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优化识字,让学生成为认字快手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0-01-08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新课标》规定小学低年级学生要认“1600-1800”字,并说明这是个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任务。一些执教按《新课标》精神编写的教材的教师怨声载道,纷纷质问:在减负呼声这么高的时候,为什么要大幅度地提高认字量?甚至有人强烈要求人教版教材编者在把教材原来要求认的1800字降低到1600字。笔者对此深感不以为然。

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甚至五六十年代的“集中识字”、“分散识字”、“注音识字”实验,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也成功地达到了二千字以上,为何在资讯如此发达,识字生态环境比过去改善许多的今天,却仍有那么多人觉得完成1600-1800的识字量很困难呢?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种:

1.对认字的目标把握不准。

据朱作仁教授的研究,识字教学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如下图:

即识字最终要达到见形而知声、义,闻声而知义、形,想义而知声、形。而《新课标》提出“识写分流”,对“会认”的字降低要求,对“声”到“形”、“义”到“形”联系不作精确要求。众所周知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难点是“字形”,现人教版教材把难点后延,大量增加认识量是完全可能的,只是很多老师还把要求“会认”的字当作课改以前要求“四会字”(会读、会写、会讲、会用)来教,人为地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2.让学生用机械记忆的方式来认字。

对字音和字形的记忆,让学生主要用机械记忆的方式来完成,教学的过程是呈现音、形,学生或听或读或写并大量重复的练习。本来刚入学的孩子对认字有很强的好奇心,因为认字读书使儿童有一种“长大了”的成就感,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机械学习后就对认字渐渐地不再抱有的热情,越来越觉得负担重。

3.把认字教学限局于语文教学活动。

认为只有上语文课,做语文作业才是学习语文,这是错误的。《新课标》提出“大语文”教学观,要求把语文学习从学科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下,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4.把学生认字当作零基础。

有些老师认为教材中的列出的生字学生都不认识,要字字去教。其实学生生活在资讯发达的现代社会,汉字又是母语,在身边到处可见,再加上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在入学之前,学生都有一定的识字量,据调查,江苏省一般地区上学前孩子对苏教版新教材第一册生字表中生字的认识率平均达40%,好一些的地区甚至平均达70%。

综上所述,觉得认字任务重主要还是教学策略的问题,不是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深刻认识识字教学任务外,关键还要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尽可能多、尽可能快地识字。笔者对此有以下建议:

一、设计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识字

低年级学生认字心理的突出特点是好奇心强,持久性弱,针对学生的这个特点教师要采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的方式,让他们对学习汉字保持新鲜感。

1.故事识字。根据字的特点编些小故事帮助儿童记忆。如教学“ 影子”的“ 影”字时,把“ 影”字拆成“ 日( 太阳)、京( 京京)、彡( 影子)”,编成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小朋友京京,他站在太阳下,地上留下了三撇( 影子)。这样,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使三者得到有趣的组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识字,效果很好。

2.谜语识字。根据学生富有想象的年龄特征和字形特点,在教学中编一些字谜让学生猜,能变识字为游戏,让学生既学得轻松有趣,又能加深印象,巩固记忆。如教学“替”字时可编字谜“ 两位男子汉(夫),站在太阳(日)上”让学生猜,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加深对“替”字的印象,增强记忆。

3.表演识字。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课堂上,如能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动一动、演一演,效果也是不错的。如《两只鸟蛋》的第三节内容是这样的: “ 我小心地捧着鸟蛋,连忙走到树边,轻轻地把鸟蛋送还。”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捧、连忙、轻轻”这几个词,可让学生表演这个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 捧”的动作, “ 连忙”的急切心情, “ 轻轻”的动作。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4.游戏识字 低年级学生的主导活动是游戏,游戏不仅能增强识字的趣味性,而且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可利用以下识字游戏。

大转盘:把生字卡摆在转盘周围,转盘指针指向哪个字,就读出哪个字。(转盘可以反复使用。 )

过河:模拟一条小河,在河里的石头上写上生字, 学生认一个,前进一步!看谁能顺利走到河对岸。

(“钓鱼”“ 登长城”“小猴上树”等游戏同理, )

考考你:每个人一张字卡,遇到谁就考考他字卡上是什么字,同时读对方手里字卡上的字(全体学生都能参加,识字效率高,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游戏)。

