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幼儿园教育论文

浅谈各年龄段幼儿歌唱教学

所属栏目: 幼儿园教育论文  更新时间:2020-06-29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特有方式,每个幼儿的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而音乐是情感体现美的一种,音乐中的歌唱活动是音乐活动的一种体现,它对幼儿的生活、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是幼儿得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一种重要手段。歌唱教学能够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音乐活动,能够培养他们的乐感和美感,还能够丰富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并且使他们保持对音乐的热忱。

  关键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音乐 歌唱教学 成长

  一、幼儿歌唱的意义

  歌唱是人类音乐活动的重要领域之一,也是人类表达、交流感情的最自然的手段之一。歌唱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提炼,与文学、美术、音乐等息息相关,不仅在人的视觉上产生美感,而且给听觉也带来享受。所以人们非常喜爱歌唱这一艺术形式。孩子更不例外,这是孩子们纯真的天性。

  (一)唱歌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歌唱教学不仅是要求幼儿会唱歌曲,而是让幼儿通过音乐作品把握作品情感内容和思想内容,让幼儿用整个心呼应作品的形式与意境,体验艺术本身的魅力与力量。幼儿歌曲生动活泼,歌词通俗易懂,孩子在边学唱歌边理解歌词的过程中,既学会了唱歌,还培养了想象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二)唱歌还可以增大孩子肺活量。

  和说话不同,唱歌需要一定的力量,尤其是胸部的力量。胸部的力量增强了,肺活量就要加大。肺活量大了,呼吸的功能就提高了,因此,唱歌还是一种提高呼吸功能的好方法。

  (三)唱歌还可以发展幼儿的言语能力。

  幼儿教育《纲要》明确指出:“3—4岁的幼儿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5—6岁的幼儿是语言发展的高峰期”,经过培训的幼儿,特别经过歌唱训练的幼儿,平时说话词汇量不仅日益增多,而且还能有感情的朗诵儿歌,讲述故事、连贯地叙述见闻,表达思想等。

  二、不同年龄段幼儿歌唱能力的不同

  歌唱是培养学前儿童音乐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和鉴赏能力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一首好的歌曲就是需要能让人朗朗上口的旋律,让人容易把握的节奏,舒适的调式。遵循这个规律,幼儿也易接受这样的歌曲。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对歌唱的接受能力是不一样的,首先,我们了解下不同年龄幼儿歌唱能力的发展:

  (一)歌词

  1、3岁前儿童已经能够部分地再现一些歌曲的片断。但是他们对歌词含义的理解十分有限,往往只是把歌词当作一种声音来加以重复。3岁儿童的语言发展已有了许多进步,他们已经能够较完整地再现一些短小的和较长歌曲中的比较完整的片段。但是,他们在歌词含义的理解方面还是经常会遇到困难。有的时候,他们甚至会因理解困难而在唱歌时故意把那些因为理解而记不住的字、词省略掉。如“小鸟小鸭碰在一起”中的“碰”字,“一同唱歌一同游戏”中的“一同”二字,……等。另外,他们在听力和发出语音方面也会碰到一些困难。如把“高”音发成“刀”音,把“掉地下”发成“叫季下”,……等。尤其是对他们不熟悉不理解的歌词,发音错误的频率会大大增高。这是由于儿童发不出他们不熟悉的声音,就自行采用他们所熟悉的语音代替的结果。如把“冲云霄”唱成“搓元宵”,把“革命干劲”唱成“咯嗒咯嗒”,……等。

  2、 4-6岁的儿童掌握歌词的能力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他们一般已经可以比较完整准确地再现熟悉歌曲的歌词,因此唱错字、发错音的情况会大大减少。当然,儿童面对不理解的词意(特别是抽象词)时,唱错歌词的情况还是会时有发生的。

  (二)节奏

  1、3岁儿童的歌唱已经初步显现出了节奏的意识,但这种意识还很模糊,而且大多与歌词中的节奏有关。一般来说,在良好的教育影响下,到了小班末期,90%左右的儿童都能比较合拍地歌唱。

  2、4-6岁的中、大班儿童在歌唱的节奏表现能力方面可以有较大的发展。一般来说,在良好的教育影响下,到了大班末期,大多数儿童都能比较自如地把握常见的幼儿歌曲的节奏,歌唱的速度稍快或者稍慢时也不会影响他们表现节奏的准确

  (三)音准

  音准是学前儿童在歌唱活动中最难掌握的。要唱准音的高低,除要听辨音高的能力外,还要有对发声器官进行精确调控的能力和对所唱出的声音进行敏锐监听的能力。

  1、 3岁儿童歌唱的音准很差,所唱出的旋律只能是大致地接近于原曲调的旋律。

  2、 4-6岁儿童在音准把握的能力上有了一定的进步,如有琴声伴奏,唱的歌曲难度较适宜,一般儿童都能基本唱准音高。

  三、歌唱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歌唱,是用声音来表达音乐的活动。在幼儿园中,幼儿不仅可以演唱成人专门为儿童创作的歌曲,还可以演唱传统的童谣以及由儿童们自己创作或即兴创作的歌谣。

