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民俗教育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0-03-2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民俗文化是传统民族文化的直接体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民俗文化,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传统文化底蕴,传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体现时代的需要,还利于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情。笔者针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对民俗教育的忽视,从当前语文教学所面临的机遇入手,通过分析民俗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民俗文化,以期来实现民俗教育的落实,实现《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作出应有贡献。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民俗教育  民族文化  课堂渗透

  民俗文化是指由民间共同创造和享用的生活文化和世代传承的文化传统,其中含有许多精深的人生哲理与社会价值观。健康的民俗文化保存了中华民族赖以发展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在促进全民族的聚合,形成民族性格、意识、心理、道德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语文教学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有很大的作用。民俗文化又与初中语文课本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能将承载着民族传统文化又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民俗文化渗透入日常教学,必将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一、民俗教育的必要性

  1、传承传统文化的需求

  中国社会在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生活节奏的加快,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产生、发展于农耕文明的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正在消失;而且随着外来文化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热衷于外来文化,他们吃的是洋快餐,看的是日韩动画片,很少了解自已的传统文化,承载传统文化的民俗节日很少有人去思考其文化内涵而弱化为吃吃喝喝。说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正面临断链的危险绝不是危言耸听。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国条院颁布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增加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为法定节假日。这充分说明重视民俗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已上升到国家层面,民俗文化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样的形势之下,在语文课堂中渗透民俗文化,提升学生传统文化底蕴,让学生深入学习了解民俗文化已是时代的需求。

  2、当下民俗教育的缺失

  长期以来,由于中高考指挥棒的定向指挥,使得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把宝贵的教学时间留给了考试重点内容,而不屑于在课堂上讲民俗文化。现实中,也很少会有人选择从民俗的角度去研究教育,更少有人从民俗的角度去研究语文教育,以致很多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特色文化知之甚少。现代青少年对我们传统节日的淡漠,在过诸如春节、中秋等蕴含深厚文化内涵的民俗节日中,体会到的只是“没意思”“无聊”等感受;但对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等洋节的崇拜和热崇,正很好地暴露了语文教学中对民俗文化教育的缺失。

  钱理群教授在《贵州读本》中提出“如果年轻一代,对中国这块土地,对这块土地上的人民,在认知上无知,在情感和精神上疏离,我认为是可怕的。”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认识什么是民俗文化,认识它到底有何重要性。不仅能开拓知识视野,提升语文素养,同时有利于增强对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宝贵精神遗产的理性认同,培养民族使命感和健康的道德观、人生观。借助民俗文化去解读语文课文,从文化氛围中去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新课标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性质与地位是这样阐述的: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同时在“总目标”的第二条中明确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而民俗文化更是我们语文课程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一大源泉,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民俗文化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由此可见,在今天国外不同文化不断扩大渗透的情况下,民俗文化对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经典文化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意义。

  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能更多地从“民俗”这一呈现群体社会心理,反映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特定时期社会状况,规范制约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博大的文化现象入手,去发掘潜藏在其背后的文化价值,无意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祖国的传统文化。

  4、教育教学工作的需求

  首先有利于语文教学。要理解一篇作品,必须了解他们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因为作家的情感、心理素质、审美趣味,都会受到他生活环境的风俗影响,从而在作品中表现出来,带有明显的时代、民俗特点。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与民俗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民俗资料是我们把握其思想意蕴、人生情趣和艺术风格等人文因素的关键。

  其次有利于实现育人功能。《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之一是“关注人”,它意味着: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要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就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的问题。如果我们重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内蕴博大的民俗文化知识,通过文艺作品中的民俗描写,发掘人物形象中蕴含的精神内涵,展现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环境中的民风世相、人间真情、道德准则等等,引起学生对寻找到人类精神生活“真善美”的兴趣,将会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及“做人”的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二、实际教学的可行性

  语文课本中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内容,如果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民俗文化素材,有针对的进行分析、讲解,可以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教育传承功能。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从以下个几个方面去尝试进行实践操作:

