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教学中如何体现 “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0-06-3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以《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回忆鲁迅先生》和《戴套袖的孙犁先生》为例

  吴志健

  【内容提要】统编教材特别重视阅读教学,设计了从教读到自读,再到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回忆鲁迅先生》和《戴套袖的孙犁先生》为例,初步探讨教学中如何体现“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一言蔽之:教读课文精教细读——授方法,自读课文自学引导——化技能,课外文章学以致用——生能力!最终融会贯通,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三位一体精教细读自学引导学以致用

  现在全国中学使用的统编教材特别重视阅读教学,设计了从教读到自读,再到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新教材初中教材主编王本华指出:“教材进行这样的设计,力图改变以下三种状况:强调由教师引导到由学生自主阅读的转变,改变现在普遍存在的精读、略读不分,几乎全都讲成精读课的状况;强调由单篇文章阅读到更多同类文章或整部作品阅读的拓展,改变过于强调单篇阅读的状况,更好地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强调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改变现在普遍读书太少的状况。”[1]的确,传统教材的教学存在王老师所说的问题,而问题的解决,不能仅仅只靠新教材的出版,更多的是要求我们教师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更新。经过三年多新教材的阅读教学,我就结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和课外阅读《戴套袖的孙犁先生》,谈谈自己在教学中如何体现从教读到自读,再到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

  精教细读——授方法

  首先,统编教材教读课文有课文导语,预习提示,课后思考探究,积累拓展,读读写写,补白内容。根据这些内容的编排,我在教教读课文时,一般就按照“先检测预习,主要是字词、作家、写作背景方面,其次课文题目解释,再到课文内容概括和结构分析,然后是语言的品味,最后,分析文章写法,积累拓展,谈谈人文领悟”这个模式教学。

  1、在教读课文前,教师先布置学生自主预习课文,熟悉作家,了解写作背景,初步掌握课文和读读写写中的生僻字词,对课本的思考探究题有基本的思考。如《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这篇课文,就对作者有了简单的介绍,预习内容也初步介绍了闻一多和毛泽东主席对他的高度评价。而写作背景等具体的资料就要借助参考书或其它途径查找,通过搜集和了解这些知识,学生基本上明确学习这篇课文的方向。如这篇课文的几个重点生字词需要掌握:“锲而不舍,沥尽心血,兀兀穷年,迥乎不同,慷慨淋漓,群蚁排衙”等。学生通过自学、查找资料和积累基础知识,教师补充点评。此教学环节重在培养学生独立查找资料的能力和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2、学生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后,就开始“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如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写了闻一多先生哪些事?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根据阅读课文可知,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说和做。先生的事情分两方面介绍,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只写了闻一多先生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写了闻一多先生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由这些事情,可知闻一多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成就卓越的学者,是一位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这个教学环节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然后互相交流,初步掌握课文内容。

  一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如何快速读懂文章?在这篇文章,可以通过文章的标题,还有第七、八段过渡段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这样我们就可以初步了解快速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看文章标题,找文章过渡段。同时也懂得标题的一个作用,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那闻一多是个怎样的人啊?就涉及到了人物形象分析问题,闻一多先生的为人可以通过作者对他的高度评价“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几件小事体现人物闻一多先生的性格。运用了语言、动作、外貌等描写突出闻一多的性格,还有“一个一个大的四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细节描写突出他的性格特点。由这篇课文可以学到怎么分析人物形象:一、作者对人物的评价话语,二、典型事例体现人物性格,三、人物描写方法分析,四、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形象。

  3、学生再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这篇课文可以直接分为两部分,课文两部分之间,是用两个句子完成过渡的。“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这两个句子关联得十分紧密,“仅……还……”“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这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是呼应紧密的提法。作者在两个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在两句之间又注意彼此的关联,使衔接紧密,过渡自然。我们又可以学到一个小技巧,过渡段是梳理文章结构的关键。开头结尾呢,对划分文章结构有没有影响呢?与此同时,过渡段有承上启下的结构作用,那么其他段落有什么作用?文章的开头,结尾又有什么作用呢?通过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引起他们的深度思考,从而小结归纳出文章开头、段落、结尾的作用。

