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英语论文

巧设“添压” 用心设计 有效实施任务型教学

所属栏目: 英语论文  更新时间:2019-12-22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南京市秦淮中学/袁贵明/万爱平【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广,任务型英语教学已渐入人心。本文以新课程标准要求为依据,结合近两年来笔者尝试从任务型教学入手,给学生巧设“压力”,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并对任务型教学的实践,提出在课堂中应注意抓好的四个环节并加以总结,以期对今后英语创新教学有所帮助,对学生语言实践运用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

  【关键词】课堂教学方法,任务型英语教学,压力,限时记忆法,积极性一、引言任务型的教学模式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学习理论和学习模式,它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成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任务型教学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学生有了具体的动机就能自主地学习,并且主动地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自然地使用所学语言,在使用所学语言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用于交际,可以说,任务型教学为较多的国家所采用,也较好地体现了我国英语教学的内在要求。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笔者感觉农村英语教学异常难以推进。教师们每天忙得几乎头都抬不起来,却收效甚微,工作的付出与成效不能成正比。学生方面,也是学得叫苦不迭,很多学生一说英语就感到头疼,且回避英语、讨厌英语。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四个方面:

  1. 缺乏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英语和汉语同作为一门语言学科,但其却不像母语那样,从小就有一个天然的语言环境。我们每天所思、所想、所见、所闻都基于母语这样一个基础条件,时刻都离不开母语。而英语就不同了,除了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外,很少有学生有条件听到、看到、感知到英语,因此英语学习第一道坎就是一个语言环境的问题,这也是英语教学的最大困难和压力。

  2. 传统教学模式阻碍学生的发展传统教学总是教师一个人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解,满堂的灌,还唯恐不能把自己的所有传授给学生。整个课堂都被教师主宰。这种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形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散,还养成了学生的惰性。学生长期处于这种学习模式下,难以自觉地开动脑筋,更不能开发自己的潜能。试想:只需学生在教室里坐着——往往是人在心不在;听着——往往是左耳进右耳出;写着——教师在黑板上写,他也在下面抄,往往还文不对题。教师要求读,就小和尚念经似的读两下,一堂课下来,累坏了教师,闲坏了学生。课堂上如此,那么教师布置的课外需要重点记忆的单词、短语、句型他们还会自觉地去完成吗?这样的教学最终成为遏制学的“力量”。

  3. 学生学习不主动,课堂效率不高,给英语学习带来阻力由于英语学习主要是靠阅读和记忆,对于音标、单词、句型短语以及重要课文,都必须做到滚瓜烂熟牢记于心,学习上来不得半点懒惰,稍有放松成绩便会出现退步,甚至一落千丈。一旦出现退步,不抓紧赶上来就很容易跟不上学习进度和节奏,以至于学不进去。因此学英语对学生的要求较高,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和自身的不懈努力,而学生天性贪玩,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常常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跟不上教师的节奏,下课又不愿意花时间去记忆背诵。导致越来越多的课听不懂,看不明白,往往一堂课下来,头脑是一片空白一无所获,越学不好,越不想学,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这就是导致英语成为“问题学科”的主要原因。

  4. 家长的监督、辅导作用很难发挥英语以外的以母语为基础的其他学科,一般家长多少都能够给予学生一定的监督和辅导,而英语学习,讲究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很多家长由于距离自己当初学习的时间久了,大多数已失去了对学生的督导能力。学生在家是否完成英语学习任务了,完成的又怎样,家长难以对其进行检查和考核,很容易就被学生蒙混过关。因此,对于英语教学,有时候即使在课堂上达到了一定的学习效果,但缺乏学生课后积极主动的复习巩固,很容易就将所学的内容忘记掉,便也造成了前面学的内容没记住,后面学的内容又不断跟进叠加,最后形成了环环脱节,难以为继的恶性循环。

  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以期使学生和教师能真正把握课堂,向课堂要效率,向课堂要成果,并让这些效果走上一个良性循环轨道,这就是笔者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思考的一个问题。

