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物理论文

浅谈初中物理的演示实验

所属栏目: 物理论文  更新时间:2020-07-3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学要有发展、科学要有突破,都必须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物理学离不开实验,物理的课堂教学更离不开观察实验。课堂演示实验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建立物理概念、验证物理规律、归纳结论、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等都需要老师进行清晰的演示实验。通过演示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索精神以及良好的学习方法。

  作为物理老师,都是十分注重课堂上的演示实验的。但,由于学校设备设施建设的欠缺、实验设计的合理与否、自身准备的不足等原因,造成实验演示时效果不明显、数据误差较大或大多数学生不能观察,从而使物理知识的传授造成障碍,多次的实验不成功,甚至会使学生对观察演示实验的兴趣下降。曾见到过:老师在讲台上大汗淋漓地忙着演示,学生却在台下说笑、讲闲话。

  其实,如果我们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注意实验操作上的一些细节,在现有的设备设施的基础上,也是能做好演示实验、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的。可以说,在实验过程中,有的细节能决定着实验的成败。下面就我在教学过程中,对有的演示实验的预设与生成、操作与技巧的细节上的问题,与同行们分享一下,说明细节问题的重要性。

  一、提高演示可见度的细节问题

  所谓演示,就是老师台上操作,学生台下观察。老师操作了,学生观察不到,这是瞎摆弄、白忙活,浪费时间。学生观察不了,倒不如不做。演示实验的可见度是影响实验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考虑可见度的因素越全越好,实验现象越明显、产生的视听冲击效果越强烈越好,教学效果就越好。由于我们农村中学条件的限制,很多的学校没有暗室;或者说,白天上课时,课室的遮光效果不好。这对于我们演示光学实验是很头痛的,实验做了,很多学生并不能观察得到。例如:在做“光的反射”实验,我们通常是直接用手电筒照射小镜子,反射的光照亮目标,我们只能看到光经镜面反射后投射出的光斑,无法清楚看到光的入射路径和反射路径。做“光的折射”的实验也一样,光从空气折射入水的路径也不易观察。其实,我们只需在细节方面下点功夫,就会大大增加实验的可见度。实验中,用激光笔(发红光的)代替手电筒, 把镜子固定到透明水槽的底部,加入清水,再在清水中滴入牛奶,让激光笔的激光斜射入掺入少量白色牛奶的水中,就可以看到清晰的、真实的光的传播路径,直观地得出光的反射定律、折射规律,这样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观测性,学生便于观察,学习兴趣也随之提高。又例如:在进行演示“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的实验时,大多数老师普遍反映,实验很难成功,就算成功了,大多数学生也不能观察到实验现象。原实验是这样的:在烧瓶装少量的水,用带玻璃管的活塞塞住瓶口,用打气筒往烧瓶打气,直到活塞被冲出,让学生观察瓶内现象。如果实验成功了,学生就会观察到瓶内出现“白雾”。实验难成功、学生不易观察到现象的原因是:1、烧瓶是玻璃,老师都有顾虑,不敢将活塞塞得太紧;2、瓶内水的蒸发量少;3、少量的“白雾”出现是一瞬间的,且与玻璃瓶颜色接近。我对这实验的一些细节进行了处理,大大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也增加了实验的可见度。针对第一个问题,我选择了用塑料瓶,这样就可以放心对它加压了;对于第二个问题,我在水里滴入了一些酒精,比例约为5:1,目的是提高瓶内的蒸发量;对于第三点,我选取了带点颜色的瓶子(要淡点的)。经过我对上述的处理,由于增加了瓶内的气压,从而使瓶内气体对外做功多了,加入了酒精,瓶内气体多了,使形成的“白雾”的量增多,加上用了有颜色的瓶子,使“白雾”更易现形,大大提高了该实验的成功率和可见度。

