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运用多媒体增强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0-07-09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黄月荣

  内容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人文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数学课堂教学,运用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已被许多教师引入课堂教学,它通过文本、图象、声音、动画等方式,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静为动,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使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变得有声有色,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数学课堂教学具有了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传统教学的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工具有限,使得本来就抽象的数学更加枯燥,越来越多的学生没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老师们也逐渐发现数学学困生越来越多,整体接受数学的能力也越来越差。而通过信息技术就能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各种教具、学具、投影、电影、录像、录音等媒体,集光、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学的单调模式,使学生的乐学落到实处。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应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挖掘教材中的情景要素,创设学生乐于接受,富有挑战性且贴切生活的问题情境,去引导学生对所要探讨的内容产生浓厚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从而主动地学习新知识。如在教学“图形的旋转”时,利用多媒体展示飞机的螺旋桨转动,钟表的转动,风扇的转动,车轮的转动等,一幅幅的动画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了学生探索欲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探讨“图形的旋转”的特征。再如在讲解三角形全等有关知识时,可制作一个课件,让满足全等条件的两个或几个不同色彩三角形在鼠标的控制下,通过旋转、平移、重叠、闪烁等系列动画模拟过程,形象生动描述图形全等内涵,便于学生切实理解。

  这样的教学,化静为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化被动为主动,产生特有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化抽象为直观、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但又是具体的;是静止的,但又是动态的。教师呈现的空间是有限的,但知识反映的内涵是无限的。而体会知识的具体与抽象,静态与动态,有限与无限往往是数学课的重点和难点。多媒体教学为数学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多媒体教学能使数学知识变成动态化,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引发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不断思索与追求,使得数学与以往不同的形态。比如,讲解七年级“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内容时,学生是毫无想象力的。但运用多媒体就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它显示的“点”一步步动态地组成直线或射线,直线又动态的形成面,平面动态地形成立体图形。

  又如在九年级下册《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一节中,两圆的半径R、r与圆心距d在不同位置情况下的关系,也可以用方正奥斯做成课件就可以做成可拖动圆心使圆移动,并在旁边分别显示两圆的半径R、r,圆心距d的动态变化值的课件演示,一方面学生可以动态观察两圆由远到近的位置变化和公共点数的多少,另一方面学生也能从显示的数值得出不同位置下R、r与圆心距d的关系。教师重点讲透步骤、方法和道理,把非智力过程交给计算机处理,这样就能提高课堂效率。

  三、运用多媒体突出重点,改变解决难点途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的教学往往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问题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即使如此,学生仍然感触不深,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方法是变革教学手段。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直线、线段”这两个几何概念时,学生对直线“无限长”这一特点理解起来普遍困难。因为学生看到的直线图形是有限长的,如果老师不注意提醒说明,我们看到的直线图形是示意图的话,很可能给学生以错误的概念,所以我采用多媒体手段先在屏幕上显示图形,让学生辨认直线和线段,并分别闪烁图AB两点间的部分和AB两点,启发学生说出:线段是直线上两点间的部分,线段有两个端点,接着将图向左右两边适当延伸后,问学生图还可以向左右两边延伸吗?让学生讨论得出:直线无限长,它没有端点,这样学生获得的概念清晰、生动,对所学知识理解深刻,掌握牢固。

  四、运用多媒体揭示规律,发展学生思维,增强教学效果。

  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能力方面重点提出,要求学生会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建构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要能在实践中发现数学规律。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而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多媒体教学能够提供自动推理和符号演算的环境,有助于抽象思维的训练;信息技术也能提供动态的三维智能作图环境,有助于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如:在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利用“几何画板”先作一个任意的等腰三角形,画出底上的中线、高线和顶角平分线,并测量出它们的长度;然后拖动顶点,观察在三线的长度发生变化时,点的位置所发生的变化(学生很直观地就会发现、互相重合),进而启发学生从实验结果中去寻找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从而使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很自然地纳入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不仅使教师摆脱了“说不清楚”的窘境,而且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又如对"轴对称"概念的讲授,教师可以先利用几何画板制作一只会飞的蝴蝶,这只蝴蝶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够让同学们根据蝴蝶的两只翅膀在运动中不断重合的现象很快就理解"轴对称"的定义,并受此现象的启发还能举出不少轴对称的其他实例。这时再在屏幕上显示出成轴对称的两个三角形,并利用几何画板的动画和隐藏功能,时而让两个对称的三角形动起来,使之出现不同情况的对称图形;时而隐去或显示一些线段及延长线。在这种形象化的情境教学中,学生们一点不觉得枯燥,相反在老师的指导和启发下他们会始终兴趣盎然地认真观察、主动思考,并逐一找出对称点与对称轴之间、对称线段与对称轴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学生们就很自然地发现轴对称的三个基本性质并理解相应的定理,从而实现了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教育教学必须适应新的形势,更新观念,改革创新。新的课程标准向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作为教育工作者,身处教育教学法改革的前沿,正确的态度应该是积极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教育手段,接受挑战,真正从数学教学规律自身特点出发,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实施有机整合,以丰富课堂内容,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而又激发思维、体现自主建构的课堂氛围,使信息技术成为黑板、粉笔、三角板、模型一样得心应手的工具,让学生切身体会数学的美,全面提升课堂效率,做好新课程改革。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巧妙使用教具能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下一篇:浅谈培养数学学习的良好习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