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英语论文

提高初中学生语文课堂参与度的几点做法

所属栏目: 英语论文  更新时间:2020-06-29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新课程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精心设计教案,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从而实现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初中语文 学习参与度 高效课堂

  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教学低效问题,而导致教学低效的最直接原因是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学生不参与,就没有有效课堂可言。笔者在十几年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摸索出了几种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有效做法。

  一、问题设置难易要适中,给学生成功的愉悦。

  课堂教学如果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有效课堂将会是事半功倍的。因此,老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设法给学生以成功的满足。课堂提问,问题不宜过难或过易。问题太难,学生无从下手,可望而不可及,长此以往学生容易丧失信心和兴趣,影响课堂效率。问题过易,学生不用思考便能回答,不具挑战性,即使答对,也无成功感,同样也会影响课堂效率。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提出问题时要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不同难度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和保持浓厚的兴趣。笔者在教学《故乡》和《我的叔叔于勒》时,通过分析,得出了两篇文章结构的共同点。于是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请用一个字去概括全文内容?在引导学生说出“变”之后再抛出几个问题:什么在变?怎样变?为什么会变?通过写这种变化是为了表现什么?学生的兴趣瞬间被激发,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了。结果以前要用三个课时才能学习完的课文现在两个课时都不用就学完了。另外,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可能多种多样,无论学生回答正确与否,教师都应对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及时肯定,对学生能提出问题应以表扬,让学生体味教师赞赏的愉悦。学生有了成功感,就对自己有了信心和兴趣,也就更主动、更积极、更专心地学习语文,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演绎不同角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角色”一词源于喜剧。现在大多数社会心理家认为,角色就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的身分以及由此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当个体产生为自己的社会身份所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时,便扮演了角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扮演一定的角色,就会产生与之相应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从而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改变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地位,常常会收到出乎意料的好效果。本班曾有一个学生,其它科目成绩都不错,唯独语文成绩不理想,学习语文也比较被动。自从让她扮演语文科代表的角色,她很快就产生了与语文科代表角色相应的行为模式,学习语文显得格外主动,认真努力了,时间一久,她的语文成绩有了显著的进步,学习积极性也随之调动起来,与此同时,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尽可能地利用机会,放手让学生去扮演角色。笔者在教学《范进中举》时,就让学生扮演书中的人物,演一出舞台剧,学生表现得热情高涨,结果收到的教学效果是惊人的,它让我发现学生的无限潜力。另外,教师甚至可以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要学生上一堂课、批改作业等。适时地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既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成就感,又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

  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改变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角色地位,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动脑动手,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三、创设情境教学,增添趣味性。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从多年教学一线的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语文学科和其它学科的有着本质的不同,其它学科如数、理、化学术性很强,而语文学科更注重情感的教学;语文课本的每一篇文章都表达一种感情、一种思想,它的产生都信赖于一定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因此,在语文课堂上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学习情境,充分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从而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水调歌头》时,我会先放一便这首明星唱的歌,让学生初步感受一下气氛。然后我会深情地唱上“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优美的歌声会感染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基调。又如教授《吆喝》一课时,教师不管用文字描述得怎样动情、精确、生动,许多学生还是会有糊涂的感觉,因此,只有借助多媒体播放一些有关于吆喝的生活片断来创设直观情境,调动视觉和听觉,让学生置身于“热闹”的环境中,才能感受“吆喝”这种传统的魅力。在学生充分了解什么是“吆喝”后,再让学生在脑海中寻找生活中听到“吆喝”,最后让学生各自找来一些物品,让他们为自己的“商品”吆喝。这样一来,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就大大提高了,不仅增长了见识,还提升了能力。

  四、适度拓展,激发思维活动

  语文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文内容,适度拓展教学,不仅容易激励学生发挥自主性、独立性,更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初中语文课堂上的思维激发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适当点拨和提示下,对课文(作品)进行研究性的阅读,通过独立发现问题,收集与处理有效信息,掌握语文知识与技能,并能应用文本中学会的有关知识去了解生活,深入研究生活中相关的事物,从而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体验、理解和应用一般科学研究方法,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种学习活动改变了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偏重记忆和理解,使学生成为知识灌输对象的状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来,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激发,探究合作能力得以培养,进而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例如,在讲《岳阳楼记》的时候,笔者将这篇课文扩展了一下,先让学生对本篇课文熟读成诵,并将岳阳楼的相关历史文化一一介绍给学生,通过它,学生们可以了解到更加丰富的文化知识,当岳阳楼深深印在学生脑海的时候,我又抛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我国的四大名楼是什么?学生们面面相觑,我用视频让学生欣赏了另三座名楼:黄鹤楼、滕王阁、蓬莱阁。通过这一短片,学生了解到祖国丰富的人文地理文化,激发了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深深热爱之情。每一座名楼都是一个立体的文化集结点,学生们将这些文化名楼了解之后,文化积淀也就变得深厚。语文不应该是一堵墙,而应该是一个中国文化的横切面,或是一个窗口,学生由此看到语文天地的博大美丽。

  五、创设“感悟课堂”,让学生产生共鸣。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生的情感易于被激发,且学生的认识活动一旦有情感参与,他们的认识会更丰富,体验会更深刻。文学作品负载着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双重情感交流。语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与作者、作品中人物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和心灵对话,引起情感共鸣。因此,教师要善于拨动学生情感之弦,叩击学生的心扉,激起他们的感情波澜,从而使文本中蕴含的情感深刻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田。例如在讲授《傅雷家书》时,在引导学生体会了傅雷的爱子深情后,我设计了一道题:父爱在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在父亲的一言一行当中,同学们,请把你感受到父爱与我们分享,好吗?——说说我们的父爱。由于有了气氛的感染,同学表现得异常积极,有些同学不但说得清楚流利,而且感动得热泪盈眶。

  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以上只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经验。今后还需继续努力,多方寻求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的方法。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析英文儿歌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下一篇:浅谈五学课堂中英语词汇课的教学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