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如何在教学及作文中渗透观察力和想象力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0-07-1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林翠云

  摘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观参与认识活动,通过培养学生观察兴趣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善于利用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去激发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教学及作文中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实践 ,达到形成能力的条件。通过以激趣,引发想象,以创设想象的气氛与环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以及联系生活,诱发想象,最终形成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的目的。

  关键词:激发 渗透 提高 观察力 想象力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而在教学及作文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重要意义。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认识日常生活中的或身边的事物,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事物,客观严谨地认识事物,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和想象。那么,在教学活动及作文中,如何渗透观察力与想象力?我结合工作实际,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一)利用学生好奇心,提高观察力

  学生的天性是对身边的事物都会好奇。对于学生好奇心、求知欲,教师要积极保护和利用。当学生问“是什么?”、“为什么?”,除了一些不能通过观察得出的结论,教师都不必急于将答案告诉他,而应引导他自己去观察、去发现。如早上上学的时候,遇到大雾天,学生一般都感到奇怪,常会发问:“为什么昨天路旁的树木花草、行人车辆看得清楚,今天却看不见?”教师不应急着把答案告诉他,而是反问到:“对呀,你看看到底是为什么?”,学生观察后说:“今天有一层东西挡住了眼睛,这层东西是什么?”教师可以告诉学生:“那叫雾。”接着还可反问:“天上什么时候有雾?雾后天气会有什么变化?”经常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和思考,那么学生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会自己留意去观察、去找答案,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提高观察能力。

  (二)培养学生观察兴趣,提高观察力

  生活中我们会注意到:有的学生对什么都感兴趣,总是向大人提出“这是什么”“为什么”等各种问题;而有的对眼前的变化“视而不见”,这让学生失去了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机会,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因此,观察力的培养和发展对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世界具有重大意义,是智慧开启的重要能源。观察并不是漫不经心的四下看看,是有目的、有计划,旨在通过这样一种智力活动去揭示观察对象的内在规律。观察力是人们在观察实践中或有关顺练中形成的能力。观察能力需要我们有意识的培养,观察力的培养可以通过这些方面:大自然的千变万化为学生观察提供了最丰富的材料,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有意识地带学生多到户外活动,并引导他们观察自然景色及其变化,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如游戏、泥塑、图片、幻灯及各种实物等活动,练习学生观察能力。在组织活动时,为学生选择一些色彩鲜明和会活动的东西作为观察对象。在引导学生观察时,力求让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认识活动。如观察水果时,可以让学生用眼睛看、用手摸、用口尝,从而获得各种水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也可以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认识大千世界,亲眼看看破土而出的各种各样的禾苗与小草;亲耳听听优美动听的蝉鸣鸟叫;亲手摸摸饱满飘香的麦粒谷穗;亲口尝尝凉而爽口的雪花冰块,从而认识春夏秋冬四季。教师还可用自己的情感和语言来感染学生,使他产生喜欢看的愿望。当学生产生兴趣后,注意力就会集中。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有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学生观察的条理性差,这就需要培养学生观察的系统性。为此,要引导学生有目的的、全面而细致地观察某一事物,就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局部到整体或由整体到局部,由明显特征到隐蔽特征的观察原则。如:观察大公鸡,可以先引导学生观看鸡头、鸡身、鸡脚,以后再进一步观察公鸡和母鸡有什么异同。边看边引导,还可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这样学生的观察力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在学科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依托语文学科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激趣导入,引发想象