  二、对实验进行改进,提高实验成功率的细节。

  课堂上老师做演示实验的成功与否,不止对教学效果有影响,还会影响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印象,造成学生对观察物理实验的兴趣下降。一个成功的实验,会使学生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激发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所以,在做演示实验时,我们一定要努力提高演示实验的成功率。实验过程中,处理好一些实验细节,就可以提高实验成功率。例如:在做“对物体做功,使它内能增加”的实验,教材是这样进行的:在一个配有活塞的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发生的现象。这个实验不易做,很多老师不做或做得不成功。究其原因:1、很多学校没有硝化棉,(以前是用乙醚的,现在已经不提倡用);2、空气压缩引火仪严重老化,活塞漏气。我对该实验进行了以下的改进:没有硝化棉,也不使用乙醚(有毒),用撕下火柴盒一边的摩擦层,再在上面放上几根火柴头的粉末,将它放入玻璃筒的底部。然后在活塞处加少量的固体黄油,进行实验。由于火柴头上主要含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硫磺,火柴盒摩擦层含有红磷,燃点低、燃烧剧烈;在活塞涂了黄油后,使橡胶能恢复其弹性,防止漏气,实验成功率就会大大提高。还有,演示“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实验,也是很难取得成功的,原因是:放在支架上的棒,如果你选择半径小的,受力时很难转动。选半径大的,棒又会变重了,与支架的摩擦力增大,棒也不会动。于是,这个实验不少的老师都对它进行了改动,如将线圈放入碲形磁铁里再通电,让学生观察线圈受力摆动。这样虽然也可说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但比起能让学生观察到导体在支架滚动,总觉得缺少了直观、生动。我尝试了不用铜棒,在家里找来了用作烧烤的锡纸,将它包在空心的圆珠笔芯上。这样既保证了能导电、半径够大,又可减轻了重量。做好这一切,进行实验时,果然能清楚看到圆筒在支架上滚动了。其实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在进行演示“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的实验时,如果我们用橡胶棒和玻璃棒做实验,由于它们太重,很难观察到吸引、排斥现象的。我们可以用空圆珠笔芯代替橡胶棒,空心玻璃管代替玻璃棒,使到重力减少了,实验自然就成功了。

  三、精心准备,注意细节,减少实验失误。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的老师按照实验要求,也备齐了实验所需器材,但一到课堂上演示,就任凭他怎摆弄,就是不成功或达不到该有的实验效果,怎么回事了?很多的实验,并不是找来器材就可以做的,实验前的有些细节我们要处理好。在学习“摩擦起电”这一课中,为了演示带电体的性质,有的老师将玻璃棒、橡胶棒分别放在绸子、毛皮上反复摩擦,然后靠近纸屑,却吸引不了纸屑,或吸引得很少。实验操作是没错的,问题在那里?其实,每年到上这节课时,时间大概在九月底。虽说已经进入了秋天,但由于我们南方的雨水充足,空气比较湿润,玻璃棒、橡胶棒摩擦带上的电很快会被空气和人体导走。还有一个原因是:绸子、毛皮放在实验室,时间久了,很潮。所以,在做这个实验时我们要处理好以下的细节:1、先将玻璃棒、橡胶棒、绸子、毛皮都放在太阳底下曝晒半天;2、上课时,多带一个电吹风,开始实验前再吹吹,进行驱潮;3、实验时,带上手套;4、动作要快。做足这些工夫,这个实验会取得很好的效果的。再有,进行电学的很多实验,我们都需要用到演示用电路板。不少学校的器材已经很旧的了,如果就这样从实验室搬到课室进行演示实验,结果往往是这样的:灯泡亮一下,就灭了,用手随便按按,又亮了;灯泡闪烁过不停;测电流、电压,发现数据常发生变化。。。。。。其实,我们的老师都明白,这些都是接触不良造成的。我们在开始电学实验前,一定要提前把我们的电路板弄得严严实实,不许有一点纰漏。我们实验前要做到:1、检查电池盒,看看两端的卡簧有没有弹力、有没有生锈;2、检查线插、插孔,看看有没有锈;3、检查开关的闸刀、接口;4、检查灯座;5、用砂纸将有锈蚀的地方都打磨干净。将这些都做好了,才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减少实验数据的误差。

  在教学实验的过程中,只要我们能把细节都抓好,实验就能取得成功,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创设教学情境 提高学习效率    下一篇: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