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势,提高语文教学实效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0-07-25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内容摘要】

  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能利用丰富逼真的图象,生动形象的动画,优美动听的音乐,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可以解决常规教学难以解决的问题,更好地提高语文教学实效:一、设置良好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二、巧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三、巧用多媒体,提供丰富生动的材料。四、运用多媒体,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积极探索,努力寻求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最佳结合点,以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

  【关键词】多媒体辅助教学;语文教学;高效

  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能利用丰富逼真的图象,生动形象的动画,优美动听的音乐,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可以解决常规教学难以解决的问题。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走进课堂,正显示出无与伦比的优势。

  一、设置良好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老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所以,苏霍姆林斯基要求老师“课要上得有趣,要能激发学生的‘情绪区’。”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各种教具、学具、投影、电影、录像、录音等媒体,集光、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思维,彻底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例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结合课文内容,运用多媒体课件适时播放一段描绘海滩和海岛的美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有形,学生时而当“导游”,时而又当“潜水员”,探索海底的秘密,使他们看到了一望无际的海滩上到处是贝壳,还有大海龟;海岛上绿树成林;大海深处,无数的鱼儿穿梭不停,美丽的珊瑚千姿百态,仿佛听到了海底动物发出的各种声音,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思想高度集中,情绪十分高涨,其教学效果远远超过教师的讲解。这种教学活动自始至终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的情绪始终处于亢奋状态,求知的欲望增强,从而能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二、巧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多媒体的形象化和表现手法的多样化,沟通了语言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它可以变抽象为形象,变静态为动态。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运用的感觉器官越多,它们的作用发挥得越充分,那么知识就越容易被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许多教学内容涉及到一些事物和现象学生无法直接看得到,或平时经常看到但观察得不够细致,教师如能借助多媒体手段变抽象为直观、变静态为动态地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呈现事物变化发展过程,并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构成一个跃动的“思维空间”,就能为学生实现由形象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奠定基础,从而为突破教学重难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由静变动,生动悟意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插图,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但由于篇幅有限,立体感不强,这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生动悟意。如《小白兔搬南瓜》是一个由三幅图组成的童话故事,小白兔看到小黑熊骑自行车,怎么就想到不用扛南瓜的办法而改用滚动的办法呢?小黑熊骑车的画面是静止的,对于大部分一年级学生来说,认识上述这一点是有困难的。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可以设计小黑熊骑车时,车轮在转动的动画特写镜头,以及车轮滚动与南瓜滚动的比较,使学生也和小白兔一样产生一个类似的思维过程——脑子里想到的滚动这一形象,从而很容易就突破教学难点。

  2、化文为图,巧解难点

  课文内容是丰富的、多方面的,但有主次、难易之分。以往对于课文的重、难点,教师虽反复讲述、说明,学生听起来却是“如坐雾里”,目的自难达到,重点依然在,难点亦未克。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能把知识更多、更快地传授给学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还能变抽象为具体,加上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讲解,易于学生理解,从而突破学习的重难点。如教学《荷叶圆圆》第二自然段时,把这一段文字设计成动画效果的课件展示给学生:投影出示美丽的荷叶图片,一滴晶莹透亮的小水珠在碧绿的荷叶上调皮地滚来滚去,玩耍累了,闭上眼睛很满足地睡着了。之后出现想象画面:树荫下,熊妈妈在摇篮曲中摇晃着摇篮,熊宝宝在摇篮中香甜地睡着了。一阵风吹过,摇篮图片变得模糊,之后又转为清晰,这时,躺在摇篮中的不再是熊宝宝,而是可爱的小水珠。这一串连续的动画,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学生个个面带笑容,好奇地看着屏幕。这时,结合刚才的画面启发学生: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学生很快异口同声地答出:“摇篮”。通过课件演示学生获得了感性认识,在兴趣盎然中就理解了课文内容。

  三、巧用多媒体,提供丰富生动的材料

  语文科的知识包罗万象,有些知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些知识却超越了学生的认知范围,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只能凭借一本教科书,以“三寸不烂之舌”把自己“咀嚼”后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今,通过网络,教师可以很便捷地搜集到大量的信息资料,把网络上的语文资源充实到现行语文教材中,与课内语文教材相呼应、相补充、相促进,使教材更加完善,更富于立体化、多元化,更富于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如在教学《赵州桥》一文时,可以为学生提供卢沟桥、钱塘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等古今有关桥梁的图像剪辑材料,让学生了解到古今桥梁的设计特点,同时让学生了解到石拱桥是古代桥梁建筑的典范,在中国世界桥梁史上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然后再从课文中去了解赵州桥的设计特点。学生学起来很有兴趣,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能力

  1、运用多媒体,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借助表象在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多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表象,以激发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地去思索、创造的热情。如教学古诗《小池》这一课时,学生理解第一、第二诗句的意思后,播放配有音乐的动画课件,教师问:“如果你也来到这里,看到这样的景色会有怎样的感受?”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我会坐下来静静地欣赏。”有的说:“泉水慢慢地流着,树阴倒映在水面上,那景色可真美啊!我想拿照相机把它拍下来。”……让学生领会三、四两行古诗的意思后,再播放蜻蜓慢慢飞到荷花花骨朵上的画面给他们看,问他们有何感受。有的说:“那荷花还是花骨朵儿,就像一个娃娃在睡觉。”有的说:“那景色真美,小小的荷花蕾,像飞机一样的蜻蜓,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使人看了还想看。”这样利用多媒体在教学中展示出一幅幅美的图画,给学生营造出一块想象的空间,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在审美阅读中,作为审美对象的课文要引起学生的审美感受,就必须最大限度地消除认知障碍,因此,教学时巧用多媒体可以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使学生目观其形、耳闻其声,形成相应的审美心理。如《瀑布》一课,若单凭语言文字和课文插图,学生很难领会到瀑布声和形的雄伟壮丽,教学时,可利用计算机对课文相关内容进行捕捉、剪辑,制成动画片,加上配乐诗朗诵。这壮观的景象、优美的乐曲、声情并茂的朗读,使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他们全神贯注地听朗读,尽情欣赏雄伟壮丽的瀑布画面,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接受了自然美的沐浴,产生了强烈的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这里多媒体的动画功能发挥了独特的优势,取得了学文、悟道、审美的三大功效。

  3、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是在学生感受美的基础上,教师引导他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对生活的构思、加工、提练、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并通过自己的口或笔表达出来,这也是语文教学读写训练的要求。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借助多媒体的播放功能,让学生以直观为线索进行启发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美。教学古诗《望庐山瀑布》时,在学生理解第一行诗句后,播放配有优美音乐的录像,学生边听、边看、边想。教师问:“如果你置身在这般景象中会有怎样的感觉?”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香炉峰上的团团雾气,在阳光中变成了紫色的云霞,啊,多美的景象,我仿佛漫步在烟雾缭绕的仙境中。”在让学生边看壮观的瀑布边展开丰富想象的同时,教师提问学生:“你们觉得眼前的瀑布像什么?”有的说:“瀑布从高高的山上奔腾而下,仿佛一条白色巨龙从天而降。”有的说:“这长长的瀑布像天上仙女手上挥舞的银纱,美极了。”实践表明,运用多媒体的播放功能在教学中展示美的对象,能使学生从中体验美、发现美、表达美,创造想象出一幅幅美的画面。

  综上所述,灵活运用多媒体,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充分体现“寓教于乐”的思想,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培养各种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积极探索,努力寻求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最佳结合点,以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联系生活开拓作文才路    下一篇: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体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