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道德教育渗透的策略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0-07-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侯芳

  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个人美德,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的最佳时期,在教学中的满堂灌和脱离实际、枯燥无味的空洞说教,不但激不起其兴趣,而且会使小学生厌倦。只有把知识与品德教育结合起来,才能让孩子从中受到教育,受到启发,收到较好的效果。在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下,德育工作需要自然地渗透到各科教学当中,通过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及语言规范的引导作用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化的高度统一,它既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多思、多读、多写,又要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由此可见,语文科更是承担着培养“德才兼备”的接班人的重要的使命。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道德教育渗透的必要性

  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应当采取春雨润物、潜移默化的方法,把思想道德教育渗透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又提高认识,受到教育,同时通过一些课堂和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受到心灵的启迪和熏陶。在传统的德育工作中往往是一些道德规范的宣讲,虽然也会专门通过一些故事或时事来进行宣传教育,却造成了诸多的弊端,学生道理都懂,听多了也就烦了,甚至有的小学生逆反心理较重,非要反着干,这种情况就使得传统的道德教育失去了其应用的效力,效果甚微。尤其是以前专门通过一些思想品德课来进行道德教育,把道德教育当成一门课来学,很明显违背了道德教育本身的规律,道德教育的任务只担在了思想品德教师的肩上,明显不妥,就算思想品德教师讲得再好,孩子们还是最容易受到各科教师的影响,若某个教师缺乏诚信,出现敷衍塞责的行为就会引起他们对思想品德老师教导的质疑。所以,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进行道德教育的渗透,从教师的言行垂范到规范引导,让孩子们从心里明白怎么是对的,怎么做又是错的。总而言之,教师要牢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热爱教育事业,深入钻研教材,将道德教育自然地渗透到日常教学和生活中去。

  二、挖掘教材中的道德教育元素为教学服务

  语文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道德教育元素,教师要深入挖掘这些元素,适时适度地进行道德教育的渗透。在平时的备课环节,教师应充分了解教材中的德育元素,按照课文的实际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出相应的德育计划,设计出适宜的施教方法。每篇课文都有中心思想,虽然小学生归纳中心思想的能力还比较差,不过他们在读完之后都会对课文有一些观点与看法,由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度,所以学生的观点会五花八门。在这样的教学环节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表达的机会,只要不是离题万里,确实属于文章所表露出来的意思,就应该给予鼓励和肯定。当然,教师也要在总结学生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文章的中心思想,让学生都能有恍然大悟之感。另外,在学习课文,进行道德熏陶的基础上,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安排一些家庭作业,比如很多小学生依赖心理较重,为了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和担当意识,在学习完《乌塔》这篇课文之后,我给学生留一些自己做一次饭,自己收拾房间,打扫卫生,照顾长辈等作业。当然,前提是教师要提前跟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一定要避免走过场、装样子的情况出现。同时,对学生一些独立自主的表现也要给予精神上的表扬强化,如此一来,他们就会经常表现出这些良好行为。又如:在学习完《桂林山水》、《七月的天山》和《记金华的双龙洞》这一组关于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课文之后,我开展了一次名为“美丽中国行”的展播,要求学生收集描绘祖国美丽风景的图片或者视频资料,在活动中展示或者播放,当一幅幅美丽的图片,一段段精彩的视频在同学们面前展现时,同学们仿佛身临其境地游览了祖国的天南海北。同学们都很兴奋,同时也纷纷表示要保卫祖国,不让国家的一寸土地受到践踏。同时也更要热爱祖国,将来建设国家,使国家更美丽,更富强。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中,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了渗透和落实。

  三、从课文的背景解读中引入道德教育

  思想感情是一篇文章的精髓所在,文章的语言文字及具体表达则是内在思想感情的外在表达,两者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在课文的详细讲解中深入挖掘其中所蕴含的内在思想感情,能切实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情感教育。如教学《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一课时,由于这篇课文记叙的故事发生在革命年代,学生的认识不足。在细细琢磨中,我决定从当时的背景引入。让学生充分了解当时历史背景,中国所处的社会地位,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种真实的旧中国背景再现。当时的中国国力不强,国民精神麻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领土上猖狂肆虐,“东亚病夫”称号沉重地紧扣在我们的头上……有了这些历史背景的了解,学生就了解了周恩来为什么会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

  在教学伊始,我播放了1840年至1919年间中国被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和欺凌的视频资料,与学生共同观看的过程中,学生也与我一样走进了当时落后的中国。从影像中,他们得到的信息是“帝国主义的无耻行经,中国这种腐败落后的国情,让中国的民众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跟随着伯父的叹息,学生也了解了“中华不振”的真正含义和伯父的无奈。在这种背景下,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让有志的中国人也为之一惊。

  课堂的最后,我也像魏校长一样在班级里进行了提问:“请问你们为什么而读书?”教室里安静了片刻,立刻有学生举起手来。有的学生说:“我是为了自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律师而读书。”有的说:“我是为了生我养我的父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而读书的。” 也有的说:“我为了考上大学而读书”……

  从孩子们的发言中,我发现孩子们的读书目标都很现实,我也充分尊重孩子们的选择,对于他们的答案我都表示了认可。目标不一定要远大,让学生能真实地面对自己的生活,并把目标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如此这般,通过对课文背景的详细分析就使得学生清晰、深刻地感悟到了少年周恩来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凌能坚持斗争、忠于革命、忠于人民的高尚情操与伟大情怀,有利于他们受到革命精神及爱国主义思想理念的熏陶及教育。

  四、要给学生更多的引导和激励

  小学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期。在这样关键的阶段,孩子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在飞快地发展着,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得以塑造和保持,也形成了基本的态度和情感。没有经历就没有感悟,没有成长。小学语文课本中很多课文都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要注意借助这些课文,给学生以陪伴和引导,让他们找到人生正确的方向,找到心灵的家园。在课上、课下,学生表现出来的一些利他行为,教师一定要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给他们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这是一种强化,有利于让学生自觉地去做正确的事。当然,在教学中,教师也要向学生提示风险,因为世界上的人很多,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和善和安全的,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保护好自己,做一个有智慧的助人者。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有着先天的优势,对于小学生的成长意义重大。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道德的典范,同时也要具备科学的精神,树立良好的教学作风,有效地挖掘课本当中的德育素材,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进行德育,从而真正收到理想的效果。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抓住新课程改革的契机,结合语文课文特点及与课文相关的内容,立足课堂教学来陶冶学生的情操,真正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学科教学中,从而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为祖国培养更多更好的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祖国的明天才会充满希望!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下一篇:朗读,文言文教学的好办法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