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化学论文

巧设化学情境 提高课堂效率

所属栏目: 化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0-02-1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 要:教学情境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活动的开端,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是化学教学的需要,。情境的创设既可以是教师、学生的语言,也可以来源于化学的实验、实物,还能以现代教育技术的动感画面体现。情境教学既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其自主学习,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本文对初中化学教学情境的含义、功能及其创设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化学   教学情境     创设   策略

  一、情境创设的含义

  所谓情境创设,就是教师出于教学目的的需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创造一个环境,一个场合,一种气氛,使学生能很快进入学习的情境中,让学生在其中感受学习的乐趣,领悟人生的哲理,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使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教学活起来。

  匈牙利著名的数学家玻利亚认为“学习过程是从行为和感知开始的,进而发展到词语和概念,以养成合理的思维习惯而告结束”。没有情境,没有经历,如何感知?如何认识?由此可知,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必须正确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来,到知识中去,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教师以情境创设为手段,以知识的建构为目标,创设适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环境。

  二、情境创设的意义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食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食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食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学习需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1、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学生的学习活动,仅靠学习目的或其他外部原因来支撑,其动力是不能持久的。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和引起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的有力手段,而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一旦激发起来,学生就会产生学习的强大内驱力。在激奋的教学情境中,不仅能够引起学生认识的飞跃,唤起求知欲,而且使学生心理上造成悬念,并且调动全身器官参与其中。这正如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教育规律告诉我们,只有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的教育,才是最有效果的教育。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要求教育者不作过多的抽象说教,而是根据教育要求设置和运用各种积极的教育情境,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以达到陶情冶性的育人作用。通过教师的教学情境创设,可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依赖于思考,思考是学生主动将信息转化为知识的过程,教学情境能够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刺激,诱导学生积极思考,进而促进智能的发展。

  3、陶冶作用

  陶冶是指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和教育。关于情境对教学的陶冶作用,早在春秋时期的孔子就把它总结为“无言以教”、“里仁为美”,杜甫诗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育规律告诉我们,只有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的教育才有持久性,经过在教学情境中获得的品德和思想观念,往往具有稳固性和持久性,经得起社会风浪的考验,对人的一生会产生巨大的作用。

  4、增进师生关系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增进师生关系,使教学得以顺利进行。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对自己满意的教师进行评价:听某某教师的课简直是一种享受,这说明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精神振奋,心情放松,教学的内容蕴含在情境之中,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获得知识,增进了学生对教师的爱。试想:一位教师照本宣科的进行讲解,学生沉沉欲睡,教师满面严肃的对学生进行训斥,学生心情沮丧,情绪低落,显见这种教学效果不好,更不要说师生关系和谐了。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注意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课堂气氛和谐,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三、情境创设的方法

  现如今,情境创设已成为中学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然而,在紧跟时代步伐的同时,我们也一定要正确审视,决不能只片面追求时髦、花哨而扭曲了情境教学的本真,使课堂肤浅化、狭隘化、形式化,我们一定要努力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价值”要体现以下几个特征:(1)基于生活(2)注重形象性(3)体现学科特点(4)内含问题(5)融入情感。根据笔者的实践经验,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创造积极良好的教学情境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活跃气氛,以趣入境

  例如:绪言课的教学可如下设计:从今天起我们开始学习一门新的课程,并将事先填充的氢气球放飞到教室上空。氢气球下系一红色绸带,上书:欢迎同学们学习化学,祝大家成功。此时,学生精神抖擞,课堂上充满欢乐愉快的气氛。接着提问:“什么是化学?”学生面面相觑,不能回答。老师再问:“氢气球为什么能飞?”“如果改用口吹的气球,它能不能飞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用口吹的气球不能飞。而对于“为什么”,却面带难色。老师不作答,而是说,我给大家再变个魔术。学生忽转欢喜,精神放松,课堂气氛又被“魔术”二字调动得活跃起来。随后老师再制趣,只见他手持一杯澄清的石灰水,故意告知学生是一杯“清水”,然后用玻璃管向杯中吹气,不一会儿,杯中的水变成一杯乳白色的“牛奶”。学生欢欣不已,继而表示惊讶,提出疑问:“是真的牛奶吗?”老师摇头。紧接着又做一个茶水变墨水的“魔术”,进而把学生的情绪推到高潮。其后讲到,如果想知道这其中的奥妙,我们就要学习化学知识。至此,学生初步认为化学很“好玩儿”,进而在老师的指导下,总结出化学的研究对象。学生一听化学课以实验为基础,以后自己可以亲自动手做实验,更加兴奋不已。随之,老师又简单地介绍化学与生活的关系,讲解我国化学工业的过去与现状,以此激励同学们发奋图强,将来为我国的化学事业贡献力量。最后,老师以科学家诺贝尔的故事结束绪言课的教学。

  2.以旧引新,以想入境

  陶行知先生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接知如接枝。”他说:“我们要有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才可以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部分。”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始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充分挖掘和利用。

  例如:在“初三化学燃烧和缓慢氧化”的教学中,学生学习了燃烧的条件后,教师可引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失火事件:

  [故事]1854年5月31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按作战命令开始远涉重洋的远航,它的船舱里地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两个多月后的一天,船舱突然冒出熊熊大火,迅速吞没了整艘战舰,片刻战舰便葬身海底,全舰官兵、战马无一生还。事后英国军事保安部门调查,没有什么结果,但化学家们根据英国军事保安部门提供的材料,却很快地找到了“纵火犯”。

  [问题]谁是纵火犯?

