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班主任论文

农村中学生逆反心理成因与策略

所属栏目: 班主任论文  更新时间:2020-07-07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王贤堂

  摘要:逆反心理,是指客观环境和主体需要不相符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即带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它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在中学生中表现更为突出。本文总结了农村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几种成因及应对策略。

  关键词:留守 家庭 学校 社会 教育

  几乎每周都会接到小梁妈妈的电话:“老师,麻烦你在学校多点教育小梁,有多严厉就严厉,我在家里都管不了他,叫他干点家务,他偏不干,叫他做作业,他说,不用你管,我自己的事情会自己处理.......现在他很叛逆,对他的教育很困难。”像小梁这种情况,很多家长,老师在现实生活中都会碰到。这种就是常见的逆反心理现象。

  所谓逆反心理,是指客观环境和主体需要不相符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即带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它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在中学生中表现更为突出。通常学生的逆反心理表现在对老师、家长、同学的抗拒行为上。

  在这些年的农村教学当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屡见不鲜,特别是在八年级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都会开始出现逆反心理,并且这种现象在这个阶段表现得更为突出。在这些年教学经历中,本人总结了农村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几种成因及应对策略。

  一、逆反心理的成因分为以下几种:

  1、家庭原因:

  (1)儿童的留守是逆反心理成因的第一位。儿童的留守现象在农村是非常常见的,父母为了家庭、生活、多数父母都双双外出务工,子女留在农村家中,有的孩子选择住宿,自己照顾自己,父母只负责给其生活费;有的跟随叔伯一起生活;有的跟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像这种情况,大多数时候,叔伯或爷爷奶奶都管不了孩子,也不懂怎么去管。由于孩子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会在成长过程中,养成很随性的性格。因此在心理成长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叛逆。

  曾接触过一个学生小李,父母都外出务工,小李从小学开始就一直跟着伯伯生活。在小学的时候,小李没犯什么错误。读初中的时候,小李选择住宿,慢慢的开始沾染了社会上的一些陋习,比如抽烟,上网打游戏等。在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他不完成。父母叫他不要打架,他偏偏出去惹是生非。最后伯伯也管不了,父母也“遥控”不了。后来,伯伯跟我说:“老师又叫我去学校,小李又打架。我不去了,去的次数多了,感觉自己都特别丢脸。”最后,小李初中没有毕业就辍学了。

  孩子在留守的这个过程中,由叔伯或者爷爷、奶奶照顾,往往很溺爱,把孩子当作掌上明珠,只要孩子提出的要求,都会答应,孩子犯错都觉得年龄还小,问题不大,严重批评都觉得心痛。久而久之,孩子从小就养成“天下唯我独尊”的心理,这种现象,在青春期会表现更淋漓尽致。最后,家长、老师都没法管,还会对着干。

  (2)家庭教育不恰当。总的来说,学生的逆反心理会比较常见,这时候家庭教育更是不可或缺的,家庭的教育作用更是相当关键,家长教育不当,效果会适得其反。也会有一部分家长在思想上不引起重视,又或许以打压的方法想让孩子屈服。特别是打压的方式,更会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

  叛逆期的学生需要家长更多的关注与陪伴,家长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不应该缺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当充当着导演的角色。家长没有正确认识叛逆期是孩子这一年龄段经常会出现的一种现象。因为是在农村,更多家长也是缺乏心理基础知识,缺乏正确的理解、认识这一阶段孩子心里特点。所以家长会采取简单粗暴或不理睬的处理方式,而恰恰这种处理方式让孩子变得更加叛逆。有一次,一个学生跟我说,初二的时候,他犯了错,他就是想着如何与老师作对,还打与同学打架。父亲知道后,二话没说,回到家后,用绳子吊起来就是一顿毒打,他觉得很不服气,就直接退学了。在这个时候,家长如果能理性一点,处理方式更合理一点,效果就会更好一点。

  2、学校原因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也没有正确的认识学生心理成长特点。这也源于老师的心理知识匮乏,会有一些老师在遇到问题时,常以高压的态度处理问题,以命令式的态度与学生对话,认为老师与学生之间不能划等号。如果一旦划上等号,就失去了老师的威严。所以处理问题时,除了服从还是服从,不能有异议。如此以来,学生会更讨厌,于是,老师布置作业,学生不完成,学生反而以不完成作业为乐。老师就认为这是“问题少年”,继而继续施压,学生更讨厌......慢慢的就形成恶性循环,最后两败俱伤。诸如此类的事情,我深有感触,刚做班主任那年,一位脾气本来就倔强的学生,在我的课堂上睡觉,我顿时火冒三丈,为了显示我的“霸主”地位,当即猛地拍桌子,叫学生站起来,还当众骂了一通。往后,该生故意迟到,作业按时却不按质完成。这样的僵局持续了一年,后来他发展为与每个老师都搞对立。相信也会有一部分老师也会有像我这样的与学生硬碰硬的经历,效果就是:学生即便口服,心却不服。其实学生的叛逆心理大部分都是发生在家长与老师之间,而同学之间,相对会少很多。其中原因,同学之间大部分都能以平等的心态去沟通交流,之间没有强迫和被强迫的有关系。所以老师应该学会如何的有效沟通。