  4、品味语言(炼字、炼句)。作为入选教材的教读课文,其语言都有其独特的地方,值得去品味鉴赏。先是《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后习题思考探究的第三题,揣摩并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这里其实就是品读文章句子(炼句)。如“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句话就可以从修辞的角度去鉴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年代末起,闻一多过了十多年的“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然后注意赏读字词(炼字),如“一个一个大的四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中的“群蚁排衙”写得好,好在哪里呢?那么多、密的字可以写得整整齐齐,就可以可以读出闻一多先生的认真严谨、用功钻研精神,这就是炼字。……

  5、探究文章写法。(1)《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这篇课文运用夹叙夹议,前后照应的写法。课文第一、二段是第一部分叙述的纲领,第七段是第一部分的总结,这两处都是议论。第八、九段是第二部分的纲领,最后两段则是第三部分,也是全文的总结,这两处也都是议论。文中多次用到照应,有首尾照应,有行文前后的照应,也有行文与题目的照应。多种方式的照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而且形成了一种旋律、一种气势,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而所有的这些照应,又几乎全是议论。由此可见议论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2)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各选取闻一多前后期具有典型性的三件事来写,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以及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语文课文其实就是最好的作文范文,通过探究文章的写法,从而运用到我们的写作上去。

  6、学后反思,这篇课文课文的价值是什么?我学到了什么?即人文领悟。

  新教材注重体现社会核心价值观,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革命传统教育,传递都是社会正能量。在反思过程中,不断升华自己,做一个有思想、有品格的大写的人。

  基本上,在教学中,一篇教读课文我就按先检测预习,字词,介绍作家,写作背景,题目解释,内容概括,结构分析,语言品味,文章写法,积累拓展,人文领悟这个模式教学。有时为了需要,也可以采取多种样式灵活变化。通过教读课文,精教细读传授方法。

  自学引导——化技能

  自读课文有批注提问,阅读提示,读读写写,补白内容。教学自读课文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准确地把在教读课文中所获取的基础知识、阅读方法、经验等迁移到略读课文的学习中,将知识转化为技能。一般要求学生朗读、默读、批注圈点、比较迁移理解课文。例如七年级下册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就可以直接运用我们所学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方法去学习这篇自读课文。具体如下:

  1、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方面。首先,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可以运用我们初步所学到的方法:文章的标题一般即文章的内容,显然课文内容就是回忆鲁迅先生的一些事情。那么,作者回忆了哪些事情呢?可以根据相关的内容进行小标题式的简单概括。最后,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就可以通过旁批,从人物描写角度,典型事例突出,还有细节描写刻画等方法去分析人物的形象。

  2、品味语言方面。可以炼词炼句,词方面,主要从动词准确,修饰语精当等方面着手;句子方面,主要从句子的修辞生动,哲理深刻方面进行批注。

  3、文章写法方面。回忆文章一般的写作方法,从而找出写法上相同的地方。如叙述、抒情句子的运用,对比,人物描写方法和细节的刻画等。以此类推,把方法化作技能。

  4、学后反思方面。这尤为重要,这篇课文课文的价值是什么?我学到了什么?即人文领悟。只有领悟课文的核心价值,才能真正理解课文。

  5、我还有疑问的地方。自读课文难就难在这里,特别是初一新生。但通过旁批质疑就会慢慢提高我们问题的质量,从而真正懂得思考,把所学的方法转化为我们的技能。

  总之,在自读课文中,注重自读,重视方法的运用,慢慢把方法转化为一种技能。

  学以致用——生能力

  经过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的洗礼,就要亲自下水,去探探水的深浅。教学中,一般推荐的课外阅读篇目都是跟所教课文同类型内容的。如《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回忆鲁迅先生》显然都是关于写人叙事方面的,并且都是介绍名人作家的,于此,我就推荐铁凝所写的《戴套袖的孙犁先生》。

  这篇文章的内容概括,人物形象分析,写作手法的运用,跟教读课文《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自读课文《回忆鲁迅先生》大同小异。文章的人文价值也相似,都是向我们展现一个知识分子的良心,高尚品格……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同学们就可以认真用心地运用课上所授所学的方法和技巧,去解读《戴套袖的孙犁先生》这篇文章。通过学以致用,巩固提高,然后生成阅读能力。

  以上就是我结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和课外阅读《戴套袖的孙犁先生》,在教学中体现从教读到自读,再到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的实践。简而言之,就是教读课文精教细读——授方法,自读课文自学引导——化技能,课外文章学以致用——生能力!最终融会贯通,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重构实在课堂引领数学教学    下一篇: “自学生疑——探疑解惑——巩固拓展”三段式教学法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