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英语论文

浅谈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脱节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所属栏目: 英语论文  更新时间:2020-07-08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余桂芳

  【摘 要】近年来,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存在着严重的各自为阵,相互脱节的问题,这一现象严重阻碍了英语教育教学的发展。如何解决好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衔接问题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基于此,笔者对我镇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做了调查、研究,归纳了一些问题并做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来提高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脱节策略

  我镇中小学长期以来相对独立,处于隔离状态。小学和初中英语教师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缺乏面对面交流与沟通的机会,闭门造车情况相当普遍。中学教师不了解小学教师的具体工作,小学教师不知道中学教师的需要,从而造成“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独立状态。尤其是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衔接上形成了较多的难题与障碍,直接影响了小学、初中英语教与学的发展。

  为了弄清中小学之间英语阅读教学上形成脱节的原因,这两年我们镇进行了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听课与调查,并与初中英语教师进行了交流与讨论。在此基础上我把中、小学英语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的特点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比较,从而发现了两者之间所存在的较大差异,其中包括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教材设置、教学容量(尤其是阅读课的教学容量)、课堂气氛、学习兴趣、学生参与度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直接造成了衔接问题的产生,也是形成“脱节”现象的直接因素。

  下面就“脱节”问题形成的三大因素和应对的策略谈谈本人的见解。

  一、“脱节”问题产生的三大因素

  1.两个学段的教学方法缺乏过渡

  初中英语教师和小学英语教师在教法上、对学生的思维要求等方面也存在着一些差异。由于小学内容少、知识难度小、教学要求低,因而进度一般较慢,而中学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教的进度就会相对较快。小学教师比较注重英语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新颖性,注重学生课堂的参与程度,更注重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小学教师基本上是采用直观法组织教学活动,小学生通过感知语言材料就可以完成学习任务。而到初中后,语言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教师更注重对学生读写方面的训练,故而教法相对单一、呆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除感知材料外,还必须理解语言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学会理性思维的方法。一旦学生的学习方法与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吻合,英语的教与学就会相脱离。教学方法的差异使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适应不了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转化。

  2.两个学段的学生学习方法的差异

  小学阶段,学生学习英语基本上以机械模仿为主。书写字母,单词,基本上属于被动性的技能培训,而视、听、跟读活动则远远多于读写活动,“读”的训练也只是侧重于拼读和简单的朗读。学习方法以被动性占支配地位,主观意识较弱。

  初中阶段,随着年龄的增大,学习过程逐渐强调独立性,教师要求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安排学习,强调动口、动手、动脑,注重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强调自觉性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这种中小学学习方法上的较大差异和转变,往往使一些刚从小学升上初中的学生在英语学习尤其是阅读课程的学习上形成了较大的障碍,从而出现了“脱节”现象。

  3.两个学段阅读教材的差异

  两个学段的教材内容上存在落差,小学英语教材的特点是“浅、少、易”,而初中教材从一开始就显露出“起点高难度大、容量足”的特点;其次,小学教材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出发,具有很强的故事性、趣味性,小学英语学习内容相对较为形象直观,对抽象思维能力要求不高,而初中教材却更注重科学性、逻辑性和知识性。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发生了质的变化,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在思维方式的要求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二、解决“脱节”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抓好小学高年级的英语阅读三大原则而顺利向初中过渡

  1、“两主”原则

  “两主”即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阅读课不是教师的灌输课,教师不应该包揽一切:教新单词、讲解语法、翻译、评讲练习等,生怕学生掌握不透彻而什么都灌输给学生,学生缺少思考和想象,直接吞咽和被迫地接受新知识。其实,教师应该是教和导的施予者,应该是提供方法的人:利用什么方法,才能成功“激趣”;怎样利用图片,联系上下文猜测文中意思;利用什么方法解决和突破重难点;设计怎样的练习,巩固学习的成果和拓展知识。教师的“导”使学生学会学习,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的策略,提高阅读能力。

  2、趣味性原则

  单调乏味而又长篇的阅读会让学生逐步丧失阅读的兴趣。阅读材料的选取既要考虑与知识的连接,又要关注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阅读的趣味性,篇幅不宜过长,生词也不宜过多。在阅读之前,恰当的、新颖的导入能吸引学生眼球,正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只有当学生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才是阅读成功的开始。教师的导入时间不宜过长,运用图片、实物、课件、猜谜、游戏、歌谣等导入方式,吸引学生主动加入到学习中来。游戏、竞赛等激励方式对小学生来说仍是非常好的操作方式,通过个人的、小组的竞赛,保持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让学生眼、口、脑、手、心都动起来。另外,我们恰当的赞美与赏识,是保持学生继续前进的动力。

