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历史论文

历史课堂更应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所属栏目: 历史论文  更新时间:2020-07-08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历史思维能力是学习历史的核心能力,这种能力是可以被学生带得走的能力。因此,启发学生思维并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在最新发布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时空观念、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都离不开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着重从从重视学生思维、重视学生学习方法以及重视学生学习情感这三方面来说明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关键词】历史思维能力 核心素养 思维 方法 情感

  2014 年 3 月,我国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核心素养”这个崭新的概念首次出现在了国家的文件中,并被置于“未来基础教育改革之灵魂“的地位。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知识、能力、方法以及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五大方面。本人结合一线教学经验,认为核心素养的五大方面应该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也有专家指出21世纪学生核心素养是:“(1)学习与创新素养,包括:批判性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与协作能力、创造与革新能力;(2)数字化素养,包括:信息素养、媒体素养、信息与通信技术素养(ICT 素养);(3)职业和生活技能,包括灵活性与适应能力、主动性与自我导向、社交与跨文化交流能力、高效的生产力、责任感、领导力等。”其中“批判性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是历史学科的核心能力之一,即历史思维能力。一、对历史思维能力的理解

  历史思维能力包括时序思维能力、历史理解能力、历史分析与历史解释能力、历史研究能力、分析历史问题并做出决策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可以被学生带得走的能力,这种思维能力内化于个体,并随着社会阅历的丰富和文化视界的开阔而不断强大。可以说,这是一种能让学生解决现在我们还不知道的未来问题的能力。 二、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曾经有一个同学回母校看望历史老师,当问到历史课给他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时?他说到,历史课给他最大的收获是在课堂内和老师一起面对史料,逻辑地分析问题;在课堂外经老师指点阅读历史名著,在师生交流中对历史产生了求真之识、包容之情,对社会现实问题有了更为全面、理性的思考。他认为这也是他理想的历史课,历史课培养了他基于史料的理解、分析和判断、解决问题的历史思维能力。而今,自己作为历史老师,也在思考历史思维能力应该如何培养?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从重视学生思维、重视学生学习方法以及重视学生学习情感这三方面来进行培养,而这也是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 (一)重视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对现实或历史等问题采用分析、判断、推理等形式进行理性思考,进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在这过程中,通过历史史实的分析,让学生知道,历史的真伪比评价的高低来得重要,历史的本质不在于某年某月某日发生了某事,而在于对其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理路的揭示,而这种揭示必须建立在可靠的史实基础上。

  给学生传授思维方法,首先要把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教给学生。有一位教师在分析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拿破仑上台的原因时说:“当时法国正处于外国干涉军压境之时,国内王党分子也在密切配合。大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军事独裁政权,用以镇压人民的反抗,击败外国干涉军,并防止王党的复辟。拿破仑了解到国内的形势,认为夺取政权的时机到了,于是放弃远征计划,冒险回国。大资产阶级对拿破仑回国予以热烈欢迎,把他看作‘救星’,希望他能凭借武力改组腐败无能的督政府;军火商和金融资产阶级向拿破仑提供了上千万法郎的金钱;巴黎的一部分军队也归附他。这样,拿破仑于1799年11月9日发动‘雾月政变’,夺取了政权,从此开始了拿破仑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的统治。”这段分析,贯穿着历史唯物主义精神,阐明了拿破仑“雾月政变”之所以成功的历史背景:一方面是在外国军事干涉的威胁下,大资产阶级需要拿破仑击败外国干涉军并防止王党复辟,镇压人民的反抗;另一方面也阐明了拿破仑上台的物质条件,即军火商和金融资产阶级提供了金钱和部分军队。虽然这段分析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的,但仅仅是传授了历史知识。因为这里还没有明确点出“时势造英雄”这个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教师应该继续归纳总结:“分析任何英雄人物能够做什么而不能做什么,为什么获得成功或者遭到失败,都要从当时的形势或物质条件来分析。这就是时势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时势的历史唯物主义的一条原则。”这样,才算把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方法交给了学生,他们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才可能正确地进行分析和解释。 (二)重视学生学习方法

  教会学生习得史学思想和方法外,注重历史研究的跨学科实践,有意识将历史与文学、化学、文学、地理、心理学、艺术等学科结合起来,进行交叉教学,这样做既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的互相联系与正确迁移,促进各类课程间的有机联系,达到“求通”的境界,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孤证不立、质疑存异和善于分析的思维意识。“重方法”贵在论证引导的过程,贵在严密的逻辑推理,从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判断历史问题的能力,达到授之于渔的教学目标。

  比如:通过追溯历史脉络,提高学生的文明认识与感知的方法。

  以中华文明为例,中华文明是经过几千年的陶冶和传承发展起来的,对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具有极强的号召力。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发展脉络,提高学生对文明的认识和感知能力。如在学习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的时候,教师便可以从封建时代之初的秦朝开始进行梳理,一直到封建时代末期的清朝,将所有这些经历过的朝代的经济背景、经济发展状况、经济制度等相关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对比不同时代的经济发展情况,得出经济发展的历史规律。利用历史追溯法,通过对历史进程的梳理让学生对历史的发展变化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形成一个完整的脉络,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把握。 (三)重视学生学习情感

  即注重用真实的案例来引导学生知晓前人得失,用历史地眼光去评价历史人物的性格特征、行为和动机,用基于社会道德观的角度去分析个体的价值观和行为对他人造成的影响,进而提高学生对道德品行的判定和取舍能力。“重情感”既是用历史史实让学生对历史过往、历史人物怀有敬畏、包容、感恩之情,也是让学生对未来充满责任、自信、奋斗之识。情感升华的最高境界体现在学生能够叩问“我是谁?”“我如何成为我?”

  比如,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历史教材,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传统文化:在授课时,教师可以借助视频、音频等,拉近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及其背后的历史知识。同时,也使学生的情感在潜移默化的在教学中得到升华。

  另外,情感教育应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生命价值,如果我们的课堂带给学生的只是一个个远离学生生活世界和社会现实的问题,学生受到的只是各种单调、枯燥、乏味的刺激,学生就会在那里痛苦地学习,没有真实生活的愉悦体验,更没有生活的激清,没有成功感成就感,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也难以落实。所以我们的情感教育要将历史与现实相联系,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启迪学生的心灵感受,让学生在现实中谈历史,在体验中看规律,在生活中悟理想,享受学习过程中成功的喜悦和乐趣。 三、小结

  高中历史作为一门知识点繁杂、内容烦琐的人文学科,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挑战。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而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我们也会发现对历史知识的考察不仅仅局限于对知识点的考察,更加注重学生对历史史实的理解、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以及学生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广大历史教师应该明确,历史学科的教学目的并不在于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点,而真正在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互联网 ”背景下的初中历史个性化教学策略    下一篇:中考历史识图题答题技巧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