  二、思考与实践笔者尝试从任务型教学入手,给学生巧设“压力”,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那么如何在英语课堂上用任务型教学提高学习效果呢?笔者认为作为一名英语教师,首先必须要分秒必争地策划和调度课堂教学,努力发掘学生的瞬间潜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掌握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其次教师还要用她的教学魅力让学生在课外也能积极主动地复习和预习。从而形成一个学习的良性循环。

  而任务型教学首先要求教师必须对所教学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把握,每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内容有哪些,重点、要点是什么,难点在哪里。课堂时间如何安排调度,教学方法和手段如何设计,这些只有教师事先进行认真的谋划和准备,才能为每堂课设定好具体任务,并计算好各个步骤,任务之间的时间等。

  其次教师必须熟悉自己所教学的对象——学生,了解每位学生的个性特征、喜好、学习方式及习惯等。针对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设定不同的学习任务,设定不等的量。如果不进行科学的量化区分,那么学习量一致过小,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不仅会有吃不饱的现象,还会出现学习劲头松懈的状况;如果学习量一致过大,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则一定会感到喘不过气来,乃至于挫伤他们的积极性,甚至会产生厌学、弃学等问题。只有把任务分配到不同基础的学生,才能让每个学生都活起来,动起来,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有所思、所想、所言,每位学生都有事情可做,并且都能够做好,使他们经常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乃至产生对英语课堂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安排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

  如何让每位学生都能在英语课堂上完成好学习任务,体验成功,提高兴趣呢?笔者是通过“添压”方式来实现的。“添压”在这里是指通过压力的方式给学生一个具体的目标或者是任务,强制其实行,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因此它应该属于实施任务型教学的一种方式和手段。也许一说到压力,有的人就认为它不是好东西,讨厌它,认为它会给学生造成心理负荷和阴影。其实不然,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适当的压力,有压力才能有动力!尤其对那些学习不主动的学生,压力是必须的。只要掌握好“压力”的度与量,我们能让学生完成他们都认为不能完成的任务。在英语课堂教学笔者通过以下几种方式给学生添加压力,体验成功的。

  1. 单词教学——比一比,看谁记得多又快英语教学,单词是基础。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否跟得上教师教的节奏与步伐,第一关就是记单词。单词好比是一幢房子的基础,没有一个坚实的基础,房子只会是空中楼阁,可见记单词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那些成绩落后的学生,以及两极分化的出现,无不源于在单词这道关上栽了跟头。因此对于单词教学来不得半点马虎,一定要严把单词关。

  科学家说,人的大脑记忆细胞具有无穷的能量,但绝大多数脑细胞都是处于沉睡状态,一旦激活将会产生巨大的记忆效应。因此,笔者采用了“限时记忆法”用“强制”手段激活他们的记忆能量。在教授完新的单词时,笔者便要求学生用5分钟的时间把刚学的新单词的音、形、义快速记下来,然后进行即时背诵比赛,胜者可以进行考核加分。学生们通常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采取这种办法,他们一下子就来了劲头,只见课堂上学生们眼到、手到、口到、心到,一个个争分夺秒地在那哇、哇地大声朗读起来,以争取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把新的知识抢先记忆下来,唯恐落在别人后面。五分钟限时结束后,笔者一般将比较难记的单词让学习好的学生来拼写,一是借此强化对他们更高的要求;二是能尽快烘托竞赛氛围,往往好学生的暗中较劲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对于学习成绩处于中游的学生,笔者一般根据他们的表情来选择机会让他们拼写,他们这个程度的学生,信心很重要,很多时候他们有积极的表现欲望,却因为没有把握而不敢主动应答,因此把握他们的神情,及时给予他们合适的能够正确表达的机会,对于他们自信心的建立非常有帮助。而对于成绩暂时处于下游的学生,则刻意将一些比较简单的单词让他们来拼写,只要应答正确的,笔者都给予很高的肯定,让他们也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就这样,按照学生学习基础的不同,给予不同的展现机会,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表现的空间,学生学习兴趣和激情自然就会调动起来,同时英语课堂教学也逐渐地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由于引入这种激励竞争机制,学生们常常不用教师布置,他们也会暗暗地挤出时间来进行课前预习,以争得更多的在课堂上展现自我的机会。

