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英语论文

英语课堂游戏的重要性

所属栏目: 英语论文  更新时间:2020-07-29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

  在当今中国的现有条件下,大多数中小学班级的容量大,现在的语文教学单靠教师的说教往往忽视了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地强调集体的组织形式,学生“说话”的机会就相对减少了。面对上述原因,我们有必要采取行动,探索如何上好语文课堂,小组活动便是一个非常好的形式,是组织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好形式,也是语文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活动方式,同时也是语言最本质的交际功能的体现,是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这在课堂教学中被广泛运用。而课堂上学生小组活动就可起到这个作用。这篇文章就小组活动在语文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语文课堂;小组活动;问题;对策 一、小组活动概述 (一)小组活动的定义

  首先,“小组活动”的本义不是分解教学的任务,而是引导学生对学习问题进行讨论的组织管理方式,因此,“小组活动”的目的是以“小组”的方式组织学生“讨论”。在现代教育理论中,以学生为本位的观点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往往需要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为了在规定的或者可能的时间内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之中,让每一个学生在讨论过程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分组就成为一个理想的组织策略。

  其次,“小组活动”讨论的本义不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分析、归纳、总结、演绎等思维方法,提高学生自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因此“小组活动”必须有值得讨论的问题,且“问题”的难度应与学生本身的知识面、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相适应。这里反应的问题便涉及到一个值得被关注的问题: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这是制约“小组活动”是否成功的两个关键因素,也是影响“小组活动”效果的一对不可分割的矛盾。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时,教师应对以上这一对矛盾进行全面的分析,科学地论证“讨论”的可行性,合理地把握“讨论”的重心,做到处理问题的合理,学生学有所获。 (二)小组活动的形式

  1.小组竞赛

  竞赛的目的是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竞赛的形式有听写词语、讲故事、演短剧、等。竞赛的内容有单次成绩赛、累计成绩赛、语言表达能力竞赛、速度竞赛等。

  2.小组互测

  在完成一个阶段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小组成员可以互出试题测试对方,目的是检查学习效果,提供具体的反馈信息。教师必须及时去指导检查,以保证检测的质量。这种检测的目的是增强反馈的作用,测试成绩不列入总分。但为了激励学生争取好成绩,可以由教师命题进行另一次终测,评出达标的组或未达标的组。

  3.小组帮差

  这是一种有利于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形式。在小组完成学习任务时,让全组学生共同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如果教师有选择地将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按比例混合编排组别,其作用效果是更好的。

  4.小组交流

  在小组成员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从全组报告自己的学习成果中得到反馈信息,进行校正性的复习。在交流过程中允许学生相互对答案、交流做题方法等,但随后应该辅之以独立完成的校正性来进行强化性的练习。

  5.小组对答

  在小组活动中,一人提问其他人进行抢答,然后轮流换班,或者组员两两对答,轮流进行一问一答。在问答过程中,提问者应对回答者的答案做出评价,允许回答者做更正性的第二次回答。小组问答可以促进理解、思维和记忆,这有利于提高理解性内容和记忆性内容的学习。 (三)小组活动的特点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活动是学生完成独立与合作的活动。每个学生都是学习活动的主人,积极主动的创造者和协调者。教师逐渐从传授者转变为指导者,观察者或参与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讲解小组活动开展的发放和要求学生在积极开展活动时所需运用与掌握的语言知识。

  1.以学生为主体

  小组活动的主要特点,它是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每个学生都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人人参与,相互合作,共同发现,共同解决,共同实践,相互影响,相互启发。这里学生的角色是从“配角”转变为“主角”的,而教师所起的“主导”作用,它表现为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自己所掌握的语言知识进行语言方面的实践,协调好各组员之间的关系,并且观察并记录学生运用语言所暴露的弱点,以便作为我们日后改进教学的依据。

  2.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同时,在每次开展活动之前,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活动,安排好活动的每个步骤,预测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这是小组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

  我发现,小组活动中的合作学习对基础较差,有自卑心理的学生是有帮助的。在小组活动的合作学习中那些平时不敢在全班级面前发言的学生愿意在小组里面与其他同伴交流,会在小组中得到同学的赞赏或者得到同学的帮助意见。通过交流,基础差的学生得到了较优秀学生的帮助从而得到了提高,原本心理内向的学生也渐渐对自己和自己的想法树立了自信。最终学生们都敢于大胆地展示自我,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学生之间要学会合作