  1、借助文本解读民俗文化

  据粗略统计,中学语文教材中反映社会生活、民俗习尚的内容非常丰富,体现民俗的内容和事象共有一千多个。可以肯定地说,民俗文化的内容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很常,我们完全可以借助课文的学习来实现民俗文化的学习。

  譬如在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刘绍堂的《本命年的回想》中详细的介绍了中国特别是北方在过年时的种种习俗,再入孟郊的《游子吟》、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对亲人的关爱之情溢于言表,我们也可以学习到在临别密“缝”中对“逢”的期盼,也可以学到登高和插茱萸避祸的习俗。

  在语文课上把握文本,有意识的渗透民俗文化,对课堂进行有效的拓展延伸, 不但具有知识性,而且具有趣味性,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文章主旨的把握,更增强学生民族文化的自豪之感和传承优秀文化的使命感。

  2、在活动中体现民俗教育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民俗文化本身来源于生活,所以在语文教学中真正地渗透进民俗文化,就必须让学生深入生活,去实践,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知、体味。

  我们可以利用传统节日进行教育。诸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等,围绕着这些传统节日产生了许多如贴春联、吃汤圆、祭祖等民俗活动,每种活动都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果我们以传统节日为契机,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曾经组织学生在2009年春节前后进行了有关春联的调查研究,并在最后终形成了一篇调查报告。这篇调查报告获得当年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二等奖,更主要的是学生通过这一过程对春节特别是贴春联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我们可以开展包括讲故事、辩论等形式在内的活动进行教育。让学生在课外多注意民俗方面知识的积累,收集本地的民谚、俗语、民间故事以及本地名人文化,并对具体事象进行分析,利用故事会、辩论会、黑板报展览、手抄报评比等种种形式进行展示。这样不仅能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丰富了学生的民俗文化知识,了解更多家乡的风土人情,使他们深刻意识到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历史使命感。

  3、在生活化的写作中提升认识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写作教学中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安排一些和民俗有关的材料,引发学生的思考,用文化的眼光、文化的胸怀去解读人生、思考社会。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了宝贵的写作素材,提高了语文学习水平;而且使学生陶冶性情,提升传统文化素养

  譬如,让他们用自己的叙事的方式去记录清明节那一天的祭拜习俗过程,除夕之夜长辈们的行为和禁忌……由于紧贴生活实际,再加上学生天生有着一种好奇心,那么在学生对家乡的民俗文化有了一定的接触和感受后,他们的写作就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韵,字里行间处处流淌着中国文化浓浓的鲜活的血液。

  再譬如,我在指导学生学习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内容后,引导学生参观游览岳飞庙、文王庙、扁鹊庙等当地名胜,然后结合课文所学说明文知识介绍这些名胜。不但合理运用了所学知识,还进一步知家乡、爱家乡,完成了极具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教育。

  此外,在学生综合性实践活动后也可以让学生以文字的形式呈现活动成果。谈感受,说使命,道未来,挖掘身边的民俗文化,感受它的丰富多彩,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笔记录下来,抒发真情实感。

  当然,我们强调注重语文教育中的民俗文化教学的可行性,并不是强调在课堂上要对民俗文化进行面面俱到地讲解,而是希望通过我们语文教师对民俗文化的理解与重视,拉近学生与民俗文化的距离,调整他们对真实、完整的民族文化的认识视野,并能从民俗文化研究中汲取成长的营养。

  风俗是文化的根基,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灵魂。我们的语文教学更是承担着教育学生,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任务。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责无旁贷地担起这一份神圣的使命。我们在教学中应加强民俗文化教育,把民俗文化的精髓有层次、有系统、有广度、有深度地渗透在语文教学中,让我们的学生进一步对民俗文化背后的民族文化进行深刻的理解,了解历史,了解民族,帮助学生传承传统文化价值观,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来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语文作文教学中电教媒体的运用    下一篇:浅谈魏书生语文素质教学艺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