我当小老师: 经过准备后,学生根据教师平时的教学方法教生字(通过这个游戏,学生可以逐步学习独立识字的步骤和方法,他们有了错误,也能被及时发现并得到纠正)。

碰碰车:每辆车上有一个字,看看哪两个字能组成一个词

彩虹桥:(分组合作过桥)教师出示字,第一个学生正确读出,后面的学生组词,看哪组词说得多。词说完后,小组从说过的词中任选两个词说一句话。

低年级学生喜欢活动,教师教学中适时地展开对教学有帮助的活动,就会将原本枯燥的汉字变成学生乐学的伙伴,使他们“乐此不疲”,不仅如此,学生在游戏中认字,使他们摄入再认这个字的很多冗余信息,在他们的头脑中留下了多个能激活信息提取(汉字再认)的点,对生字再认起到很大的帮助。

二、拓宽认字空间,引导生活识字

汉字是唯一的非拼音语素文字,具有音形义三结合的特点,教学中教师应让实物(包括图画、情境、动作)、声音、汉字“三位一体”结合起来给孩子以刺激,帮助孩子在整体上感知事物,采用生活识字教学法就能给学生带来这种整体感知。

1.课堂教学巧妙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在《自选商场》教学第一环节中,一位老师设法把学生的生活体验引进课堂,先从学生熟悉的“联华、五洲、美加乐”等超市谈起,并告诉学生这些超市也叫“自选商场”之后,让学生说说在超市中看到什么或买过什么?是怎么买到东西的?到了自选商场有什么感受?借助生活,在师生交谈中学生认识了“商、场、东、西”等生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生理解了“在自选商场买东西真方便”这句话。本课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在学词认字这一环节中,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教师出示了文中的牛奶、牙膏、铅笔、尺子、毛巾、面包、作业本、洗衣粉、火腿肠等9种学习生活用品,学生看到精美的物品之后,眼睛都亮了,纷纷脱口而出,读出了它们的名称,让学生给精美物品贴标签、分类更是本节教学的一个沸点。在活动中学生兴趣盎然,争先恐后,又快又准的贴出物品相应的名称,上述环节中,教师营造轻松、愉悦的生活情境,力求识用结合。通过实物,帮助学生建立起汉字符号与事物之间的联系,把汉字的音、形、义有机结合起来。

这时学生对汉字的记忆就不再只是符号的记忆,而是表象的记忆,表象记忆中个每个表象将大量命题以一个功能单元存入记忆系统,可节省很多记忆的空间,减少工作记忆的负担。

2.课外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资源,鼓励学生在生活环境中认识并巩固所识的字。

1) 利用学校生活的资源认字。

走入新教室, 教室里已有很多现成的物品,如门、窗、讲台、黑板、电视机、电脑、投影仪、录音机等,一切对他们来讲都是那么新鲜,急于了解认识。教师应抓住这一机会,将教室里的物件向学生们一一地作介绍。教室里的物件不多,易认、好记。在学生们都知道这些物件名称的基础上贴上写有名称的卡片。课余时间,学生三三两两地一起读读、问问、认认,还相互纠错。有不认识、念不准的、争执不下的字,在得到老师帮助下终于认识后,孩子们兴奋得很。这样识字轻松自然印象深。

刚入学的孩子急于认识新同学。可请每位同学自己动手制作卡片,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样式、涂上自己认为最美的颜色、写上自己的姓名贴在课桌右上角,鼓励小朋友课间多去“串串门”,看谁结识的小朋友多。活动中小朋友们奔来跑去,充满快乐。一方面为自己的“作品”能受到大家的关注和欣赏感到很是自豪。另一方面为自己能记住所喜欢的小朋友的名字而高兴。有的孩子不等别人过来认读,就跑过去拉住他们大声介绍自己是谁;有的还一边认读一边就拉住了这位同学高高兴兴去玩。为巩固他们对同学姓名的认识,还可让学生轮流当值日生发放同学作业本。教育在不知不觉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刚入学的孩子识字量少,不认识课表,课前准备比较困难,尤其需要回家准备的学习用具,往往因为记不住而影响了其他课的顺利进行。于是,每天下午放学前可将第二天的课表写在黑板的一角,念给孩子们听。没有两三周他们就可以自己认识课表,完成好相应的课前准备。单就这一点就使不少家长少了许多事。同时促进了其他学科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培养了学生的自理能力。

校园中还有各办公室、功能室等牌匾,校园内的告示牌、橱窗里的宣传标语等,带领学生一边参观校园一边让其识字。碰到学生时,常把其拉到身边问问:这写着的是什么?校园里的这些汉字就在身边,学生都会有意无意地去注意它。很快他们就连“静我校园、不喧哗追赶”等复杂的字都能认了。

新一轮课程改革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无论是常规活动如:晨会、班会、队会、节日庆典,还是校本活动如国防主题、环保主题、社会调查主题、春秋游主题等,都离不开汉字这个媒介。活动中若以认字贯穿其中,充分发挥媒介作用,不仅可以丰富活动内容,还可以在研究中,在玩乐中接触认识不少汉字。

