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关于语文教学实践的思考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0-03-22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认为要做到见风使舵”:绝不完全按照教案授课,所谓“因材施教”,就是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积累、生活积累去引导、去点拨、去落实,任何一种生搬硬套都是无效劳动,只能使学生昏昏欲睡。新课标的颁布,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但仍有些教师是新词老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以小组讨论代阅读,华而不实。二:以讲代阅读,喧宾夺主。三:以练代阅读,本末倒置。面对现状,许多老师都在积极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也进行了思考与尝试。第一,用教材教学来代教教材。第二,用教师真情来感化学生。第三,用整体感知来培养能力。第四,用合作学习来组织活动。第五,用充裕时间来品读悟读。

  第一,用教材教学来代教教材

  教材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只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教师在上课时也应开发其他课程资源。对于课文,教师应首先自己去读、去悟、去探究,使要教的课文化为自己的血肉,至少要有自己的理解。挖掘不深,肯定是蜻蜓点水,无法深入;没有心得,必然导致无法灵活驾驭。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精心选择切入点。对于篇幅较长的课文,尤其要注意内容的选择、取舍和详略的安排,不一定面面俱到,也不一定使自己的教学思路等同于文章的写作思路。要围绕目标,根据需要,顺其自然,恰到好处。

  语文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正如教育家吕叔湘所说“语文课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边的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因此,教师不一定只就教材讲教材,还要注意拓展迁移。语文教学应强化内引,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阅读中来;强化外联,把学得的成果延伸到生活中去;不忘通过和生活的对比,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二,用教师真情来感化学生

  所谓感化,就是思想上和情感上的认同,就是心灵之弦的共鸣。在文学作品中,文学形象、文学意境本身就是促使学生产生这种认同、共鸣的很好的“召唤结构”,但由于这种“召唤结构”蕴蓄在字里行间,文学审美经验不足的学生不易感受到,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审美体验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以此来感染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在教学过程中,若教师心如枯井,冷漠无情,只知生硬地向学生灌输知识,“传达”作者的感情,非但引不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厌烦之感,所以要让学生动情,老师必须先动情。

  在课堂中,我可能是大义凛然的闻一多,也可能是充满悔意的小弗郎士;我可能是浪漫奔放的李白,也可能是忧国忧民的杜甫。当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一种特定的情境,进入一种忘我的艺术境界,将作品的艺术情思、艺术形象再现给学生时,师生之间就会实现认知与情感的自然融合。这时无声的铅字就成了有声有形,令人可闻可见的动情音符。

  第三,用整体感知来培养能力

  有人指出:教师的分析不是解剖刀而是X光。意思是不要用琐碎的分析和贴标签式的教学将课文肢解,问题的设计应有利于整体印象的形成,分析部分不离整体,整体感知要注意突出细节特征。

  教师为了发挥学生自主性,常问学生:“你喜欢哪一段、哪一句或哪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这种问题一定要在学生对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联系文章整体和语境才会取得较好的效果。探寻文章的主旨,在阅读教学中特别重要,正如叶圣陶先生在谈朱自清《背影》一文的解读时所言,“读一篇文章,如果不明白它的主旨,而只知道一些零零碎碎的东西,那就等于白读”。

  阅读教学一定要体现年龄段的特点,一定要因文而异,一定要摒弃繁琐的内容分析,摒弃形形色色的“老师牵着学生走”的做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突出重点,引导探究、发现,逐渐掌握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第四,用合作学习来组织活动活动

  可以就需要理解的重点词、句、段,可以就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就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等方面,展开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贵在通过探究,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和情感、认识的交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把学习内容引深或拓宽,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实现有效的、高效的学习。在汇报合作学习成果的过程中,进行讨论交流,甚至争论,教师加强调控、引导,避轻就重,不仅使学生学有所得,而且逐渐建构知识、方法,逐渐学会学习。

  新的《课程标准》更是强调“综合性学习”。开展综合性学习,既能挖掘语文与其它课程之间的共享资源,又能综合利用各科知识技能,推动学生走向社会,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阅历,增长才干。通过组织语文实践活动,来达到教学的完美。

  正如诗圣杜甫所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心理学家经过多次实验得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

  读的形式要多样,读的指导和训练要有层次,要充分进行悟读。悟读就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边读边悟、边悟边读、读读悟悟,不是通过教师的讲析而是通过自己的品读感悟来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悟读的教学价值在于高效与深刻,课堂上既洋溢着学生琅琅的读书声,又涌动着学生揣摩品味的思维潜流,课堂教学的活跃外象与学生思维的深层触动同时生辉。

  巴金在回忆学生生涯与创作的关系时也说过,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存在我的脑子里面,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懂得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可见,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它既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又可以积淀人文的文化底蕴,自然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且能让他们受用终生。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是有待我们教师共同探讨的一个话题,相信,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引导下,在坚实的实践基础上,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会更加不断地开拓与深入的。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初中诗歌教学反思    下一篇:语文作文教学中电教媒体的运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