  为了让学生在单词记忆上能够得到及时巩固,笔者布置的家庭作业一般不采取抄写的办法,而是让学生进行熟背,只要第二天在听写时能够过关就行。因为抄写常会使学生把单词当作一种符号,依葫芦画瓢似地完成了事,并不能达到记忆的效果。

  在这种可选择的“压力”之下,学生们自然能学会如何选择,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并且这种方式既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又达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还得到了提高。英语学习,只要过了单词关,也就迈过了至为重要的一道坎。

  2. 课文教学——课文朗读与背诵的比拼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以下均以该教材为例)Reading部分和Main task部分两篇文章都是该单元极有代表性的范文。里面包含了很多知识点,也是作文的最佳范例。因此笔者便在这里狠下工夫,要求学生不仅朗朗有声地熟读,还要求能熟练地背诵。在课堂上,笔者尽量减少讲授的时间,把时间交给学生,也是采取限时5分钟记忆的方式,先是分段记忆,然后全文背诵。

  在分段记忆阶段,笔者常把机会让给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表现,把一些较短的或新单词较少的段落让他们来背诵;那些段落较长,或新单词较多的段落则让那些基础稍好的学生来完成。对于学习基础好的学生,笔者则要求他们全文背诵。

  有时比较难记的课文,一些学生确实很难在短时间背诵出来,笔者则降低标准,只要谁能率先连贯熟练的朗读也算完成任务,使学生感觉到困难固然存在,但并不可怕。

  在课文背诵方面首先要设定的就是压力,有了压力自然会产生动力。和单词记忆一样,能够在课堂限时熟练背诵课文的学生,课后不再布置书面作业,否则将通过一定量的书面作业给其施加压力,在压力的作用下,学生们普遍产生了积极的在课堂完成学习的动力,因此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把握课堂时间,较好地完成了任务。有时候连笔者都要为学生的记忆力之强由衷地感叹,那么长的一篇文章竟能在那么有限的时间内把它背好,真是不简单!而这样的学生在逐渐的增多!

  3. 语法教学——看谁讲得好以往的语法教学都是教师台上讲,学生下面抄,一堂课下来,学生笔记倒是记了不少,可收效却甚微。为了提高语法教学效果,笔者就想办法给学生添加压力,增加动力,目的就是要求每个学生都加入到教学中来,做课堂的主人。这个压力就是:比一比,看谁讲得好!

  教材的安排非常适合让学生预习,一个单元的语法重点往往在Welcome to the unit 或 Reading 部分就已经体现出来了,这些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也或多或少地出现过,到Grammar部分只不过是梳理和系统化而已。笔者把这项任务下达给学生,要求他们预习,准备比赛看谁讲的好。例如讲一般将来时,笔者会设计好这些任务:(1)一般将来时的概念是什么?(2)一般将来时的结构怎样?(3)一般将来时的时间状语。(4)一般将来时的句型转换。(5)对比练习。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只是提出问题,问题的解决则交给学生。他们可以各抒己见,可以相互讨论,相互补充,并由学生自己进行小结。每一步地推进,参与者遍及所有学生,后进生要多引导,多鼓励,并及时给予发言机会。久而久之,每个学生都明白在英语课上大家都有机会发言,而且必须发言,谁也逃避不了。因此而产生的这种压力会促使他们主动地学习知识,收集知识。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将由此而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

  对习题的评讲笔者也改变了由教师一味地分析讲解的方式,把这种单边单向的活动变成了多边双向的活动——主要由学生们分析每个题目,而且不仅仅是公布答案,重点是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能把教师解放出来,更多地去观察学生学习状态,掌握学生的做题思路,达到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和相互补充的效果,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记得有一次因为学校临时要开会,笔者把评讲习题的任务交给了课代表,会议结束以后,笔者悄悄地在教室外面观察,发现学生们可真是不简单,一个个俨然就像个小教师!笔者问他们懂了没,他们都大声地说“懂了”,其中有个学生赞叹地说:“比老师讲得都好呢。”笔者高兴地说:“好,下次我还让他们讲!”