  教学方法上的问题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会按照幼儿书中的歌曲教唱,但是会因为主题需要,所以有时也会挑选一些课外的书籍上。

  以下是平时我园教师上课的例子:

  1、《我爱我的幼儿园》

  中速

  1=c 2/4

  1 23 4 |5 5 5 |5 53 1 |2 3 2 |

  我爱 我的 幼儿 园, 幼儿 园里 朋友 多。

  1 23 4 |5 5 5 |5 53 1 |2 3 1 |

  又唱 歌来 又跳 舞, 大家 一起 真快 乐。

  教学目标:

  (1)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熟悉歌曲的旋律,初步学唱歌曲。

  (2)按节奏自然地跟唱。

  (3)教育幼儿要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不哭闹。

  这首歌的旋律是平稳的,音域适合小班幼儿,结构工整,是一个字对一个音,音域是在c – a,这个年龄段的小朋友能达到的音域。但是歌词没有太多重复,有些小朋友歌词还是记不住。教师从歌曲表现的情绪、力度的变化等方面要求幼儿大胆的想象,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让幼儿参与歌表演及歌舞活动中 , 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

  教师是利用录音机放的伴奏,前奏的时候小朋友也没有静下来听,只有等老师先开头唱了第一句歌词后,才陆续有小朋友跟上来唱,连续唱三次之后,教师开始放手让幼儿自己跟唱。有时幼儿唱歌声音太大,如有一个小朋友唱大声了,其他小朋友会蜂拥而上,一首歌只听到那几个大声的小朋友在抢,所以造成了课堂纪律的凌乱之余,幼儿还没有学会真正和谐的唱歌。这是不适合现在幼儿音域发展要求的。因为让幼儿和谐的歌唱,就是让幼儿学会倾听别人,学会与人相处的一种方式。

  现在的幼儿歌唱活动中,许多教师从歌曲表现的情绪、力度的变化等方面要求幼儿大胆的想象,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让幼儿参与歌表演及歌舞活动中 , 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这是很好的。可是,在幼儿歌唱中对于幼儿出现的唱不准音,跑调,不能正确歌唱,大声喊叫等现象,教师们没有大胆主动地去纠正,这样的时间持续长了,孩子也就缺少了对音高的概念。目前许多教师教幼儿歌唱时,几乎不用乐器伴奏,原有的伴奏水平因长时间不用也在退化,有的所使用的乐器也没有良好的音准保证,这对从小培养幼儿具有音乐的耳朵都是十分不利的。教师范唱除了清唱也没有弹唱示范,缺少用具有固定音高的乐器为歌唱教学活动的辅助,孩子们不时出现唱不准音的现象得不到及时的纠正,而让幼儿在歌唱活动中所必须具备的知识与技能又没能得到很好的重视,久而久之,幼儿的耳朵对音的高低及音乐也就不会作出反映了。四、对歌唱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对教材的建议

  为什么现在的幼儿园教材那么不稳定呢,是因为幼儿在发展,社会也在发展,我们不可能一直沉寂在过去的教材里,也不能因为过去的东西好,就一直反复用,所以我们要跟着时代走。不管教材如何变化,必须要考虑以下问题,歌曲中歌词、旋律、节奏、曲调结构、音域的发展是否符合了幼儿现在的身心发展呢?下面我们讨论一下编辑者应该怎么做才能更好的符合现代歌唱的要求。

  1.歌词的选择

  (1)内容与文字要有趣并易于理解

  学前儿童的生活经验还有限,理解事物和理解语言的能力也不强。所选歌词的内容和文字表述首先能为儿童所理解。还要注意处理好以下两种关系:

  第一,处理好儿童现状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即教育者在选择歌曲时,既要照顾不同年龄班儿童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理解能力和语言发展水平,又要留心歌词所暗含的促进儿童发展的价值。

  第二,处理好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之间的关系。即教育者在选择歌曲时,既要注意选择儿童较易理解的歌词,又可留心选择少量的儿童暂时还不能理解的精品歌词。

  (2)歌词内容应适用于用动作表现

  如果歌词本身比较适宜用动作表现,则歌曲便更容易为儿童所喜爱和接受。

  (3)歌词结构应简单、多含重复

  结构简单主要是指:句子中所含的词汇比较少,语法结构较单纯;所重复主要是指:句子与句子之间在长度、结构节奏等方面相同或相近较多。这种简单多重复的歌词结构,可为儿童提供更多自由编唱的机会。

