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小组合作既要合作,更要有效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20-06-25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1、前提: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

  小组学习是一种有系统、有结构、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这是综合考虑了学生的交流互助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三是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第四、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如组长、记录员、检察员等,同时根据每一小组组员的意愿和实际情况,可以采取角色定期互换的方法,大家轮流担任,这样可以让学生有一定的新鲜感,并能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2、保障:合作的有效性。

  (1)注重问题设计

  提问的有效性跟提问的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所设计的问题难易要适当,问题过难,会使学生丧失回答问题的信心;问题过易,则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问题的难易程度应以多数学生经过思考后能正确答出为宜,即多设计些不会使学生“坐在地上摘桃子”或“搭梯子也摘不到桃子”,而能够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的问题。课堂提问应尽量形成系列,环环紧扣教学内容,对于易混淆、易出错的知识点应通过提问来加以区别。要改变课堂提问的随意性,把问题设计作为备课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注重课前调查和探究是精心设计问题的常用方法。如在上九年级思想品德《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经济制度》时,通过课前的一个“民意”调查:绍兴经济发展的成就中,你认为功劳最大的是哪种经济形式?投票结果有民营经济、国有经济、外资经济。根据课程目标及学生生活关注的热点,我将教学内容细化为国有经济组、民营经济组、外资经济组和个体经济组,设计了如抓好“少数的关键行业对绍兴经济有什么影响?绍兴民营经济有什么作用?”的问题,而学生在课前就收集、分析、综合有关的资料,为课堂合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准确表达问题

  表达清楚的提问,能够提高学生正确回答的可能性。所以在精心设问的同时,提问的语言力求做到准确、简洁、清晰,避免不规范、冗长或模棱两可的提问。尽量避免反问。避免将答案包含在问题之中,避免在课堂提问中出现了徒具形式、为问而问的现象。很多提问是“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的表达方式,或者要求学生的回答往往是读一段课文内容,或重复教师刚讲过的话,这种缺少思维性、创造性的提问会使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与动力,感到学习枯燥乏味。

  3、关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1)教师变主导为指导,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应该把课堂的主人翁的权利还给学生,不要经常向学生暗示你心中所谓的正确答案,也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结论是什么,因为合作学习就是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来完成那些不可预测的问题。当然,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不能放任自流,要多走走,多看看,多问问。同时要多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小组合作很容易成为几个优秀学生的“专场演出”,学生的参与程度不均衡。如在上《世界文化之旅》时,为了说明用开放的心态来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我例举了中日文化年的活动,而当时恰逢抗日战争全面爆发70周年纪念,不少同学对于日本否认和纂改历史表现了强烈的不满,所以课堂中当我抛出面对中日文化年,你准备怎样做一个交流的使者时,有学生提出要与日本人再一次的决战的想法。面对这时我并没有统一把书本中的知识丢给学生,而是首先肯定了学生的爱国精神,然后开展了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从历史、现实、国际和国内等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所以,教师要从原来知识的灌输者变为他们学习上的引导者和有力的帮手,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2)留出等待时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按照心理学的信息加工理论,学生从理解问题,提取加工信息,形成答案到准备回答,至少需要三到五秒钟的时间,这就要求教师在留出恰当的时间给学生思考。当然,等待时间要视问题类型和学生反应而定,教师要恰当地把握等待的时间。一般地讲,如果目标是让学生从记忆中检索有关的信息,所设计的问题都是有关知识记忆的问题,等待时间可较短些;如果问题的设计的目的是刺激学生积极思维并创造性地回答问题,等待的时间就应稍长一些。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下一篇:浅论“立德树人”理念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践行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