  在农村英语教学中,教师要花很多的时间与学生纠缠于单词和基本知识点的记忆,让一些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通过对该问题的探究,不仅解决了英语的记忆背诵问题,还把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懒惰性和依赖性转变为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以赶、比、超的课堂限时教学方式,让基础好的学生学得更加扎实,也让那些基础不好的学生,慢慢地逐步地得到提高,并且有的学生还实现了自我的超越。学生们由一开始的怕上课(怕,是因为成绩越不好,上课越不认真,越会被教师叫起来发言),到爱上课(爱,因为讲得好教师不仅会表扬还会得到加分),到盼上课(盼,因为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表现的机会,而且都能讲得很好,得到教师和同学的欣赏),从而真正实现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任务型教学方式的实施,不仅要设定科学的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来促进任务的有效完成,增添“压力”的方式只是在任务型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方面,还有更多的方法值得我们去探索去追寻。

  三、理论与依据任务(task)一词进入应用语言学文献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它不仅仅作为一种课堂教学方法引起应用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师的兴趣,同时,它也和大纲设计、教材发展有着紧密联系。尽管“任务”在语言教学文献中是一个流行词,但使用者对这一术语的理解或解释却不尽相同。如Breen认为,有助于达到语言学习整体目标的所有课堂活动都可看成是任务,包括简单短暂的语法练习以及复杂耗时的集体课堂活动。而Krahnke则将任务限定为为语言学习而进行的具有非教学目的的活动,也就是说,Krahnke将课堂任务看成类似课堂之外(即真实生活中)的社会交际实践,具有交际目的而非教学目的的活动才能称之为任务。笔者认为,Breen和Krahnke对任务的定义从教学理论和实践上看都欠妥当。如果任务只是“活动”或“练习”的代名词,其间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这就掩盖了任务这一概念的积极属性,使课堂教学不能反映任务教学法的特点和先进理念[2]。而如果我们把任务仅仅局限在具有真实生活中所反映的交际目的的课堂活动,就会削弱任务教学法的包容性,同时降低它的可操作性。

  四、感悟与思考任务与传统的“练习”(exercise)或通常意义上的“活动”(activity)究竟有什么样的本质差别呢?首先,任务具有目的性。这里的“目的”具有两重性,一是任务本身所包含的非教学目的,二是任务设计者所期望任务参与者达到的教学目的,而练习通常只具有教学目的。其二,任务通常会产生非语言性结果,而练习总是产生语言性结果。比如,根据所听天气预报的信息,决定怎样安排野炊;或根据火车和汽车时刻表,选择哪几趟车能方便准时地赶到某地开会,任务完成后所得到的结果是非语言性的,而课堂练习,如用短语造句、用介词填空等,其结果总是语言性的。第三,任务具有开放性,也就是说,任务的履行并非有一套预定的模式或途径,或者会达到统一的结果,完成任务的途径,包括应用的语言是可选择的、不固定的、非限制性的。第四,任务具有交际性或互动性。任务通常是集体性和合作性活动,任务的履行通常以交际或互动的方式进行,这种互动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输入材料之间的双边或多边互动。

  任务型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它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设计出不同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来学习语言,让学生为了特定的,协商的完成任务,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与人共处的合作精神与参与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了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是知识的灌输者的角色。[3]在尝试进行任务型的阅读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自始至终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来学习语言,通过完成特定的实际任务来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能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它让学习者明白阅读是一个人和阅读材料充满意义的互动过程,人们根据自我对文章的基本认识及文章里的信息构建出意义,而通过小组讨论活动,使学生之间进行知识交流,进而丰富学生的知识库。另一方面,任务型教学不但能促进学习者语言能力的提高,而且也能促进英语学科同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记忆,想象和创新的能力从而使学习者提高整体素质。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任务型教学法的提出并不意味着否定其它教学法,在教学中,我们要配合运用其它的教学法使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任务型教学方式的实施,不仅要设定科学的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来促进任务的有效完成,增添“压力”的方式只是在任务型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方面,还有更多的方法值得我们去探索去追寻。

  参考文献:

  教育部。2001.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建伟,陈琦。1996.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

  廖晓青。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和课堂实践。中小学外语教学,2001,(11)Willis,J.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Longman,1996来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新课程改革下的词汇教学策略    下一篇:如何打造高效英语课堂教学的“五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