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情境的创设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0-08-03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教与学的过程变成师生间参与“情境、活动、体验、探究”的互动过程。因此, 如何创设数学学习情境就成为教师备课、上课成败的关键。问题源于情境,如何有效创设情境,从而激励小学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对学生学习数学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巧妙地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源于情境,如何有效创设情境,从而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

  如在学习“1—5的认识”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了一个“去动物园”的情境: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大象、小鹿、犀牛……悠闲地漫步在草地上,天上小鸟在飞、白云在飘,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观看动物。同学们真的好像来到了动物园,非常兴奋,教师问:“你看到了什么?”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看到了羚羊,有的说看到了大象,有的说看到了犀牛,这时一个同学说:“我看到了2棵树。”教师表扬了他:“你真能干,不仅看到了树,还会用2说出树的多少,你能带领大家一起数数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都能用数来表示所看到的事物,在愉快的参观中,“1—5数的认识”这个主题也随之展开。

  教师在“动物园”的情境创设中,目的比较明确,体现了以下的价值:1、把学生引入到了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学生情绪积极,自然地生发学习需求。2、通过自主、开放的观察、交流和相互启发,使学生主动经历了从具体事物逐步抽象出数的过程,学生在这个情境中经历和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而不是直接获得结论。3、在这个情境中,认数、数数都成了十分自然、有趣的活动,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感均得到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二、引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且情景设计要新颖,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学生感到亲切的情境。

  如通过“小猪帮小兔盖房子”学习“比多少”。让学生觉得日常生活中充满了数学问题,对数学知识感到亲切可信,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动机。另外要选择与儿童生活密切联系的情境。例如:通过在站台上车、下车的人数来学习加减法。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最容易产生兴趣,如果发生在身边的事情能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就不但能激发兴趣,而且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小学生具有好胜、好强的特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适时创设竞争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学生探索兴趣和独立思考习惯的有效途径,适当的良性竞争,可促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意识,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独创力。只有对学生点滴的创新给予及时的表扬、肯定、鼓励,才能激发学生创新学习的热情,逐步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能力。课堂教学中问题情景的竞争性,从形式上,可以是小组内同学间、小组与小组间;从内容上,可以是小组内、小组间对问题解决的竞答,或小组内、小组间的相互质疑,也可以对练习完成的质量、速度或某一问题处理深刻性的评价等;从情景创设的方式上,可以由教师创设,也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提出的。

  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与探究

  好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是激发学习兴趣,萌发求知欲望,启发认知,激发学生参与的有力措施。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创设出一种学习环境,在学习环境中诱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从而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与参与热情。小学生的理解、记忆还建立在学生的直观操作、动手实践上,所以,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操作活动,耐心引领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悟、思考,从而揭示规律、掌握知识。只有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自我探索获得的知识,才会根深蒂固地扎根在脑海中。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中“三角形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时,教师并没有直接出示这一结论。而是先设置冲突,三根小棒是否都能围成三角形?然后,给出三根小棒,让学生试着围一个三角形,通过尝试,学生发现围不成三角形。那三根小棒的长度有怎样的关系才能围成三角形呢?接着,教师给出9厘米、6厘米、5厘米、3厘米的四根小棒,让学生动手操作,任选3根小棒围一围,看一看,选择哪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通过操作,学生发现,只有当两根小棒的长度和大于第三根小棒的长度时,才能围成三角形。至此,很自然地得出了“三角形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结论,并且深刻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只有让他们在操作中自己去探索、发现,才能理解深刻,有利于掌握知识内在、本质的联系。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的情境,要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学生探索性思维活动。当然,情境的创设并非信手拈来,情境需要准确地把握教材和学生,并且使情境创设常变常新。只有这样学生积极性才能得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才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如何在数学作业批改中巧用评语    下一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探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