  导入是“点睛”之笔,教学中的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起始兴奋点。有效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着整堂课的教学基调。每一节课,只要有了一个引人入胜的开端,就会为这堂课获得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导入新课的“寓教于乐”显得尤其重要,最好做到语言风趣,方式新颖,不拘一格,能拔动学生思维之弦,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学习活动。如在教学《五彩池》时,我播放了五彩池奇异景色的录像,并对画面进行了生动的讲解,使学生耳濡目染,仿佛置身于五彩池神奇的景色中,对五彩池奇异的景色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产生探究之欲望。 感情朗读,引发想象 在语文教学中提倡多读少讲。教材中那些令人百读不厌的优美文章,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设了情境,要引导学生读好课文,让学生在读中想,想中读,反复吟诵,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培养他们的再造想象能力。如《小珊迪》一文,是一篇写事的文章,教学时,可让学生在初步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听老师的感情朗读,并想象不同的人物形象,然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练读、与别人的互读,以及老师的指名读、分角色读等方式,再次形成内心视像。学生读文的同时,也感受到小珊迪诚实、善良的美好品质,也会对小珊迪悲惨遭遇抱以同情。如《桂林山水》一课中,文章结构清晰,教师可让学生一边朗诵描写水、山特点的句段,一边引导学生陶醉在创设的美景情境中,仿佛亲自游览了桂林山水一般。理解推敲词句,是理解文章内容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借此对学生进行想象训练的重要手段。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 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去启发儿童的想象,学生对课文词句理解得越深透,其想象的内容就越生动、丰富。 如运用《白杨》的构思去让学生练写各种树木;模仿《我爱故乡的杨梅》的写法去称赞你家乡的一种特产……。这一过程就是在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的训练。对于一些意境优美的课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教材,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学生入情入景,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例如:在教《小小的船》一课时,我在黑板用彩色粉笔勾勒出蓝蓝的天空,接着,一边播放《小小的船》这首儿歌的录音,一边在黑板贴上星星和月儿,然后再请学生说说弯弯的月儿像什么。这样,在听听,看看、说说中,引发学生的想象,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 创设环境,激发想象 在教学中创设想象的气氛与环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奠定想象的情感基础,只有在欢愉舒畅的自由氛围中,学生才能够、才敢于去尽情想象,激发出想象力。如跟学生讲话时,要尽可能使用他们的语言,缩短与学生的距离;讲课时面带微笑,使孩子们感到亲切;要注意留给孩子们充分发想象时间等等。

  (二)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

  1、诱发提问,鼓励想象

  小学生由于身心各方面发展水平的约束,产生一些离奇甚至荒谬的想法是难免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首先要认真分析孩子们的思维过程,在对其进行耐心引导与纠正的同时,要鼓励孩子大胆想象的精神。对于小学生来讲,错误的想法可以纠正,但想象的积极性一旦消失,则无法换回。对此,创设适合小学生思维的氛围,诱发提问,这很重要,另外,教师对学生的质疑要提倡,要鼓励,使学生逐步做到敢说,爱说,甚至提出跟老师不同的想法。要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可从课题上质疑,从关键词句质疑,从重点难点处质疑,从前后内容的联系上,从写作特点上,从作者写作意图和文章的立意上质疑,从标点符号上质疑等等。如《揠苗助长》中有“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象一点儿也没长高。”我们爱学习这则成语故事时,就可根据使用的标点符号,引导学生提问:“一天,两天,三天”三个词中间为什么用逗号而不用顿号?表现了种田人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探究其用意就是指导学生思考想象的过程。

  2、联系生活,诱发想象

  人的想象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来源于生活,并以丰富的感性认识做基础。因此,我们要注意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这是感知的重要手段;还鼓励学生广泛地进行多种形式的有趣的实践活动,如参观、访问,浏览、调查等形式,也就是跳出小课堂到生活精彩的大课堂中去。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教学中要运用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在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时,应不堵塞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有了更多机会表现自己,使他们的思路别出心裁。在学习的过程中,许多问题都可从逆向去剖析、求证、推理、概括、加深,以此来巩固和扩展对正面知识领域的认识与把握。因此,教师要创设求异的情境,鼓励学生多思。如在困难问题面前,《司马光砸缸》中的司马光的做法,你赞同吗?还有没有别的方法;《称象》中的曹冲,你佩服吗?如果是你,你还有别的方法称象吗?让学生想出与众不同而又切实可行的办法!在这一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引发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锤炼学生的思维!

  三、在作文教学活动中渗透想象力的作用及途径和方法

  (一)渗透想象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作文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一种活动。作文是思想内容和书面表达形式的统一体,是道德、智力、技能诸方面的综合锻炼和综合反映,是富于创造性的语言实践活动,而一切创造性活动都离不开想象。英国诗人雪莱说:“想象是创造力。”想象力是人类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智慧,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可见,想象力在科学发明和艺术创造中起决定性作用。作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想象力。作文是最能激发和训练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体现其创造力的一种训练方式。我们语文教师在训练学生写作表达时,要鼓励学生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根据儿童少年的生理心理的特点,他们想象逐步从无意想象发展到有意想象,想象的兴趣浓厚。如用“二十年的我”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有的同学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天文学家,乘做宇宙飞船,解开宇宙之迷;有的同学想象自己成为著名的医生,攻克癌症等其它疑难病症,为人类作贡献等等。指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去观察生活、积累材料。如见到了“水”你会联想到什么?有的同学说:“水,汹涌奔泻,如箭(飞驰),如马(奔腾),如虎(下山),威力无比,势不可挡。”有的同学说:“水如一面明镜,清澈见底,如我们的心灵,洁净无瑕。”运用再造想象去阅读古今中外的名作,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作文的立意新颖靠想象力去创造。例如给一个“×××”命题材料,要求学生展开想象力进行立意。经过讨论思考,出现了以下命题:“漫漫人生路,上下求索”、“我们需要经受磨炼”、“乘风破浪去远航”、“坎坷又何妨”、“坎坷也美丽”。

  想象力应贯穿整个作文教学之中。没有想象力,学生作文思路就会闭塞,内容空洞,立意不新。所以学生的写作欲望靠想象来燃烧,观察力靠想象来培养,立意新颖靠想象去创造,思路靠想象去拓展,人物形象靠想象去塑造,语言的色调靠想象去渲染。

  由此可见,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然而,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如何进行想象力的培养呢?