  3、技巧性原则

  (1)处理好精读与略读的关系。

  根据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及难易程度,学生阅读的时间也有着差异。略读(skippingreading)的针对性很强,有时是跳读,直接就是为了完成某项任务而读,如六年级下册Unit4 B Read and write What a dream!教师可先让学生找出文中的中心句:Wu Yifan had a race with his father and Max,或者找出文中表示过去式的单词:had, were, ran, could等,这些问题学生都可以直接在短文中用线划出而无须理解整个文段。而精读(scanning)就是逐句、整段或整篇认真地、精细地去读,读透其内容,掌握其大意,根据学生个人阅读或小组的合作,找到各种信息(to get the information)。

  (2)处理好练习设计的梯度。

  练习的设计应该照顾大部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消化水平。练习过于简单或者太难,都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适当、合理的练习能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因此练习的设计非常重要。练习是循序渐进的,从易到难。在阅读开始阶段,设计简单的、让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的练习能让学生找到满足感,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在学生掌握了文中大意后,设计有挑战性的拓展练习,这样能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的优越感。如在教六年级下册Unit3Where did you go? B Read and write一课时,当学生了解了课文大意,知道Wu Yifan的妈妈由于吃了一些坏了的东西而感觉不舒服,于是他们打扮起来,演了一出有趣的戏逗妈妈开心。这时教师要适时给学生进行创新,让学生思考:如果妈妈还是不开心呢,我们应该又怎样做呢?这时学生肯定会异常活跃起来,各抒己见,都很积极想把自己的想法都表达出来。

  (二)、抓好初一过渡阶段,在“渐变”中顺利完成衔接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注重方式衔接

  (1)利用实物、实景、真人、真事导入

  虽然初一的阅读材料篇幅长了、内容复杂了,没有了小学时的阅读课那么简单、有趣味性了,但只要教师掌握导入的技巧,学生的注意力同样会很快地转移到课堂学习中。所以作为初中教师,应利用一切手段为孩子们创设情境,激活他们已有的经验,使他们有感性的理解。如在教初一下册Unit7 Topic 3 Everyone had a good time Section C时,教师可以拿来真实的道具,把教室布置成一个生日 party,创设真实的情境,今天班中某同学生日,你们打算送什么礼物给他,如何为他庆祝呢?由于教师创设的是这样一个贴近生活的情境,因此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也就显得自然而且积极,还能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锻炼机会,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处理故事性强的文本时,教师也可以播放一些与阅读内容情节较一致的电影或片段,为学生的有效阅读奠定基础。

  (2)利用多媒体导入

  利用教学录像、录音、多媒体等电教手段,特别是用多媒体呈现,效果更好。因为这样可以借助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响效果、动态的展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从形象思维入手,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3)利用表演导入

  表演有教师独演、师生合演、学生同演等几种方式。表演可以使教学的导入更为活泼生动,简易道具的运用能使语境更加明确,并有适度的交际体现。在表演的过程中,如果能充分地考虑动作、表情、手势语、体态语、空间距离等因素,表演会更为成功,更有效地推进阅读教学。

  2、设计课堂活动,激活课堂,注重形式衔接

  在课堂上课时,初一的学生还是喜欢有趣味的活动,长篇大论是无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的,因此,老师除了知识点的准备之外,认真考虑设计课堂活动也是很必要的。初一的教材内容本身就比较生动活泼,所以上课时要多鼓励他们举手发言,进行学生间的配对对话练习,结合短文内容组织一些小范围的调查、猜谜,或者短小的英语小品表演,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如果上课时也像高中一样重点强调语法知识,那么学生很容易变得思想分散,而且根据初一学生的英语基础,无法接受较为系统的语法知识,只有把语法点结合到令他们感兴趣的操练中,经过多次的重复练习,才能在学生的脑中形成概念。所以,初中的课堂尤其是初一的课堂一定要组织得活跃一点,从而让学生能在一个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掌握更多的知识。

  3、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注重方法衔接

  针对大班教学的实际,重视学生间的相互协作的小组活动,开展“合作学习”。几个年龄相仿的学生小组围坐,感觉平等、亲切,心理上更为放松、自由,便于学生之间信息、情感交流,对减轻中下生的心理负担尤为重要。由于阅读课容量大、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学生的学习基础又参差不齐,教师有时难以照顾到所有学生,而开展小组学习则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好方法。它能够打破传统教学所受时间、内容、场所等的限制,创造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充分提供广阔的交往空间。由于每位学生都属于一个特定的学习小组,课上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课下互相督促和检查,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及技能,将课堂效率最大化。在小组学习中,教师应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各组朝着奋斗目标努力,并且要及时检查、指导和表扬,使学生体会成功带来的喜悦。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在积极的学习中得到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总之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衔接是中小学英语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难题。如何处理好这一问题,是包括全体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初中英语教师必须面对和深入探讨的教研专题。如何在当前的教改现实中探寻一种能顺利进行衔接过渡的有效途径和策略,以减低或避免因“脱节”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中小学教学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中小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让我们共同为达此目标而努力吧。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谈谈英语课堂教学    下一篇:浅析小学英语课堂常见错误及纠错策略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