  3、社会原因

  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陋习也会让孩子在青春期容易产生叛逆情绪。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虽然给学生提供了信息新视角、新事物的平台,但也会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比如,手机网络平台,网络游戏等,有些不良信息直接影响着学生,学生的辨别能力还不足以鉴别事情的前因后果和事情孰是孰非。在接触到不良信息的时候,学生不会判断,就会在无形中接受了这些信息。像一些影视作品中黑恶势力之间的相互打斗,学生看了,就会觉得这就是英雄,也想自己表现一翻,于是就会在同学间乃至在社会上应用。所以现在的犯罪年龄已经日渐低龄化。也有一些本来用来警示人们和青少年的内容,却被青少年负面地接受了。

  同时,特别是在农村,心理辅导机构严重不足,或者根本就没有。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家长遇到问题也无从着手。在一些发达地方,由于费用的昂贵,也会致使很多人遇到问题看不起或不敢看,不敢咨询。而且在社会上,对学生心理青春期知识的宣传几乎没有,更多人对相关知识没有根本的了解,也很少会引起家长、学生的重视。

  二、形成合力、齐抓共管

  教育需要家庭、社会、学校三方共形成合力才能得到更好的效果。针对农村学生逆反心理问题时,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从家庭方面思考。

  (1)思想的重视。家长应该提高思想的认识,在思想上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并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基础知识。比如,叛逆期的孩子,都会认为对立、破坏就是英雄行为。作为家长首先自己需要掌握这方面知识,才能让孩子充分认识这样的理解是错误的,才能给孩子分析利弊。同时,家长也需要给孩子营造一个轻松的家庭环境,提高孩子的幸福感。

  (2)做出表率,作出模范作用。比如,学长叫孩子完成作业,而自己却在一旁睡大觉,孩子即使嘴里不说,心里却不断反抗,会觉得很不公平,进一步发展至与家长作对,加重了逆反心理的形成。

  (3)发现闪光点。家长要鼓励自己的孩子,每个都有自己的长处,有自己的闪光点,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都会拿自己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对比,这种做法在心灵上已经对孩子进行了责罚,会让孩子觉得是在鄙视他,无意中就加重了他的仇视的心理。

  (4)教育方式。家长在教育方式上少一点粗暴的方式,学会与孩子交流沟通,切莫通过打骂方式使孩子由屈从强力到信奉强力。作为家长,要知道孩子的成长需要沟通,沟通需要从心开始,沟通的开始也要有知识支撑,在遇到问题时才能做到更好的解决问题。

  2、从学校方面考虑。

  (1)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室,由专业的心理教师负责,责任落到实处,不空谈、不形式主义,不要为了就会检查而走过场,定时对心理学生进行跟踪,随时关注学生心理动向,适当进行心理评测,对症下药,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让学生心理得到健康成长。

  (2)对心理老师进行专业的培训,让老师有更大的提高,并应用开实际环境当中去。让心理老师通过主题班会,校会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感恩教育,同时,也可以通过学校的宣传栏、黑板报、校内刊物,广播站等途径来宣传这方面的知识,开展心理教育活动,或者通过利用活动、讲座等形式来进行团体辅导。

  3、从社会方面思考。

  社会需要加强宣传,“关心下一代,让每个孩子健康愉悦成长”,作为村委领导应当入脑、入心、入行。村委可以利用村民大会、村委广播、村委广播、村委板报、村委活动室等多种途径广泛宣传。教育孩子不仅仅是学校和家长的事,也是大家的事,教育大家齐抓共管。村委“教育”工作同志应该进村入户,走入教室,实地了解本村孩子各方面表现,好的表扬、“问题帮教”,实实在在地干,做实事。村委做好了问题家庭的工作,“问题”孩子的问题也就最少化了。在村委也需要建立心理辅导室,放置更多心理相关知识的书籍,让家长、孩子能随时随地的能阅读相关知识。

  三、小结

  总之,孩子的教育是多元化的,需要全社会的关心与重视。除以上提及外,我们还应该鼓励社会慈善组织、热心人士,关心帮扶问题孩子的成长,让他们感受温暖,学会做人,自尊学习,健康快乐的成长。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班会课在德育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下一篇:强化后进生转化教育的工作策略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