2) 利用学生的家庭资源认字。

家是学生最亲近的地方,家里的许多东西他们都很熟悉为此,教师可设计了一系列的识字活动:1.认识家庭成员的姓名,了解其工作单位、业余爱好。2.家里物件摆放的位置不同,其使用的目的也不一样,自然也将这些物件进行了归类。可按照认识客厅、厨房、卧室、卫生间里的物件依次布置作业,让学生们在识字袋里装入这些主要物件的名称并念给父母、同学听。3.参与家庭建设。父母购置东西,尤其是与学生本人相关的东西时,鼓励学生自己去看看包装袋、说明书,不认识的字主动问家长。试着向父母讲讲说明书上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在识字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

3) 利用社会汉字环境认字。

孩子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汉字的世界里,走出家门,就碰到自己所住地区的街名巷名;乘车看到站名、车票;一到各种公共场所,旅游胜地,都会碰到各种标牌,教师要培养学生有意识地注意汉字的习惯。

学生认字的巩固问题是一个最大的问题,生活识字不仅使学生能利用表象记忆,还因为生活中的认字资源是与学生常常见面的,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瞥几眼能起到了多次强化的作用,使所认的汉字能顺利地进入长时记忆甚至永久记忆。

三、引导学生寻找汉字规律,形成识字技能

汉字是有其造字规律的,低年级学生的认字不是零基础,当学生的认字有一定量后教师要考虑帮助学生寻找所认汉字的规律,并让学生用规律支配行为,将规律转化成识字技能。这样才能实现“多读字、快识字”。

1.“图──字”对照,学习象形、指事字。

利用象形、指事字与“图像”有联系的特点,我们在教学时可常引导学生把抽象的汉字符号与一幅幅具体、形象的图画联系起来,变机械识记为意义识记,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识记字形,理解字义。

如教学象形字“鱼”,以多媒体显示一条挂着的鱼,并在图下依次写上“鱼”字从甲骨文到金文、篆文、隶书的演变过程。这样,借助图画,学生不仅很快就记住了“鱼”这个符号,而且初步了解了象形字的造字规律──把客观事物的形体描绘出来。

再如教学指事字“本”时,学生已学了象形字“木”,知道“木”就是“树木”,让学生在黑板上画一棵树,然后在下面加上树根,告诉学生:“木”下加一横是“本”,表示树根。于是,树及树根的图像与“本”这个符号联系起来,牢牢地刻在学生的脑海中。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初步掌握了这种方法,要引导运用于自己的识字实践:学习“飞”字,学生说“飞”就像一只展开双翅的飞鸟;学习“竹”,学生说它像竹子上的六片竹叶……

2.分析“部件”,学习会意字。

在教学会意字时,应常利用会意字的“语义”与“符号”之间的巧妙联系,指导学生分析“部件”,编故事或做动作,以理解字义,记忆字形。

如教学“看”时,告诉学生,上面部分就是一只手,然后让一个学生将手放在眼睛上,做“看”的动作,这样,学生很快就记住了“看”的字形。以后,学生会喜欢用这种方法学习生字:学习“泪”字,学生说,眼里流水是泪;学习“休”字,学生说,一人靠在树边休息……

3.合理归类,学习形声字。

据统计,在汉字中,形声字约占74%。利用形声字“图像”、“符号”、“意义”和“声音”之间的联系,采用形声归类的方法,能帮助学生识记大部分汉字。

形旁归类 有同一种形旁的字往往在语义上有一定的联系,如衣字旁的字都与布、服装有关。记得学生在初学“褐”字时,经常将其写成示字旁。为了帮助学生记忆,一位老师让学生查字典了解:“褐”不光指“褐色”,还指“粗布或粗布衣服”。从此,“褐”在学生脑海中就与“被、补、裤”等归为一类,再也不会写错了。

声旁归类 带有同一种声旁的字往往读音相似,字形相近,容易混淆,因而,需经常进行归类复习。如学习“晴”字之后,出示一批带有“青”的字:清、睛、请、蜻,让学生猜猜这些字的读音。我又让他们试着选字填空:小草(青青),河水(清清),今日天(晴),说话用(请),目是眼(睛),昆虫(蜻)蜓。在猜字音和选字填空中学生运用他们所掌握的形声字的规律,自己学会了一批汉字。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运用合适的教学策略,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获得更大的认字量,并将这些字层次化、结构化地储存,便于学生提取。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识字技能并且学习运用这程序性知识,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这样将使学生成为认字的“快手”,顺利完成所要求的认字目标。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拼音教学“趣”为先    下一篇: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