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体育论文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策略探讨

所属栏目: 体育论文  更新时间:2020-08-02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  要新中国成立至今,国内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已呈现显著进步,如器材设施、体育师资和体育课程等内容的健全,使之为社会主义下体育人才的培养创造条件。然而,和城市学校体育现状相比,农村学校体育教学仍面临诸多苦难,以新农村建设、城乡协调发展为背景,是目前我国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新思路。对此,本文侧重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策略加以探讨。
关键词:新农村;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策略
 
农村人口身体素质,作为中国梦、小康社会建设的最终目的,备受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同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课题的提出,侧重强调现代化背景下新农村建设的意义,特别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中,明确“城乡一体化”、“农村文化事业”及“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内容,不仅可强化新农村建设力度,还可提高农民整体健康水平及素质,为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构建夯实基础。
  •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必要性
人口健康作为社会发展的金指标,倡导“城乡一体化”、“构建和谐社会”、“大力发展三农”等政策,不仅要求全社会将侧重点集中于政治、社会和经济建设的角度,还会增加社会对体育事业的认可度。纵观国内历史,我国既有被称为“东亚病夫”的屈辱,还存在食物缺乏、自然灾害频发等问题,而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和国民体质密切相关。对此,实现新农村学校体育建设,是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组成核心。
目前,城镇居民已全面认识到健身运动对自身、城市发展的意义,这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健身场所建设存在密切关联。再者,随着市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运动宣传已呈现多元化传播,如媒体和数字移动终端等。然而,在农村地区,特别为边远地区,农民建设尚未得以重视,且农村体育场地及相关设施也被遗忘角落。此现象的出现,和农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方式存在关联,在日常生活难以达到满足的情况下,健康问题难以受到关注且认可。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比例占据50.32%,而农村体育是全社会体育事业的组成核心,即强化新农村建设且以此为前提,是倡导体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否则将会使农村健康呈现纸上谈兵的状态,更不利于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1]
  •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现存问题
  • 经济水平不均衡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地区呈现翻天覆地的改变,即在个别地区中,以摆脱贫穷困境,逐渐过上富裕的日子。然而,农村与城市、中部与西部地区间的经济差距,仍是阻碍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体育经费不足、农民健身意识较差,甚至在偏远地区还处于为吃穿住奔忙的状态,在温饱尚未解决的条件下,难以施行体育锻炼。由此可见,经济水平不均衡,是目前农村体育发展的根本致因[2]
  • 体育设施不完善
随着政府部门体育经费投入力度的增加,农村学校体育设施已呈现全面改善,如健身器材、体育场馆等基础设施的构建,有效满足学校体育活动的需求,更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但是,部分学校出于对教学设施保护的目的,只在特定条件下开放体育场馆,而部分体育教学活动仍以露天形式为主,如立定跳远、跑步等。该种现象的出现,不仅使学生难以养成正确的体育锻炼习惯,还会削弱其体育积极性,继而不利于农村学校体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 师资队伍尚未健全
针对农村学校体育现状,可知师资队伍尚未健全,是目前阻碍学校体育发展的关键。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加以阐明:一是体育教师缺失,国内现有体育教师虽已接近50万人次,但农村学校体育教师不足5万,而在包含9亿人口的农村地区,各学校拥有的专业体育教师数量可想而知。二是专业人才的流失。城镇化进程虽呈现持续推进的状态,但农村专业人才的流失,使老弱病残成为农村人口的主力,而作为全社会体育事业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倡导者,农村地区各类问题的存在,使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面临严重阻碍[3]
  • 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几点建议
  • 全面优化农村学校体育基础设施
对于农村学校而言,若要为自身体育事业的发展谋求生存之道,则应借助新农村建设的思考,在充分掌握各项优惠政策的同时,最大程度上改善、优化农村学校体育基础设施。对此,笔者建议可从以下四点加以探讨:其一,有效利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政策,以优化学校体育场地、体育器材为目标,最大限度上将“健身工程”坐立于农村学校,为村民、学生提供体育共享资源。其二,通过和农村土地规划政策的融合,适当扩充学校面积,以此为学校体育建设夯实基础。其三,合理运用水利电力、民政、广播电视及卫生文化等部门的政策,辅之学校饮水改善、卫生条件改善、信息网络建设等方式,将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意义落实于根本。其四,农村学校、地方政府应实现和国际间的接轨,以强化和国际组织间的沟通为目的,逐步施行“青少年健康、营养”等项目,用以健全农村学校体育基本条件。
  • 加快“标准学校”建设
体育场地、器材、相关设施的不足,作为阻碍国内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瓶颈,解决此类问题,是保证农村体育快速发展及建设的根本。从源头上来讲,农村学校基础设施不足,是由政府部门体育经费导致,使过多学校办学条件呈现不成熟的状态。对此,农村学校建设时,只有满足相关标准,方可在保证基础条件健全的情况下,杜绝上述问题的滋生。而“何为标准学校具备的条件”是目前政府部门思考的焦点,例如:日本在上世纪60年代曾规定:新建学校应同时具备体育场、室内体育馆、游泳池,此做法已基本改善日本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缺乏等问题。对此,笔者建议政府部门应大力组织相关人员,全面施行“国家标准学校”相关政策,以法律强制性的方式,保持国内教育事业的均衡性。特别实在农村学校,体育器器材的配备,应由教育部门统一订购和分配[4]
  • 构建“帮教”机制
对于学校体育教育而言,发展不均衡是目前城市教育、农村教育显著特点。即体育师资、场地器材、体育思想等层面来讲,农村地区远落后于城市。但是,新农村建设中“城市反哺农村”理念的提出,为农村学校体育建设带来新思路。由此可见,若要在短期内施行农村学校体育建设,则应做好和城市学校间的互动交流,以构建“帮教”机制为导向,为农村学校提供体育资源和师资培训等帮助,用以加快城乡学校间的互动。除此之外,教育部门还应拟定有利农村学校发展的政策,如体育经费、场地器材建设应倾斜于师资尚未健全的农村学校,以此保证城乡学校体育发展的均衡性。
  • 强化师资培训力度
针对农村学校体育事业,其工作往往和体育教师密不可分,构建思想素质过硬、敬业精神充沛、业务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是目前农村学校教育工作的焦点。即党和政府应全面推行基层教师培训计划,通过县市各级教育部门的组织,以多渠道的方式提高农村学校体育师资整体水平,再借助新课标的施行,拓宽教师培训渠道,如配合体育部门、卫生部门等相关部门,对体育教师施行专项培训。另外,教育部门还应通过网络平台的创建,鼓励教师以网络化的方式完成远程培训,再融合班主任培训、兼职体育教师培训等方式,最大限度对各类人力资源加以运用,以此将农村学校体育师资培训的作用落实于根本[5]
结束语
总而言之,农村学校体育作为全社会体育事业的核心,其建设工作刻不容缓。若要将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意义落实于根本,则应以多渠道的方式,引导学校、村民和学生摒弃传统体育思想,借助对健身知识的融合,将其提高到全民素质的新高度,以便能够满足农村多元化文化需求。另外,农村学校更应以自身的角度入手,将健身运动逐步扩散到整个农村地区,使其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来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农村学校如何上好体育课    下一篇:阳光体育中的小学教育作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