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浅谈培养数学学习的良好习惯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0-07-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数学老师们都遇到过不少有关学生学习的不良现象,如学生计算能力比较差,作业书写不规范,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效率差等。其实,这些都是由于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所造成的,老师都以为是学生的原因,没有深究问题的根源。因此,为提高我们数学教学成效,大幅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我们应该要想方设法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良好习惯。本文拟就这个课题,谈谈本人的一些体会与想法。

  一、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现状

  前段时间,笔者通过问卷网平台,依托微信家长群,向我校一至五年级学生发出《数学学习调查问卷》,截止到目前为止,共回收调查问卷105份,调查问卷数据表明,成绩优秀的有27人,占 25.71%;成绩中等的有 69人,占 65.72%;成绩较差的学生有 9 人,占 8.57%。

  依据笔者十多年来的数学教学经验,结合本地学生数学学习的实际情况,以及对本次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总结出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现状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课堂听课效率不高

  通过调查问卷表明,在数学课堂上较认真听课的同学有28人,占 26.67%,不认真听课的同学也有2人,占 1.90%,他们听课效率低。有9.52%的学生,他们只是听听课,没有做笔记。有少数学生上课又忙于做笔记,没有及时地跟上老师的教学思路,对老师所说的一无所知,根本不明白老师所说的重点与难点。还有个别同学,数学课堂上接受能力较差,在课堂上没有弄清楚老师所说的知识点,要在课后花较多的时间来复习课本,看笔记等,才能较好地掌握知识点。总的来说,这部分学生课堂听课效率不高。

  (二)学生不重视课前、课后的学习

  通过调查问卷表明,在数学课前没有预习的同学有39人,占37.14%,这部分学生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没有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调查数据中没有在数学课后进行复习的同学有34人,占32.38%,这部分学生对课后复习不够重视,认为上课听好就可以了,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另外还有在数学课后没有按时完成作业的同学有6人,占5.71%,这部分同学对待作业不够认真,有应付作业的表现,作业习惯不良,做作业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较差。

  (三)不善于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在调查的学生中,有36人没有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占34.29%。这些同学不善于对单元知识点进行有效的梳理与复习,只是期望在老师的复习课上听听,做一做练习,对于解题方法没有进行分析和理解,没有对知识的重点与难点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从而不能形成自我的分析与解题方法。另外,部分同学没有注重对单元知识的加工、整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理解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四)缺乏对数学学习的查漏补缺

  对数学学习的查漏补缺方面,有38人没有对批改后的作业、试题进行及时的订正、反思与总结,这部分同学占调查人数的36.19%。这些同学对于批改后的作业与试题,在老师发回来以后,都只是依赖老师的评讲与订正,没有进行自主学习的反思与小结。裘晓岚(2004)中提到,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课本、教师、同学的依赖性还是较强的,对教参的使用率还是比较低的,自主学习的能力相对较弱[1]。

  (五)对学习无所畏惧

  在回收调查的中,有9人是不喜欢数学课的,占调查总人数的8.57%。这部分学生主要表现有:在课堂上做自己的事情、有无心思听课或睡觉等现象。王艳萍(2019)中提到,这是最可怕的一种学生,他没有丝毫学习的概念,每天虽然都认真地坐在课堂,但心思根本不在学习上,从来不做笔记与作业,老师留他下来,家长“配合”打骂,孩子摆出“刘胡兰的英模架势”——任君“严刑拷打”,他却“守口如瓶”,最后必定发展到极致的厌学[2]。

  二、应着重培养的几个数学学习的良好习惯

  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它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因此,老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有目的地、有计划地、不懈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当前数学学科老师实施教书育人的出发点与归宿点。因此,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我们应要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个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一)自学预习的习惯

  自学是获取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只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或引领者,学生才是数学学习活动的主体者与参与者,大量的数学问题,主要靠学生自己去探索解决。课前预习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对数学课本进行课前预习,可以独立领会新课知识点,把握数学概念法则,分析新旧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并进行反复推敲,理解新知的内涵与数理,加强对新知的深化,形成新知的数理体系,提升数学学习的能力。

  (二)专心上课的习惯

  专心上课是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活动中学习知识,获取数学信息的根本保证。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主要依靠数学课堂上的学习,所以专心上课相当重要!在课堂上,学生专心听教师讲课,及时做好数学笔记,记好数学公式、定义和数量关系式知识。如果在数学课堂中不能集中注意力,可以通过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来逐步集中学习的注意力。

  (三)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认真对数学问题解答过程的观察,是获取数学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理解数学数理概念法则的基本环节。在数学课堂活动中,老师要教育学生做到边听边想边做,对数学知识要仔细地观察,分析数量关系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自己独立的思维与观察能力。在解决问题时,我会引导学生把握问题的关键,分析条件与问题,理顺问题与条件的关系。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大胆探究,敢于提出独特的见解,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此外,我会加强对学生进行数学问题解答过程的引导,纠正个别同学的学习惰性,改变学生过度依赖老师、家长、同学或教学参考书的习惯,杜绝学生不思进取的现象。

  (四)独立作业的习惯

  按时完成数学作业其实就是巩固所学的数学定义、公式和计算方法,形成数学技能,发散数学思维能力。布置作业时,要求学生要端正作业态度,认真审题、计算准确,书写工整、及时验算。黄永健(2015)中提出:教师要明确具体要求,如审题全面,看全条件, 认准问题,合理分析,认真细致地计算,并且及时验算,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书面整洁,通过训练,逐项落实[3]。

