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美术论文

让崭新的教学理念载入美术课堂

所属栏目: 美术论文  更新时间:2020-08-1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美术学科自身也悄然变化。一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门类、形式和材料,另一方面美术学科内部各门类之间也彼此联系,相互融通。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日渐凸显。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相应的转变。以往的教学一味地争论“所画的苹果‘好不好’与‘像不像’”的问题,只会耽误前进的步伐。如今,在我们走进课堂之前除了教科书、教具和教案之外,还应该带些什么?教学中,我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根据不同的课型选用恰当的手段,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发展学生的基本美术素质

  小学的美术课堂,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欣赏课时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的课型,这就要求有助课堂教学的相关信息准确、丰富、有针对性。可以倡导学生在课前收集资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容量丰富、简便快捷、易于操作的特点,集中输入本课的资料,便于课上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如:小学美术第十册的欣赏《中国古代建筑》可以运用POWER POINT制作课件来欣赏故宫、长城、天坛的图片和视频,了解建筑艺术的魅力。这样,通过计算机对图像、文字、动画、声音等信息加以处理,组成了图文并茂的演播系统,进行试听一体化的形象直观的教学优势,弥补了传统审美教育的不足,给学生以全方位的试听冲击。接下来,由学生展示各自收集的资料,可以是古代的也可以是现代的、西方国家的建筑资料,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简要评述。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对美术的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对优秀的传统艺术的热爱,对世界多元化艺术的宽容和尊重。进而形成基本的审美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做细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堂教学应特别重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发散性,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成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在讲授《形的重复》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灵活掌握平面构成中“重复”的规律,我运用POWER POINT制作课件来演示“形的重复”的基本变化形式,进而引出骨骼线的种类。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获得新知。为及时巩固新知并做到了举一反三,课件中我设计了“脑筋急转弯”练习题,让学生看一看再想一想、做一做,此形式的“形的重复”还能变化成什么?同学们都积极回答问题,都期待着大屏幕上出现自己想看到的答案,各个跃跃欲试、思维活跃。

  三、走出学科本位,走入学生生活,熔入社会大课堂

  在《设计手抄报》的教学中,我采取了联系时事,讲练结合,层层深入的教学思路。先引导学生说说时下社会的热点话题,于是,针对当前“地震”灾难进行了环保主题小报的设计,同学们从收集文字资料、插图、美术字入手,在学生对报纸的基本设计常识基础上,教师再点播页面外观的设计要求和版式问题、文字排列的方向等细节问题。如此,层层深入,使学生有条理的进行每一项工作。在此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和多样性,力争每张小报都能体现每个人的设计风格,表达各自的审美观点,同时,将“手抄报”灵动变化一下,发展一下,由传统的手绘发展成电脑编辑,再打印出来。社会在进步,这节设计课将以“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由一张纸发展到一张光碟,再到我们想象不到的其他新的形式。教材只为我们探求知识打开了一扇门,怎样走下去、走得更深远需要足够的智慧。

  四、有效对习作进行评价,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完整的人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评价主要是为了改善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应努力探究适应美术教学特性的评价方法,淡化甄别和选拔的功能。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情况。比如:这位学生从前颜色涂得脏乱,这次作业却涂得整洁,说明他努力了,进步了。尽管他画得还不够好,我们也要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相信自己能行,进而使其各个方面都能向好的方向发展。

  另外,利用电教手段示范和讲评作业,既节省时间,又提高效率。利用实物投影仪、大屏幕演示等手段直观示范教学的细微过程,能够准确、生动、清晰地将信息传递给学生。例如:讲解《黑体美术字》的基本笔画和书写过程,每一步都从展示台投射到大屏幕上清清楚楚、纤毫毕现,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模仿。

  利用电教手段讲评作业,是学生将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并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习作展示,孩子可以自己来到台前展示作品,提升了自信,促进了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老师也可将典型作品收集上来,利用展台投影的扩大和缩小功能,先显示全貌,给学生看作品的整体印象,再扩大细节,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每幅作品的细节精彩之处与不足部分。这样既缩短了理解作品的过程和时间,又提高了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美术课堂中的爱心教育    下一篇:谈多维度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