  2.曲调的选择

  (1)音域比较狭窄

  (2)节奏较简单

  (3)旋律比较平稳

  (4)结构比较短小工整

  (5)词曲关系比较单纯

  歌曲是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内容,也是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的媒介。因此,在选择歌曲时,除了要注意其可接受性以外,还要注意其教育性。换句话说,就是所选择的歌曲除了应是儿童容易理解和掌握的以外,还应具有思想性,艺术性以及内容、形式、风格等方面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二)对教师的建议

  1、幼儿还没有能力视唱,听唱便成了幼儿学唱歌的唯一途径。因此,教师的范唱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教师还要激发幼儿学唱的兴趣,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促使幼儿与教师一起唱歌。

  音准是歌唱的基本要求,歌曲的旋律是由具有一定音高的乐音构成的,音与音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音唱不准,歌曲的音乐形象就会受到破坏,也就没有了旋律,没有旋律就没有音乐,没有音乐也就没有美感。因此, 教师首先为幼儿创设音准的环境:

  (1)范唱应科学规范、音准、节奏要标准,且音色优美,可尽能以弹唱为范;

  (2)弹琴应正确流畅、规范、和谐;

  (3)乐器,即钢琴、风琴、手风琴、电子琴的音准应具有标准音高;

  (4)提供给幼儿的听唱的音像资料的音准、音质应是标准优质的。

  这些为幼儿能听准、唱准歌曲提供保障的前提条件,在教师们精心培养和不断努力下,有意识纠正孩子们不断出现音不准的情况,孩子们听辩音高的能力就才会明显增强,歌唱的音准的能力随之提高,为培养一批又一批具有 “音乐耳朵”的一代祖国的未来人材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于提高一代人的人文素养和音乐素养意义更深远了。为让幼儿能够唱准音,幼儿歌曲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合理选择适宜幼儿音域范围、符合幼儿演唱能力的歌。

  2、 那么我们如何对幼儿园的孩子实施歌唱教育呢?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怎么做才能更好的注意引导幼儿呢?让幼儿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凭借自己的情感、知觉、想象等去直接地、直观地感受、体验和创造,让幼儿在歌声中探索音乐美,在升华活动中感知音乐美—音乐美的审美情感递增发展,使“静态”的歌唱活动在多样化、多层次的交融体验中变得“动态”和有效。

  (1)亲历歌曲情境———营造愉快的情感氛围歌唱活动有其自身的特点,每首歌曲更有其自身的音乐情境。在教学实践中我根据教学的需要,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通过语言描绘、角色扮演、肢体动作等多种途径,引导不同层次的幼儿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使幼儿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唱歌活动。

  ①运用游戏创设情境。游戏化的教学能使孩子身心愉悦,精神振奋,课堂教学生动活泼。

  ②运用故事创设情境。幼儿听老师讲故事是他们最高兴的事情,因此我会因势利导将歌曲活动改编成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让幼儿在故事中理解歌词的内容,这样幼儿就能在强烈兴趣的支配下,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③运用肢体动作创设情境。幼儿的特点是稳定性差、好动。因此可以根据他们的特点结合乐曲的内容,编排一些简单的律动,帮助幼儿感知理解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内容。

  (2)歌曲融入生活———增进幼儿的情感体验

  ①关注兴趣化。

  对于孩子的歌唱教育应该顺应他的兴趣,引导他们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②关注生活化。

  幼儿生活中的一根小草一朵小花,一洼水塘对孩子来说都充满着无限的好奇和遐想,所以大自然也是组织歌唱活动最好的课堂。

  ③关注情感化。

  音乐中蕴涵着丰富的情感,这些情感需要教师引导幼儿去体会、去感受。实践证明很多音乐中所包含的情感,如果说幼儿能够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这对幼儿的品质健康成长非常有利。

  (3)优化歌曲演唱———提升幼儿的情感外化歌唱美是情感外化的特征,是将内在情感体验形象化、客观化。

  ①创造性演唱。

  在歌唱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创造性因素,即使是创编了一句简单的歌词,这些尝试的过程都使幼儿体验到了发现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

  ②合作性演唱。

  歌唱活动在许多情况下是群体性合作的,如齐唱、合唱、轮唱、重唱等,这种相互配合的群体音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它有助于养成幼儿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

  ③个性演唱秀。

  幼儿存在着个别差异,有的孩子活泼好动、性格开朗;有的孩子做事严谨、性格文静。因而歌曲的演唱也要适应各个层次幼儿,要承认个性,尊重个性。

  孩子的歌声是纯真美好的,是令人陶醉的。愿每个孩子都能愉快地放声歌唱,唱出个性,唱出理想,唱出美好的明天。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幼教如何优化游戏化课程的开设    下一篇:如何提升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