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怎样让语文课妙趣横生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0-03-1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语文教学从根本上讲是语言文字的学习,在引领学生感悟文学作品的美的同时,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语文能力是在语文实践(语言的运用)中培养起来的,语文教学应该是宽容而最有灵性的。为此,我们必须致力于倡导体验、感悟、探究性和生成式的学习,追寻语文课堂的“妙趣”,课堂才会成为师生发展个性、开发潜能、实现生命价值的舞台。

  一、让语文课堂妙在谐趣。

  众所周知,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和环境对学习者的精神面貌、学习动机、自我形象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因为,教学过程不单纯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感情和思想的交流。所以,课堂教学首先需要营造一种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教学富有谐趣。如果不能让学生自主地学习,语文天地如何会呈现“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美景?

  那么教者在课堂上如何充分重视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参与权,有选择权,有评价权,积极投入到学习中?

  语文学习,是一种对话的过程,只有真正实现与学生、与生活的对话,才能使语文学习充满生命与生活的气息。对话的前提就是“尊重和平等”。教师要有勇气走下传统的教学神坛,走进学生中间,在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的同时成为一个倾听者、学习者和参与者,学生才敢畅所欲言,智慧的源泉才会喷涌而出。

  有时在课堂上它可能只表现为给学生一次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时感悟作者那夜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赏月的?并在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把作者当时的心情读书来。

  一个学生说:愉悦。从“月色入户,欣然起行”的真情流露中感受到的。

  另一个学生说:孤独。在“念无以为乐者”中的知音难求中感受到。

  还有学生抓住月下景物的描写感受到苏轼沉醉美景之心情。

  另外有学生还抓住了“闲人”的不胜感慨中感受到作者被贬谪孤寂苦闷和悠闲自适,自我排遣的微妙为复杂之情。

  这种字字入心的细读之后的品味,学生都凸显了文字的张力,使文字富有生命与活力。品味后的感情朗读又声情并茂,让学生都沉浸于这种浓浓的语文氛围中,我也被感动着。

  阅读教学是增长阅读兴趣的记忆,这会影响人的一生,尊重学生的权力才能让学生心灵自由。

  二、让语文课堂妙在情趣。

  语文是有温度,有感情的,用寻找美的眼光去审视语文,语文是美丽的;用创造美的眼光去构建语文,语文是诗意的。泰戈尔说:“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形成了美丽的鹅卵石。”语文课堂教学应是情趣盎然,诗意浓浓的。

  例如,像《变色龙》此类表演性强的文章,可以让学生演课本剧;像《山峡》《与朱元思书》此类景致优美的文章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还有如《苏州园林》这样的说明文,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现丰富多彩的图片,利用广泛的网络资源,让学生感受苏州园林的建造奇特、景色奇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萌发进一步探索中国古建筑艺术的愿望。中学生,这样形式多样地学习语文,只要不是过度地运用“关于语文”的东西,一定能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语言文字的体验感悟中去。

  但是,教学语文还是应该力求“简约”,立足文本,立足于语文的本体,追求“豪华落尽见真淳”的自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那种清新。例如教学《回忆我的母亲》,教者在让学生体会到文中母亲在那艰难的岁月为一家人生计辛苦劳作的深重、无私的母爱后,可以让学生结合自我的生活体验,说说自己所感悟到的母爱。语文学习一旦和学生的生活相接轨,学生情感的闸门就自然而然地打开了。有的学生会叙述母亲在自己生病的时候无微不至地照顾自己;有的学生则讲述母亲平时在生活上对自己体贴入微,让自己吃好,穿暖;有的孩子深情地回忆自己在遇到学习难题的时候,母亲怎样在灯下循循善诱,耐心地为自己讲解……教者在启动学生的知识与情感积淀后,应趁热打铁,让学生把想说的千言万语汇成一句颂扬母爱的话,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文思喷涌而出便水到渠成了,那么我们就可以见到所期待的课堂的精彩一幕:如“母爱是精神家园,让我一生温暖。”“母爱是生命的源泉,永远滋润着我。”“母爱是一堵厚实的墙,可以让我永远安心倚靠。”“母爱如影随形,让我们永不孤独。”“失去了母爱,就等于生命失去了阳光。”……这些都是课堂上学生闪烁着情感与智慧的语言。

  只有让学生去触摸语言,亲近语言,才能让学生读中见悟,悟中积累。正如钱正权先生所说“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只有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内容,再从内容回到语言文字。”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者始终要以积极饱满的教学情绪,去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进入“学习角色”。快乐的课堂情绪氛围的构建,应是“激励、唤醒和鼓舞”的具体体现。如果教师每上一篇新课文,都能以情激情,以情引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在讲课中显露出急与缓、浓与淡、爱与憎的情感,使得课堂富有弹性和磁性,学生在听觉效果上便能产生一种音韵美,在心理上得到一种美的享受,激起他们对美的境界的追求。语文教学要追求打开学生心灵的窗口,让思想的雄鹰自由地在蓝天翱翔,在白云与远方的召唤下,读出那山山水水,花花草草,那激情,那遐思,实现爱因斯坦说的“用富有活力的表达和知识去唤醒乐趣是教师的至尊艺术”。

  三、让语文课堂妙在理趣。

  “语文课有两种趣味——情趣和理趣。有了两种趣味,才是完整的语文课。有情趣,就有真情的感动;有了理趣,就有了深切的感悟。有感动,又有感悟,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全面提升。” 追求课堂的理趣,也可称之为“意趣”,说到底就是彰显教学的主旨美,能看到学生思维火花的跳跃、迸射。爱因斯坦认为:“对一个人来说,学习知识并不像显得的那么重要,他无须去学校而可以从书本上获得。在学校里,教育的价值并不是学到很多的知识,而是受到如何进行思考的训练,而这是不可能从书本上学到的。”

  学生学课文,不能只停留在表层,泛泛而谈,而应在课文里经历了一番情感体验以后,能跳出来,冷静地对课文作一番思考,能作一番评价,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当然这首先必须依赖于学生读熟、读透文章,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其次教者在教学时要注意所设计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广度与深度。这样的训练,让学生充分地走到文字的背后,延伸了思维的深度。

  因此,要让语文课真正生动起来,活起来,教者就要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情、胸中有本”,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实现谐趣、情趣、理趣的有机统一,才能让学生们不会再觉得枯燥乏味,而是在享受课堂给他们带来的无限快乐时,回味语言、文字、色彩、画面、声音等给予他们的美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自身的语文素养。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说明文教学策略    下一篇:如何提高初中生语文阅读理解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