  每一个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都要学会合作。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类谁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在人的发展中没有一种发展是与别人无关的。从小培养学生与人共处,相互合作能力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小组活动的合作学习是开发人工智能的有效方式。组内成员都有责任保证组内成员都掌握教学内容,只有组内每一位成员都掌握了,教学任务才算完成了。因此,每位成员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学生间互帮互助,互相合作。学生在交流信息,分享成果时,团体合作精神得到了培养。 二、语文课堂中小组活动的实施方式

  小组活动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简便、有效的操练方式,这些活动主要可以在以下几种教学步骤之中体现。 (一)复习阶段

  每堂语文课前,教师都免不了与学生进行日常的对话。一般都是先有老师提问,现实做出正确反应。这样一来,只能检验现实对特定语言的掌握,而不一定能体现现实运用语言的能力。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多运用语言的机会,创设了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二)呈现环节之后

  在呈现新的语言项目后,就转入操练这一环节,目的是帮助学生熟悉新的语言项目的书面和口头形式。此时的操练难度一般不大,以教师控制式的机械性练习为主。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图片、幻灯、实物、提示词等指挥学生进行练习,这时最好穿插游戏,如果内容简单的话不必让学生先准备,反之,事先做些准备,直接以快频率的方式让学生一对一的,一问一答地进行下去,学生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口头表达,很快的掌握新的语言项目,这样做的特点是节奏快、密度大、频率高,使学生在紧张热烈的气氛中兴趣浓厚,人人参与,差生也能跟得上。 (三)练习阶段

  练习阶段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新的语言项目的理解,巩固新的语言习惯,为在实际中进一步地运用做好准备。练习的内容应该具备一定的难度,学生在问答时有较宽的选择余地,这时适宜穿插“对练”或“组练”方式,用几分钟时间让学生看图、看物问答,模仿对话,表演课文对话等等。教师要巡视监听,对有困难的“对”或“组”进行必要的指导,充当“助手”或“引导者”的作用。练习结束后一定要抽查几对或组当堂表演,以了解练习情况,并对表演出色的组进行适当的表扬,以鼓励学生的积极性,这个阶段的特点是节奏放慢,频率放低,但密度大,气氛活跃,学生参与意识强,有利于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四)巩固阶段

  这个阶段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多种模拟日常生活的背景中,运用所学的语言解决实际问题来体现语言的各种功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作答,答案是多种多样的,不可预料的,学生的自由度较大,有充分发挥创造的机会和余地。这时候最好以“组练”方式,如进行角色扮演(一般用学生真实姓名为好)、会谈、讨论解决难题、补充想象性结尾、模拟采访、拓展对话等等。教师要提醒学生结合课文中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注意人物的身份和具体的场合。教师往往扮演裁判、评委的身份。这时的特点也是密度大、气氛热烈活跃,学生们有充分发挥、表现自己的机会。随着课堂语言实践量的增加,学生获得了充分的语言实践的机会,为获得“为交际运用语文口语的能力”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小组活动通常贯穿在以上三个教学步骤中,然而,教无定法,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三、语文课堂中的小组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语文课堂中的小组活动存在的问题

  1.表面繁荣,内部起哄

  课堂喧哗确实表面繁荣,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常出现较大的噪音,每班都由十几个小组,这样的会互相影响;组内分工不明确,个别成员在说,大家都只是一味的听,未达到互交流共促进的目的;还有个别组,组长组织不到位,有跑题现象并且拉不会来,更有甚者觉得这些与自己无关,于是自己干自己的事,这样就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其后果必然是学习效果的低下。此时,教师需采取某些措施来改变这种状况。

  2.时机不当,不根据实际情况

  时机不当,偶尔小组交流过于频繁,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开展,如:在教学内容过难或过易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在适合学生全班教学或教师引导的地方组织小组探究,甚至在一节课中安排了多次小组合作学习,结果收效甚微。可能促成学生对小组讨论不严肃,无形中形成不良的习惯。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教师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内容,比如教师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问题,学生的质疑等,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并且,一节课中合作学习次数不宜太多,以免随意性与形式化。宁少勿滥,注意抓住契机。

  3.组内气氛不和谐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组员之间有时不能友好地相处。这主要是由于合作学习小组中的学生彼此不同的,他们在性别、学业成绩、能力、背景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这一问题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解决。刚开始,学生可能会对现有的分组不太满意,但当他们得到他们小组的第一次小组的分数后,就会意识到他们是一个整体,有一种“荣辱与共”的关系,必须合作才能成功。再加上教师的引导,尤其在评价过程中可以多从合作、团结的角度出发,慢慢地,他们就会和睦相处了。这也是保持小组相对稳定性的意义所在。