  (二)渗透想象力的途径和方法

  作文教学不仅是运用语言文字的训练,而且是一种严格的思维训练。学生从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到产生感情,产生思想,直至构思文章,写成文章,是一个完整的积极思维活动的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无论是审题、立意,还是取材、构思,都要突出一个“新”字。而想象力正是这个“新”字的具体体现。没有想象力,学生的作文也就失去了灵性。在作文教学中培养渗透想象力的途径和方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写作和阅读密切相关,相辅相成。从阅读对写作的作用方面看,阅读是写作的借鉴,是读者间接认识生活的途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所了解的生活,所产生的情感共鸣,所获得的思想认同等等,这些对于提高读者的写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不仅可以获得对生活的感性体验,也可以获得对生活的理性认识。

  创造性读写结合由阅读引发学生的联想、想象,激发创造思维,主要的形式有续写、扩写、改写、读后感、文章评论等。如授完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后,布置以《孔乙己之死》的续写训练。有的同学以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到笑声中死亡这样的结局,揭示了人们愚昧麻木的病态社会;有的同学写孔乙己在冰天雪地的除夕之夜死在丁举人家的大门口,用对比的方式揭示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再如把白居易的诗歌《卖炭翁》改写成一篇故事,要求通过合理的想象,把卖炭翁伐木烧炭的自然环境和其“心忧炭贱愿天寒“的矛盾心理以及“黄衣使者白衫儿”的那种仗势欺人的狂傲神态写出来,这些做法都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有效方法。

  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还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课外阅读并非遇文便读,要将作文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把阅读材料作为写作的对象,如涉及日常生活方面的、涉及文化生活方面的、涉及国内外中重大新闻方面的报刊时文。要求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包括文学,哲学,历史,科学著作等。这对提高学生的精神品质和文化修养是大有益处的。学生的精神品质和文化素质提高了,就会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想象力也会随之提高。

  2、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所谓“感”就是观察、感受;所谓“悟”就是体悟、思考。观察、感受是基础,体悟、思考是升华。“感悟”包括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对文学、艺术的感悟,也包括对现代科学思想的感悟。感悟既是情感的体验,也是理性的思考。没有情感的文章是苍白的,没有理性的文章是肤浅的。因此,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悟性。

  感悟自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可以陶冶学生的灵性。小至花鸟虫鱼,大至山川河流,非大自然不能陶其情,非大自然不能冶其性。回归自然,感受自然,就是回归人的天性。古人周敦颐从“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种形象中,悟出人之“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伟人毛泽东的“一唱雄鸡天下白”,是通过对鸡鸣的感悟,说明了黑暗必将过去,黎明一定到来的社会发展规律。朱自清的《春》确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他通过对春天花、草、风、雨的观察描写,提炼出对人青春的“新”、“美”、“力”的高度赞美的新的主题。教师的激发引导,可引起学生的广泛兴趣。有一位同学在家偶然发现了“蚂蚁搬蜻蜓”这一现象,他感到十分奇怪,一只蜻蜓的体积比一只蚂蚁的体积何止大上千倍,但极少数的蚂蚁就可以抬走一只死蜻蜓。通过观察、思考,他悟出了“团结就是力量”这一人生的哲理。有一次,我出了一道“由菟丝子所想到的”作文思考题,让同学们到种豆的田地里细致地观察并向老农们请教,了解菟丝子的性能。后来我们仅用一堂课的时间,让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同学认为:(菟丝子本身不含叶绿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它把根扎在豆子身上,靠吸取豆子的营养来养活自己而导致豆子的死亡。大部分同学最恨它,说它是寄生虫,剥削者,务必要斩尽杀绝。有一位同学却不以为然,认为可留不可杀,理由是:菟丝子是一种珍贵的药材,可以明目,滋肝,补肾,止泻。(因为这位同学的父亲是位中医)通过观察、思考这些感性材料,通过联想想象,一篇篇立意较新的文章脱颖而出,如《助纣为虐,死有余辜》、《发家的财神,救命的菩萨》(因母病欠债,后收购菟丝子而发富)、《它山之石,可筑我巢》(从菟丝子借助豆子的营养来养活自己,发展自己,使其家族千秋万代,源远流长这个角度联想到我们今天借助外国的资金,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经营方式来发展我国的经济)。从这个教学实践来看,我们领悟到,感悟能力的培养,促进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的发展,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创造力。

