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主题阅读让课堂教学更高效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0-07-0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主题阅读真正让教师不再“死教教材”,让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实现了阅读、写作教学的高效,促进了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在这几年的不断实践中,主题阅读带给课堂一些微妙的变化,它让课堂教学更高效:课堂气氛明显活跃了;学生的阅读量不断增大;学生对阅读、写作的兴趣更浓厚,阅读、写作能力不断提高。

  关键词:主题阅读;高效;变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不仅是重点,也是难点。写作对于不少学生来说是学习上的“拦路虎”。不少学生会产生害怕情绪,不知道怎样下笔。学生怕作文的重要原因是课外阅读少,没有词汇的积累,对写作缺乏兴趣。主题阅读的教学模式就正好解决了我们教学的这一难题。主题阅读是如何突破这个重难点的呢?是如何让我们的课堂更高效的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在诵读中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你对写作感兴趣,你就会有写作的动力。过去,我们总是把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课分开进行,习作课只是让学生凭空去写。或者老师直接给出下水文让学生模仿。久而久之,学生不愿意思考,直接把下水文抄下来,以应付老师的检查,完全丧失了创作的兴趣。因此,我们应该尽最大努力激发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善于发现学生感兴趣的节点。例如,教师在上统编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第8课《彩色的梦》时,可以在引导学生仿写诗的第二、三节前,先让学生通过问答读、承接读、对对读等多种形式进行朗读。以往,教师通常只是采用默读、齐读的方式读课文,形式单调,学生觉得枯燥无味,读起来不带劲。运用多种形式朗读,可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课堂上学生兴味盎然,书声琅琅,气氛会变得十分活跃。通过反复美文美读,学生会在读中慢慢就领悟到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在批注式阅读中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题阅读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围绕老师问题进行批注式阅读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圈、勾、画、写、注等方式进行读书。即圈出文中的重点词,画出文中的优美语句,勾出文章的重点段落,写出自己读后的一些体会,标注出自己不懂得地方。这不仅是阅读、理解的过程,而且是一个习作的过程。哪怕学生每次只写一两句感受,只要学生肯动笔,并持之以恒,就能提高写作能力。例如,在教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课《观潮》时,当学生第一次阅读课文的时候,教师可要求学生画出生词,并思考课文描述钱塘江大潮的顺序。大部分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就能解决以上问题。接着教师可以再出示自读提示:潮来前,江面是怎样的景象?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潮来时,江面上出现了哪些让你感到惊奇的地方?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边读边写体会。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批注进行交流。大部分学生能通过品读重点词语若隐若现、人山人海、昂首东望等词语感受到大潮的壮观和美丽,观潮人的急切心情;通过品读文中一连串的比喻句来感受到大潮来时的震撼人心。这样的课堂,老师只是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学生的参与度高。

  在批注式阅读过程中,学生会利用现有的知识体系和生活经验与课文对话,与同学交流。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穿针引线的作用,从而实现以读代讲的教学目标,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三、以文带文,增大阅读量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的品位。要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正本书。”要在教学中达到这一个教学目标,仅靠每周的几节语文课,根本不可能。每个学期在课本上阅读的只是那么几十篇课文,要到达到阅读量100万字是十分困难的。教师可通过主题阅读中的以文带文、读写联动等课型,运用以读代讲、以读促写等形式,改变一节课只分析、学习一篇课文的教学现状。如果一节课多带一篇,那么,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阅读量将大大增加。例如,教师在教统编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夜宿山寺》的时候,学生在初读本首诗的基础上,教师可带入了王安石的古诗《登飞来峰》的学习。在学生大致理解了课内古诗后,引入同类的写景古诗的学习,不仅让增大阅读量,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古诗,还能让学生巩固学习古诗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感受阅读的乐趣。

  又例如,在教人教版四年级教材《将心比心》时,教师可带入文章《善意的谎言》的阅读。在学生体会到课文中人物的品质之后,再让他们走出课文,联系生活实际,提出“如果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你会怎样想怎样做?”的问题让学生交流,不仅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实现了课文的教学目标。接着让学生仿照课文的事例写一写,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再让学生试着说说“将心比心”这个成语的理解,体会“将心比心”指的是用自己的心比照别人的心,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作文是倾吐。”那么,学生阅读的兴趣好,吸收的效果就好,阅读吸收好了,文章的写法掌握了,作文能不好吗?这与主题阅读强调的“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是相吻合的。因此,课堂上,教师必须让学生读好书。只有读好了,才能写好。

  四、抓准读写联动点,循序渐进

  (一)降低难度,从仿词到仿句

  二年级是小学的第一学段,学生的词汇量不大,他们所积累的词语是十分有限的,运用词语的能力还不强。因此,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该从模仿开始,降低写作的难度。这样才能消除学生害怕写话的心理,让他们感受到写话是简简单单的事情,从而树立写作的信心。

  例如,统编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第8课《彩色的梦》,其中一项教学重点是仿照课文的第二节或者第三节写诗。本节课,教师可让学生在品读课文的基础上仿写段落。从句子的形式入手,先观察诗中构词、构句的方式,及修辞的运用。如“蓝—得—透—明”, “大把、大片、大朵”等词的使用, “在葱郁的森林里,雪松们拉着手,请小鸟留下歌声”等运用修辞的句子。这些都是课文独有的表达方法。让学生理解文中破折号的用法,还可以通过填空形式让学生仿写句子,让学生加以想象,自由创作。

  (二)善于发掘教材中的语文要素,进行语用训练

  儿童模仿性比较强,特别是小学的第一学段的学生。学生在反复的模仿中学习,在不断的学习中成长。模仿得多,学生才能牢记方法,才会把知识内化成内在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善于发现教材的写作训练节点,进行创作的训练。例如,统编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语中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找春天》,教师可以让学生仿写第二和第四自然段。又如第七单元《蜘蛛开店》在学习完课文之后,让学生续编故事。

  有时候甚至是标点符号的运用,也可以作为训练节点。离开具体语境,只讲标点,留给学生的印象可能仅仅停留在表面。教师应借助教材中具体的语言环境和仿写的参照物,进行反复的有效的训练,才能使知识深刻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例如,在人物对话中,提示语的位置不同,所采用的标点符号就不一样。统编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21课《狐假虎威》以狐狸和老虎的对话为主要内容。课文中的对话形式有: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后,提示语在中间。课文还含有变式:人物带动作或神态、语言。教师可利用这一课教材作为进行人物对话训练的联动点。训练学生对人物对话中标点的准确运用,及如何让人物对话描写更丰富。

  只要教师按照主题阅读的教学策略,对阅读教学、习作教学常抓不懈,相信孩子们阅读、写作能力会迅速提高。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多样化的研究    下一篇:让农村的孩子爱上阅读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