  4.时间不足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是教师呈现问题后未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或者不到几分钟就叫“停”。学习是建立在个体需求的基础上的,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合作学习才能有坚实的基础,这样的合作学习才会有成效。否则,在学生对问题还没有形成独立见解之前就急于讨论,由于学生的思维还没有完全打开,就容易被别人的观点同化,造成人云亦云的现象。所以,在合作学习前,特别重要的是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以便独立思考。 (二)语文课堂中的小组活动的解决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在课堂小组活动实施过程中,确定适宜合作学习的教学任务和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应考虑两方面:

  1.考虑合作的必要性

  合作学习要处理的是个人力量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合作学习提高个人能力,使学生逐步体验到大家友好相处、合作的威力;其次要考虑合作的可能性。如:方法不确定、答案不唯一的开放性内容,一些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例如,一节课各种不同形式的输入,最后想以一个综合性的动手拼图并描述的活动,不可能让没为同学都有表达机会,通过分组展示的方式输出,这样使每一位同学都得到了锻炼,并且能激发他们的小组合作精神。

  2.注重调动小组活动的兴趣

  在按照学校的高效课堂规范实施的同时注重调动小组活动的兴趣,学生兴趣高涨,积极主动的参与,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他才会思维活跃,善于思考,并且愿意与小组的成员积极配合,较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尤其是对那些基础较差的同学,如果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小组合作时,他们滥竽充数,只是等待别人的答案,甚至会出现违反纪律的行为。这样的小组合作只能是流于形式,根本达不到任何目的。

  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很多,如教学内容的选择,在上面已经提到,一定要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并且小组活动之前,为了增强活动的目的性,教师一定要提出明确的活动目标。也可以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积极开展组内和小组之间的合作与竞争,让学生在竞争中自觉完善自己。在竞争时,教师应当时刻做好记录,对学生及时进行鼓励和表扬,增强他们的信心。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在课堂上的运用,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恰当合理的评价也是必不可少的,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只有真正把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才能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 四、语文课堂中的小组活动的意义 (一)小组活动是完成各种任务的有效手段

  小组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方法,是促进学生养成良好语言习得的有效手段。经过研究表明了小组活动更多地体现了在课堂上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实践证明,小组活动有利于减轻学生在学习语言时胆怯、怕出错误等心理障碍,使他们对学习有了更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语言练习时间和机会。在任务型教学中,小组活动又是完成各种任务的必要手段。 (二)提供了大量的向其他同学学习的机会

  对绝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课堂就是学习的语言环境。学生在课堂上不仅从教师那里学语言,而且还可以从其他同学那里学。实际上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自己,也就是说是学生间的相互学习,有时候学生不敢对老师说,却能对自己的同学说,而且小组活动范围小,就是说错了也没有多少人知道,使得学生敢说、敢做。小组活动也使学生明白了学习是互相的、平等的,只有互相学习才能共同提高,只有互相学习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增加了课堂的密度和广度

  语文课是一门学习语言的课程,更是训练自身能力的课程。许多知识和能力的掌握不单单是靠听教师讲出来和教出来的,更多的是由学生自己本身“练”出来的。由于小组活动范围小、学生少,所以就加快了教学的节奏,加强了训练的密度和广度。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练的形式,有节奏地让学生去练习。无论学生成绩好、差,都能够保证人人参与。如果学生在参与活动时被一种积极的情感所支配,这有利于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学生在一个近似一个自然的语言环境中运用掌握的语言进行交际,可以达到学习语言的目的。小组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是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活动方式之一。学生具有爱说、好动、爱表演、爱模仿、羞怯等特点。在小组活动中,教师应把教学的要求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愿望,给学生提出多种运用语言的任务并提供其语言结构,加强学生在完成任务中语言实践的机会,提高课堂上气氛的活跃度。另外如果学生们想在课堂上更好的表现自己,他们在课前、课后就要去积极准备和思考,这样不仅大大增加了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课堂学习环境以及语言的输入产生积极的影响,使课堂教学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课堂小组活动在课堂上营造身心愉悦、活泼的学习氛围,不失为一种较好的、简便易行的教学形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一堂英语课的成败的关键是课堂小组活动组织的好与坏,它来自于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创造,它在课堂上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 总结

  总之,语文课堂中的小组活动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活动形式,催化了学生有意义的语言运用,创造了一个有利于学生语言习得、内化的支持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要通过课前的精心准备,小组活动时的有效督导,使学生真正成为主动积极的学习者,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活动中的主体。教师要适时运用小组活动的形式,抓住恰当的时机,让各个小组进行优化组合,并在适时的时候恰当点播、组织、指导,这样一定能对我们的教学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并且能极大的激发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之成为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大大的提高了我们的课堂的效率,是一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手段。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如何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创设情境教学    下一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情境设计的调查分析报告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