  [学生交流]可燃物燃烧要达到一定的温度,要与氧气接触,船舱里有大量的空气,草料着火可能的原因是温度达到的着火点,那么,温度是怎样达到着火点的呢,可能有如下几种情况:

  学生1:有人放火;

  学生2:有人不小心将烟头掉到草料堆中;

  学生3:战舰在海洋上航行,太阳照射在船舱里热量来不及散发,温度升高达到草料的着火点;

  学生4:船舱里很潮湿,草料慢慢腐烂产生热量,聚集起来使温度升高。

  ……

  通过学生的猜想、分析、讨论和教师的及时评价,可帮助学生理解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利用其对学生进行过程与方法教育,同时又增进了学生对化学原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3.设疑质疑,以疑入境

  学起源于思,思源于疑。化学教学中巧妙地设疑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求知欲,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奇妙的二氧化碳》时,可讲述“屠狗洞”的秘密来创设情境:在法国阿尔卑斯山下有个山洞。有一天,三个探险者带着几条狗进洞探险,走着走着,几条狗便瘫倒在地,四肢抽搐,相继死去,可奇怪的是人却安然无恙。消息传开,许多好奇者蜂拥而来,屡次试验结果都相同。为此,人们称之为“魔洞”,认为洞内有一“妖魔鬼怪”专门杀狗,而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受到上帝的保佑,他不敢轻举妄动。难道真的有这么离奇古怪的事情吗?你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吗?让我们一起讨论今天的学习内容--二氧化碳。通过教师对这一探险故事的播放及富有感染的讲解,顿时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迫切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求知欲大大提高。

  4.以科学发展史实为背景创设教学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化学史的教育,不仅使学生认识到物质的特性,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物质的发现、发明的演变过程,揭示出人类在认识发展过程中反映出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精神。例如,在讲溶液的酸碱性一节时,酸碱指示剂的发现是拓展视野内容,教师可以这样讲给学生听,英国著名化学家波意耳,有一天他把刚采来的一束美丽的紫罗兰插在实验室的花瓶里,开始做实验 可是,他一不小心把几滴盐酸滴到了紫罗兰的花朵上 他赶忙用清水去清洗,就在此时,波意耳看到紫罗兰花竟然变成了红色花!紫罗兰为什么会变红?其他的酸也能使紫罗兰花变红吗?那么它能不能用来检验碱液呢?能不能用一种试剂既能测酸性又能测碱性呢?这样一步步的探索,波意耳于 1646 年终于发现了石蕊这种广泛用于检验溶液酸碱性的试剂 ,直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仍在普遍使用。我们在感谢波意耳的同时,应学习他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不错过任何小问题,勇于探求真理的精神。

  5.通过游戏和组织比赛巧设问题情境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游戏是由愉快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设计各种游戏、创设教学情境,以满足学生爱动好玩的心理,产生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这种氛围不但能增长学生的知识,还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记忆、注意和独立思考能力,不断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比如每学完一章,教师事先拟订好题目写在投影片上,布置学生课下准备,课上或组与组之间或男生与女生之间进行对抗赛,教师打出投影片之后,看谁答得又快又准确,在小黑板上记下各组的得分。参与激烈的竞赛和角逐,学生的那股兴奋劲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反复做题、讲题所无法达到的。总之,这种方法能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的应变能力也能得到提高,学习兴趣浓厚,知识掌握得牢固。另外,这种方法还适用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化学计算的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如,化学游戏法。初中阶段,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的书写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突破难点,除了课堂上注意讲解记忆方法,反复练习以外,采取游戏法,可使学生在娱乐中掌握知识,突破难点。比如,在开始学习化学式的书写时,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可以说还不如英语单词好记。如果教师采用游戏的方式,而不是采用让学生反复书写的方式,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而且效果很好。游戏方法很多,例如采取击鼓传纸片拼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随着时快、时慢咚咚的鼓声,学生手中的纸片依次相传,鼓声骤停,接到纸片的学生打开纸片迅速阅读有关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和化合价,在两分钟之内把所有的能拼写的化学式及其名称书写在黑板上全对为胜;写错了,表演一个小节目。学生对比赛游戏很感兴趣,课下积极准备,同学间互相提问,通过游戏,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化学式的书写方法。

  6.利用多媒体影音,以直观入境

  形、声、色的感官刺激,不仅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易激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操的知识趣味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从信息角度看,利用直观教具,尤其是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利于信息的传播和吸收,不仅能使学生置身于课堂教学材料所描述的情境中,较好的理解教学内容,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例如: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的教学,由于本章内容十分抽象,学生非常茫然,这时就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功能,把物质构成的微观状态形象地展现给学生看,比如制作一个动画课件“水的小微粒”,生动形象地给学生提供了感性认识。我们还可以利用拍摄和放映速度的调节,将实验中的一些瞬间变化呈现出来,可将变化慢的反应过程如金属锈蚀等缩短为较短的时间。这有利于学生观察并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去再认识更高层次问题的过程。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当学习内容跟其形式、运用的教学情境结合时,有意义学习才能发生,所学知识才易于迁移到其他情境中再运用。只有在真实情境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才能理解和掌握,才可能到真实生活或其他学习环境中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恰当的情境,通过情境启发学生积极的观察、思维。以情境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8-20页。

  [2]马宏佳主编,《化学教学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8,151-153页。

  [3]蔡冬燕,初中化学教学情境探析,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2.(3)。来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刍议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下一篇:浅谈化学潜能生之转化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