  感悟的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感悟自然,并且要培养学生去感悟社会,这是开拓学生的生活视野的重要途径。让他们了解自己所处的生存环境,增强社会责任感,还要培养学生去感悟人生,让他们去认识别人,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理想。

  3、原形启发,培养想象力

  所谓“原形”就是起启发作用的事物。人的创造发明,创立新事物的形象,常常受类似事物或模型的启发。鲁班从丝茅草割手得到启发,发明了锯子。如何提供“拟想”的原形是想象力训练的关键。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生活或学习中熟知的事物中选择具有启发价值的原形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4、创设情景,引发想象力

  创设情景是引发联想和想象的重要手段。情景的创设对表象的浮现起着重要作用。情景的创设要注意暗示表象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由此及彼地建立起表象之间的联系。我利用图片创设情景,展开学生的想象。“在除夕的年夜饭上,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窗外焰火绚烂,一个妈妈静静地坐着,女儿趴在桌子上,一脸失望,像是在等待爸爸回来。”

  请同学们根据图片的情景,爸爸去哪里了,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立意,基本分成两类:

  A 奉献型:爸爸是交通警察,春节加班保障春运安全;爸爸是医生,正在进行一台手术;爸爸是高铁司机,正在回家途中……

  B 怀念亲情型:爸爸生病住院,感悟健康时带给的欢乐;爸爸酒驾被拘留了,感悟遵纪守法的才能带来保障;还有个学生写爸爸去世了……

  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首推联想和想象。所以,作文教学必须紧紧抓住想象力培养的这根主线,才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打开思维的闸门,迸出思想的火花,创作高质量的作品。

  四、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寓教于趣,激发想象力

  兴趣是一种同愉快的情感情绪相联系的认识倾向和活动倾向,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形象美,在浮想联翩中感受意境美,从而激发学生丰富奇异的想象。所以,教师应多展示一些丰富多彩、奇特、有个性的教具,激发学生好奇,学生对语文产生感兴趣了,才会真正融入到课堂中,才会愿意全身心投入的去创作,自然而然就展开想象翅膀,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能在特别的情绪波动下,想象出特别的东西,从而激发出想象力。

  (二)留心观察,丰富想象力

  让学生多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会不断提高学生敏锐性,加强好奇心,为想象素材提供丰富的资源。要让学生在课外的时候多到外面走走,感受大自然气息,多用心去体会、理解周围发生的事物。如:水中的鹅、房前房后的树、窗外的景、街上的行人、同学的游戏、色彩斑斓的自然界、生活中一幅幅美的景色、有趣的场面让学生画下来或用照相机记录这美的瞬间。储存了这些生活素材为学生想象提供充足的源泉,运用起来就更加得心应手。

  (三)鼓励实践,延伸想象力

  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创造的源泉,学生新奇的想法来源于实践。有条件时候,可带学生去外出参观,让孩子欣赏自然美景,开阔视野,为学生延伸想象力提供丰富的沃土。

  (四)适时评价,尊重想象力

  让学生感到付出劳动具有成就感是学生进行再学习的动力。把优秀作品进行展览表扬,增强学生自豪感,激发学生好表现心理,期待能得到教师表扬而去认真学习,越学越好,兴趣就越浓。而对于后进生中有进步的也要及时给予精神鼓励或物质奖励,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五)融洽关系,稳定想象力

  在教学中,师生的情感是互相沟通的,互相感染的,教师要用自已丰富情感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首先教师应是一个闻道在先,学有专攻指导者,当你展现出渊博的知识和丰富内涵时,学生就会对你产生兴趣、崇拜、爱戴,也就“爱屋及乌”。其次,师生情感好坏直接决定课堂教学成败。爱学生是教好学生前提,也是学生有兴趣上好课关键。同时,对学生热情关怀必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爱中有严、严中有爱,这样学生才会喜爱他的教师,喜欢上他的课,即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也。”和谐师生关系自然而然会创造出愉快教学氛围,在这种气氛下,学生就能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教学,在和谐的氛围中他的想象资源就能源源不断的喷源而出。

  学生的观察力与想象,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培养和锻炼得到发展的。因此,在学科教学中应注意方式和方法,让他们明确观察的目的、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客观事物,在作文教学中注重想象力渗透,达到以培养和锻炼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目的。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初探小学语文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下一篇:三年级作文教学的策略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