下一篇:从写作思维出发── 一次作文教学设计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