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道德与法治论文

激情,思想品德课成功的根基

所属栏目: 道德与法治论文  更新时间:2020-01-3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曾听有些学生说:“思想品德课不值得一学,理由是思想品德课听之无味,学之无趣,思想品德课理论听过忘记,考过无用。”这种现象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思想品德老师应该做的是: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课要有情感,使思想品德课堂始终充满激情。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情感,道德就会成为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伪君子。”那么,应如何运用激情去上好思想品德课呢?

  一、老师自身要有丰富的情感教师本身应成为一个情感丰富的人,激情的燃烧者,只有一位有道德、有修养的教师,采用身教加言教,才会有更好的教育效果。思想品德教学尤其如此,只有发自教师内心的情感,才能唤起学生的心动。只有教师把自己的激情投入到教学中,让学生的情、教材的情、教师的情有机结合起来,使情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情”。有了丰富的情感才能用“心”去教学生,才能使学生得到在丰富的情感体验,并进一步完成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在《我知我师 我爱我师》这一课的教学中,有一位学生在评价他们的语文老师时说:“她上课时那真诚的笑容犹如一股清泉注入我们的心田,我们怎能不因此而感动呢?”由此可见,教师健康的心理是情感教育的基础,只有保持健康的心理才能把“情”融入到教学中去,以唤起他们的共鸣,从而达到师生之间的互动。

  二、用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在教学中要创设和利用特定的教学情景,化理为情,融情入理,用真情实感感染学生,才能触及其灵魂,震撼其心魄,达到以情激情、以情育情的目的。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求教师自身要有激情。在讲授“热爱祖国”内容时,先让学生唱国歌,再让学生观看中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时升旗仪式的录像,接着介绍历史上岳飞、邓世昌、李四光、钱学森等人的爱国故事。结果许多学生被他们的爱国行为所感动,同时也被老师的激情演讲所感染,纷纷表示要以他们为榜样,为报效祖国而努力,紧接着老师提出这样的问题:“那么新时期作为青少年应如何报效祖国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祖国多做贡献。通过这一系列教学活动就达到了化理入情、融情入理的教学效果。另外老师结合自身独特经历和感受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来说明教材上的一些原理,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若历其事之感。同样可以达到用感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理解学生的情感,关心热爱学生中学生的情感是很丰富的,但也不稳定。每个学生由于家庭背景的差异,情感上也有很大的不同。作为老师,只有了解学生的情感需要、情感的薄弱环节,才能使情感教育“事半功倍”。否则,齿不对轮,乱施“情”,那将白费心机,徒劳无功。

  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出现情感淡化的现象。不少学生存在“情感”是没有价值,没有意义的,只有“金钱”和“权力”才有用的思想。他们对老师的情感也不深,有的连尊重也不懂,个别学生根本不把老师放在眼里,早已把中国传统中的“尊师重道”、“师生情重”丢在了脑后。这时我们应该从情感上亲近他们,解决他们心理的障碍,让学生经常能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热爱,他们就会对人生充满着希望和愉快,从而上升到对祖国、对人民、对集体、对教师、对同学的爱。可见教师对他们真诚的热爱,可以在他们心灵深处留痕迹,可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开发他们的智商,转化他们的思想,陶冶他们的情感。反过来,他们从老师这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后,又会更尊敬与信任老师。这种师生间相互热爱的良好关系,循环往复,教师更加投入地工作,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好好做人。

  三、做到以情动人,让课堂“活”起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学的民主要求教师的教学必须满足学生合理的要求,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的思维能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地体现。“填鸭式”、“满堂灌”早已被素质教育所摈弃。然而,我曾亲耳听见一位学生说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同学在课堂上对老师的讲课提出疑问时,这位老师当场训斥他:“我是老师还是你是老师,我的讲课还值得你怀疑吗?大煞风景,以后不想再听到你上课提出这样的问题……”他的训斥让这位同学无地自容,也令其他同学对教师的这种言行大吃一惊,从此同学们对这位老师的课毫无兴趣。教师这种教学上的专制直接伤害了学生的感情,造成无法弥补的师生之间的一种情感冲突。

  课堂上要真正使师生的“教”与“学”达成和谐的统一,必须燃烧自己的激情,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把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融入听课的过程中。

  教学中,教师自己要始终保持高度热情,以此感染学生,调动学生情绪,使学生思维和智力活动处于兴奋状态。同时,除了课本上的实例外,补充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事例,深入浅出地讲清道理,使学生感觉学习既不枯燥,也不神秘。

  四、师生情感交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待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学生的错误不是一味迁就,而是包含着有礼有节的批评。正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批评的艺术在于严厉与善良的圆满结合,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批评中感受到的不仅是合乎情理的严厉,而且是对他充满人情味的关切。”一次,有两个出名的“捣蛋”学生,在课堂上做猴相、出怪调,课后被我叫到办公室。我对他俩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帮助他们挖掘思想根源,分析其行为的危害,并与他们一起学习七年级第五课曾经讲过的关于“遵守纪律”的内容,使他们明白“严是爱,纵是害,不管不问要变坏”的道理,他们终于认真地检查了错误。从此,二人改掉了坏毛病,还自觉帮助我维持纪律,用自己的良好行为感染其他同学,学习成绩得到了明显提高。这个事例使我体会到学生与教师之间达到情感相融的境界时,就能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教育教学也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思想品德课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更多的活动,更多地参与平等交往与对话,更多地感受到被人欣赏、被人关爱的温暖与幸福,思想品德课的情感教育才会进一步得到体现与实施。

  新课程改革理念关注的是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品德课理应率先在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让我们与学生一起共筑情感的桥梁,让沉寂的课堂重新“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我们的每一节课都充满激情,这也是每个思想品德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来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下一篇:再谈多媒体技术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