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0-07-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张楚漪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作为一种学习方法,被普遍地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学生能力和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又称“小组学习”、“分享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任务而分工合作的一种合作性学习方式,能有效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激励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团结协调感,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下热门话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值得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主动性教学实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在这一理念下而构成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转变了古代课堂教学中的单一化。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积极地操作、观察、思考、讨论,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增多,能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即便如此,这种学习方式也存在着问题,例如采取形式、当摆设、不具有挑战性等。本文将概括探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一、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1、学会独立思考。前提是教师要努力创造小组合作学习,为那些通常不敢与回答的学生留有独立思考、敢于发言的时间与机会。在提出问题后,先留有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讨论。如此能帮助学生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又能让每位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通过各种活动和方法,使学生了解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体会践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观点。

  2、学会倾听别人发言。当许多学生正在认真上课时,他们只关心自己的观点,不会听别人说活,也不会欣赏他人。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养成学生认真倾听他人表达意见,从他人的讲话中获得启发,获得更多的方法和知识的习惯。培养一个人说话,小组的其他成员认真听取他人的好习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参与到小组学习中去,引导学生学会倾听。

  3、学会合作实践技能。小组学习中合作实践活动,不仅可以表达小组的智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互助意识,是与他人交流的良好机会。当小组合作时,教师需要先做出安排,并解释清楚合作规则,以便学生获得必要的合作技能。所以,在小组合作讨论前,每个成员先独立思考,把自己的意见记录下来,然后由组长安排,每个成员说出自己的意见,其他成员倾听,最后小组讨论,把小组的统一意见整理出来。如此,每个成员都有了自己思考的时间和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教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发挥主导作用

  1、科学划分合作学习小组,掌握适当的合作学习机会。教师按照“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规则划分小组,组内成员在性格、兴趣、学习方法等方面要保持合理的差异,采用师徒对学的方式,这样组员讨论时能够优势互补,互相启发,让他们敢想敢说,头脑处于积极的状态,有利于学生舒畅合作,使小组合作学习协调发展。教师要合理选择合作的机会,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探究和讨论的价值,还要考虑适当的合作机会,当个人自己没法完成操作时,需要互相启发时,答案多样性时,学生意见不一样时,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在组内冷静地思考,理智地分析。

  2、适当地表扬和批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一样,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成功,是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向学生提供的合作学习材料必须是“新的、活的、有趣的”,才能使学生感到新鲜,具有探究的价值。教师务必对每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当场的考察和参与,及时有效的引导他们合作学习。要使用教学评价来鼓励学生合作,教学评价是全部教学过程中不可分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讨论结束时,不仅要报告学习成果,还要评价合作过程,使小组合作学习具有价值。

  三、在实际教学中体现小组合作学习

  1、讲授新内容组织小组合作。在数学学习中学生是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但只靠教师讲,学生重复机械地训练,不一定能把握得好,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单一地将知识讲授给学生,而是要努力地拓展学生思维,采用各种各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把知识转变为学生自己的成果,经过小组合作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时,首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列出算式35+34,然后让学生用简图摆一摆、算一算,自己独立思考答案,最后在小组中交流讨论自己是怎样算的。因为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想的办法也是不一样。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他们经过讨论、比较和判断,总结出几种算法,一是:先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30+30=60,5+4=9,再把它们的和合起来60+9=69;二是:先把35分成30和5,再算30+34=64,最后算64+5=69;三是:先把34分成30和4,再算30+35=65,最后算65+4=69。经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己解决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在新内容的教学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主动交流自己的意见,改变简单的教师讲,学生被动倾听的情境,通过学习小组的合作,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中去。

  2、探究多种答案组织小组合作。因为学生了解问题的限制性,有些数学问题只靠一个人往往很难解答全面,若是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小组的每一个成员互相讨论,互相弥补,互相启迪,以促进学生解题思路的快速生成。

  如一道题:在2,4,6,(),(),()后面的括号里填数,使这些数具有某种规律,并说明具有怎样的规律。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人都发表了他们自己的意见,一些学生会受到其他学生的引导。经过小组讨论,总结出两种答案,一是可以在括号里依次填入8,10,12,使这列数从第二个数开始,每一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多2;二是可以在括号里依次填入10,16,26,使这列数从第三个数开始,每一个数都是前两个数的和。在教学中,能放手就放手,让学生自己施展才华。在学生讨论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了综合思维方法,培养了学生解题问题的思路,使他们感受到了合作的乐趣。

  3、整理归纳知识组织小组合作。对于学过的知识,在进行整理和复习时,应该与新授课和复习课有所不同。如果教师像上新授课一样重复讲一次,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因此,教师必须掌握要领,实现生生、师生之间的合作,引导学生使用列表、列提纲和画图等形式,来梳理相关知识和规律,形成有联系的知识链。

  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后上整理复习课时,有什么收获?做题时要注意哪些方面?如何计算体积?这几个问题的提出,能帮助学生回忆知识,如:体积的意义、体积单位的换算、体积单位的进率、体积大小的比较、面积和体积的区别、体积的计算等等。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这些相关知识被梳理成有联系的结构图。在整理归纳知识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应该敢于思考、敢于做、敢于说话,与他人交流和讨论,以便知识形成学生之间的多向沟通,从而使学生建立知识结构。

  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需要教师循规蹈矩、持之以恒训练,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将主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并为学生提供课堂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我们努力探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教学有实效,让学生把数学课堂创新化。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初探培智学校的生活化教学    下一篇: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