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协作数学学学习的途径和方法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0-08-27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程有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重视创设问题情境。因为只有在相应的问题情境下,学生才能产生心理共鸣,才能从情感体验中悟出某个问题的道理,教师除了要带着爱心,激情与微笑,这老三样宝贝之外,还要带着信息、音乐和故事新三样宝贝。数学教学必须要学会应用先进的网络资源来服务课堂教学,借助现代化的图片,声音,动画技巧,通过应用多媒体来表现各种情境,因而问题情境设置的生动有趣,形象具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接受信息,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思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使学生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为实现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优化教学方法,实现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在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利用网络的丰富资源,读取方便,实用性及交互性强等特点,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科学地设计教学方法。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方法多式多样,诸如:以信息技术下学生互动为核心的协作讨论法,以学生主动探索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实践操作法和围绕问题展开的发现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的灵活选择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动力,从而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促进了学生的发展,适应了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数学可视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呈现教学中的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师利用网络资源提供的信息可以突破教材就是知识的主要来源的限制,优化了教学内容,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链接专业的教育资源网站,下载课件、教案、案例等教学资源,对其进行加工处理,把网络资源处理成符合学生认识和发展规律,学生易理解和接受的数学体系,同时,数学的理解需要直观的观察,视觉的感知,特别是几何图形的性质、几何证明、函数的动态变化过程及复杂的计算过程等,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来直观呈现,使其可视化,从而有利于大多数学生的理解,提高了课堂效率,实现了有效地数学教学。

  (四)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集体备课,实现数学的有效课堂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正在加速,普通中学的信息技术装备也在不断地完善,多媒体软硬件、校园网、互联网上网终端等正在成为普通高中的基础设施,而教师已实现了网上办公,教师之间建立QQ群,为教师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利用网络的交互性进行集体备课,必须以个人备课为基础,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周进行一次网络式的集体备课活动,主要备课教师必须充分研读新课程标准及教材,其他教师进行集体讨论教学方法,共同研讨怎样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辨析易混点,同时兼顾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最后把集体的智慧进行整理共享,实现数学的有效教学。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网络教学是一种淡化教而突出学的教学模式,它提倡个性化的自主学习,采取协作学习的结构化模式,是一种自我导向的学习系统,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是在教师指导和监控下的一种更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应注意“教”与“学”两个要素,尤其是“学”的方面,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以网络学习资源来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从而实现网络环境下的有效学习。网络环境下的有效学习是指在网络环境中,学习者围绕学习内容或问题,积极地通过探究、协作或自主的方式,充分利用网络学习资源和工具对信息进行批判、创新加工,最终提升知识与技能水平,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

  三、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实现高中数学有效学习的主要途径

  (一)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数学建模”活动,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

  近几年来,我国中学普遍开展“数学建模”活动,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搜索收集资料,整理分析数据,并且用相关的数学教育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期望的实验结果,让学生在“学习、研究、实践、学习”的反复过程中逐渐地成长起来。“数学建模”活动的开展不但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在解决挑战性大的问题中培养了学生克服问题的顽强意志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在“数学建模”活动中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扩展了学生的数学视野,增强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二)运用信息技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尽可能地使用科学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进行探索和发现,这使以笔和纸、尺子为工具的数学学习方式发生改变,学生可以用计算器进行数值计算,通过数学软件操作观察函数动态变化规律,预测数学结论,进行合理推理,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探索数学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学生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感悟数学的思考方式。这就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不仅仅限于接受、记忆、模仿、练习,而且体现了自主探索、积极参与、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数学学习方式,从而启迪了学生的智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扩大了学生的知识层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被动”变“主动”,获得了充分发展的自由天地,进而培养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型人才。

  (三)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发展智力、全面培养数学能力的主要途径。数学新课程标准注重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中展开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动手操作,探索交流,类比归纳,数据处理,反思建构等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再创造”的活动过程,从而让学生认识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在相互交流中,对数学问题不断地进行思考、分析、置疑、判断、从而激活思维、深化思维,不断地提高了数学思维能力,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

  (四)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师生互动,提高学习效率

  新课程标准指出“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活动。”现代教育技术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手段进入师生互动的各个环节,这一活动的完成需建立网络学习平台及学习共同体。网络学习平台离不开多媒体网络学习资源,网络学习社区,通过建立以班级为单位的QQ群或Blog群,来合理科学地使用网络资源共享,主要包括七大模块:课堂教学视频模块,巩固练习模块,协作学习模块,疑难解答模块,当堂检测模块,作业训练模块,测试模块。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试析如何搞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下一篇: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