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创设有效的数学探究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0-01-22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重要的教学方式。新课程强调的是知识形成过程,而不全是结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指导者与合作者。新课程理念为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笔者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逐步体会到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探究性教学的诸多优点。然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时,学生的探究活动往往不能从表面走向深入;学生的探究在随后的教学中,常常不能很好的延续等情况;此时教师又该如何进行引导,让探究引向深入。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已的实践与思考。

  一、数学课堂探究教学中的困惑(一)问题的提出案例:,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教学《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方法一:首先通过复习四边形的内角和及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然后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请你任意画一个平行四边形,你能发现它有什么性质呢?请同学们分小组进行探究。本来以为学生有旧知识作铺垫,能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全面而深入地探究,但是学生交流的探究结果却让人感到遗憾,因为绝大多数学生探究的结果,仅仅停留在对平行四边形的一些浅显的边角性质的认识上,如学生总结不出具有规律性的性质来。

  方法二:先用问题“我们已经学习了三角形、四边形的哪些性质?”“以前是通过什么方法来研究它们的性质的?”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并把交流的重点放在第二个问题上,然后再顺势而问:“你能用这些方法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吗?你准备怎样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接下来让学生自己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分小组进行探究。在这节课上,学生的交流却迥然异于方法一中学生的表现。

  为什么教学中教师同样都是引导学生运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去探索新知,却出现了大相径庭的探索结果呢?

  (二)对上述两种方法的思考对于方法一:教师只给出了探究性的问题,而没有引导学生回忆必要的探究活动的经验,学生缺乏了经验,难免会陷入一种无序而低级的探索之中。

  对于方法二:教学中不仅注重设计具有探究空间的问题,还适时引导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法去探究问题,获得探究方法。在师生交流过程中及时地开发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活动经验。这样有了方法的支撑,又开发了学生在探索时所必须的动力源泉——学生已有的带有鲜明个体认知特征的数学活动经验,加上教师的合理提问,学生完成有效的探究也就可能了。

  上面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尽管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教学所倡导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探究活动就是具有真正意义的探究学习,如对于方法一。为了使学生探究活动不断深入进行,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应给学生一定的探究动力源泉,那就是合适的设问、层层的引导、及时的总结和必要的反思。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探究活动不“出轨”,在合理的范围内的探究和生成。

  二、数学课堂探究教学中动力源泉问题的分析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那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达到超越其最近发展区的功效。因此在探究教学组织中,注重对问题的设问是动力源泉的的基础,使学生产生探究欲望的前题。由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问题的设问。

  (1)创设问题情景。提出问题的形式是探究式教学的起点和关键点。提出问题形式的质量直接影响后面的探究环节。由于教材的特殊地位,其中的问题多为陈述性的问题,一般很难激起学生探究的热情,教师的作用恰好要在这里体现出来,教师要创设问题情景,将学生引入他们认为值得探究问题中。

  (2)提问要合适。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对有趣问题易于引起注意,并能保持较长时间的关注,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一定要生动、有趣,同时还要难度适当。问题过于简单会让学生失去探究的欲望;问题过难又会让他们感觉高不可攀。

  (3)鼓励学生自己归纳提炼、深入思考。初中学生在心理上还比较稚嫩,在学习上缺乏自我反思、自我总结和调整的经验,对问题探究的成果往往满足于结果,而缺乏对过程的深入思考,尤其缺乏对方法提炼的意识。关注这一方面,也就关注了学生探究动力源泉所在。

  三、数学课堂探究教学动力源泉的实践(1)挖掘学生探究动力源泉应注重问题情境创设学生学习的数学应当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现实的生活内容,能够赋予数学足够的活力和灵性。

  (2)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趣味性探究问题需要动力,这动力就是求知的欲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使学生经常处于一种探究的冲动之中。

  (3)提出的问题应能是“跳一跳,摘桃子”的水平学生对于仅用一种正多边形镶嵌,哪几种正多边形能镶嵌成一个平面?对于这样的问题,作为八年级学生,应该不会有困难。这样对问题的探究动力源泉也不大,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致动力,于是对镶嵌增加了一点难度,用两种正多边形组合起来镶嵌,由哪两种正多边形组合起来能镶嵌成一个平面?如果只是碰运气地乱试一通,是很难得到较多结论的,这就迫使学生在动手的同时还要动脑,思考应当如何恰当地组合几种正多边形,才能进行平面镶嵌。对于这样难度的问题,就是一种“跳一跳,摘桃子”问题,经过探索学生终能解决。

  综上所述,教师只有加强对探究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正确运用探究策略,才会让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才会全面、深入和细致,才会真正落到实处。?探究教学是一种理念、一种技巧、一种品质,它需要教师耐心地培养和长期地训练;探究学习是一种形式,需要教师优质地组织和高效的实施,才能使真正的探究落到实处,才能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愿探究教学的种子在数学教育中生根,发芽,结果,更愿这棵种子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结果。来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初中数学课中的三个“互动”    下一篇:数学语言的听与说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