  (五)仔细审题的习惯

  审题能力的强弱是学生多方面学习能力的综合体现。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数学题目,抓关键词,正确理解题目大意,对已知条件、所求问题、公式、法则、定律、图片等关键内容,更要认真推理,反复研究,准确找出数量关系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

  (六)自我反思的习惯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培养学生从平时作业,考试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并进行自我反思,及时纠正的习惯。如果发现有错误的解答,可以这样进行自我反思:为什么会解答错误?计算错在哪一步?错在哪里?解答类似题型应要注意哪些问题?怎样才能克服常犯错误?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不断提高学生解答问题的正确率。

  (七)复习归纳、总结的习惯

  复习就是对所学数学的知识进行自我消化,加深对数学公式、定义、法则的理解和运用,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在平时的学习中,课后复习要及时,要归纳总结当天所学的公式、定义或数学关系式。复习归纳与总结,要做到每周一小结,单元一大结,并且用思维图的方式总结本单元的数学公式、定义与数量关系式,形成单元知识要点,方便日后进行单元复习。

  (八)整理错题集的习惯

  在平时,让学生自主收集练习中出现的计算或应用题中的常错题,并把它们写在错题本上,用好错题本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使用错题本时,要把学习中遇到的重复做错的数学问题如计算题、列式题或应用题,记在错题本上,并且要多看,重复练习,研究解题的技巧和方法,学会同类型的解题过程,形成自主解决问题的习惯。

  (九)主动参与小组合作的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参与数学教学活动提供一种互动学习机会,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比如让学生对公式或数量关系式的相互讨论,探究四则运算法则,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素养,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更利于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三.培养数学学习良好习惯的策略

  (一)数学学习良好习惯的培养方法

  1. 情趣激励法

  李志刚(2008)中提出情趣激励法,即通过创设和谐、轻松的学习气氛调节学生情感,激励学生大胆思考、主动参与的方法[4]。

  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是把数学算理算法讲解以后,通过重复练习的活动过程,这样使得课堂变得沉闷和机械化,让学生觉得枯燥无趣。在现代教学理念的倡导下,教师在课堂上不但要有数理知识的传送,更要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情感信息的交流。比如在学生回答不准确时,我会对学生说:“你的答案比较接近了,请再认真思考一下”,“你的解题步骤是对的,但要注意计算的准确性”等等,通过这样的鼓励,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大胆猜测法

  大胆猜测法是指老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先创设一个问题情景,再引导学生进行大胆尝试,猜想问题解答方法。

  如在学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老师先出示问题情景:小明家有一个长方形的菜地,长16米,宽11米,这个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然后请同学们想一想,猜一猜,与同学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将你的算法写在练习本上。可能同学写出会写出16×11,再请学生猜想结果是多少,你又是怎样算的?通过鼓励学生多次大胆猜测,可以调动起学生积极独立思考,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 设疑引导法

  设疑引导法是老师有意识地设计疑问,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方法。每一个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都需要一个过程,在培养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下,慢慢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在学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后,我给同学们设计这样的一个疑问:学校刚刚建好一个正方体的花坛,它的边长是1.2米,准备把这个花坛填满泥土种花,要用多少立方米泥土才能填满呢?请同学在课后帮老师算一算。通过这样的设计疑问,学生在课后就会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知识,并通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知识。

  4. 自检评价法

  自检评价法是指学生自主检查自己所做的练习题,并对这些练习题进行自我评价。学生学习中的自我检验,是对自己学习的一种信息反馈,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反思。比如,我会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或试题后,一定要逐题检查,并作出相应的星级评价。这种做法是,学生检查完每一题后,在作业右上方画上五个或以下的星星,代表相应的星级评价。通过这样的做法,可提高学生答题的正确率。

  (二)数学学习良好习惯的培养途径

  数学是学科教育中重要的一门课程,数学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显性价值,也具有优化学生思维能力和个人品性的隐性价值。数学教育要通过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 重视数学双基教学,培养学生仔细阅读的习惯

  数学的双基教学,是指向学生传授数学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概念和规律,包括公式、定理、法则、公式推理方法等等内容。加强对学生的双基教学,有利于扎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为学生仔细阅读提供前提条件。比如在教学乘法交换律时,我会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加法交换律相关知识,使学生理解加法交换律与乘法交换律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乘法交换律的理解。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会引导学生进行课前、课后的学习,阅读相关课本或数学读本,渐渐培养学生养成仔细阅读的习惯。

  2. 重视数学解题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

  在数学习题评讲过程中,我会让学生先讨论习题解答的过程与方法,再进行小结习题的解答方法。比如在讲解320-9×23时,我先让学生自我探究解题方法,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我再小结。通过对学生进行解题方法的引导,让学生自主分析题意,弄清条件与结论,引导学生善于多方面的思考,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

  3. 重视开展数学小组学习,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习惯

  开展数学小组学习,学生能在小组学习中积极交流,让学生得到多方互助,有利于尊重个体差异,有利于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得以成长。比如在教学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时,我会设计一组学习任务,让学生分组探究长方体的体积计算。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发挥小组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中互助、团结、共同进步,使每个学生体验愉悦的学习气氛,从而提高整体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之,只要老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数学学习良好习惯的养成,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努力,坚持不懈,学生就会形成终身受益的良好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的数学素养。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运用多媒体增强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下一篇: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