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物理论文

转变教学理念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所属栏目: 物理论文  更新时间:2020-08-3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刘家乾

摘要:爱因斯坦曾指出:“一个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规格统一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社会。”创新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很重要、也是很关键的。特别是在现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中,尤为重要!而作为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教师本身也必须具有创新教育理念,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传统的教育制度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例如,在教育思想上只注重传授知识而忽略了学生创新知识的能力;在传授知识时采用灌输式,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在评价体系上采用简单划一的方式,未能反映出学生真实、全面的水平和能力。这些弊病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创新能力的发展。尽管国家在近些年来不断地推进新的教学方法,但由于传统教学法已经根深蒂固,且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想一下改变比较困难。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势在必行!作为物理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以科学的方法及态度来对待每一次教学实验,让学生在老师的创新实验中得到更大的启发。以下是本人在理论学习以及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的几点体会。
    一、平等对待学生 ,相信学生都有创新能力
    什么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它是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是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创新教育的对象并非只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固然离不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但如果不向他们提供尽可能多一些的创新机遇,那么他们的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就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和提高。作为教师,不要把眼光老是盯在某些成绩优秀的学生身上,不要带着有色眼镜看学生,要多把注意力投身中等生和后进生,并在课堂上善于运用表扬的武器,激发学生真正从内心里热爱物理,想学物理,使他们在实践中品尝到创新与成功的乐趣。例如,本人在01年所任教的八(5)班邓艳夏同学,其他学科成绩都一般,但物理科第一学期前三次测验都不合格,通过深入谈心后了解到,该生平时其实非常用功,只是未能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经过多次指导,强化训练和鼓励,以后每次测验均超过80分,直至升上九年级。    

二、引导为主,创设民主的学习氛围
     学习是思想改造的过程,所以必须培养有学习个性的学生。爱因斯坦说过:“学校凭借恐吓压力和权威来管理学生是一件最坏的事情,它破坏了学生深挚的感情、真诚和自信,它养成学生驯服的性格。”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解放学生的思想,让他们敢想、敢说、敢干,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创造性思维是学生在最佳心态得以发展时出现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平常和课堂中营造宽松、民主、愉悦、新奇的气氛,为学生形成“最佳心态”创造条件。新课改要求首先要培养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做学生的朋友,尊重每一位学生,要为人师表,平等待人,善于与学生沟通。其次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在动眼、动手、动口、动脑中进行探索性学习,围绕教材创设疑境、疑点、悬念、难点,让学生大胆想、大胆讲、大胆做,要鼓励学生对教材提出异议和建议,对实验进行改革和新设计,有计划地培养、训练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物态变化》一节复习课中做实验:

把冰块放在试卷中,再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用酒精定加热。提问: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条件是什么?

【学生】冰变成水、有生成气,看到了熔化、汽化现象,不过需要吸热。

【教师】继续实验,把烧杯底放在试管口,提问:又会出现什么现象?

【学生】看到了液化现象,不过会发热。

【教师】继续实验,使液化的水滴落到下面的D盒上(盒子内部是冰与食盐的混合物,温度可以保持在-20C左右),提问:出现了什么现象?

【学生】看到了水瞬间变成冰,这是凝固现象,会放热。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D盒周围的霜。提问:这是什么物态变化?条件是什么?

【学生】观察到凝华的现象,会放热。

开始试验时,有些学生显得有点漫不经心,毕竟冰块的熔化现象司空见惯。随后,当看到升腾的“水汽”碰到烧杯底部,不断地变成晶莹的水滴,学生的兴趣开始被调动起来。当水滴不断地滴落到下面的D盒上并很快竭诚冰,更加点燃了学生的兴奋点,争相仔细查看。

通过这样的一个以引得观察实验现象为主的小实验,就可以把一个完整的水循环过程在短短几分钟里实现了,春夏秋冬仿佛浓缩在短短的几分钟里。也许,在复习课上反复强调物态变化过程,通过有关例题进一步强化,学生也可以记住相关知识。但有了这个实验的铺垫,学生肯定能获得不一样的体验和感悟。
    三、转变传统教育中的评价观念
    教育需要评估,没有评估的教育是盲目的教育,切不可因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向而废弃考试。考试作为测试人的素质差异的一种手段,在人才培养选拔和使用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以往的中小学教育,都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学工作的唯一标准。创新教育不是不要考试的教育,关键是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本人认为,创新教育指导下的评估除了考试之外,还可以通过多方面的综合素质评价指标来评价每一位学生,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且应以培养出创新人才的多少,取得创新成果的多少作为评价一所学校、一位校长、一名教师工作的标准,创新教育的实施才有根本的保证。
    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想要在物理领域里有创新,必须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能使人对科学研究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达到忘我的境界,而这恰恰是创新人才最重要的素质。如何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或兴趣呢?

   1.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所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必须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并能通过实验得出相关的结论。而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很多教师不重视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而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

2. 教学方法很重要。量子论的创始人普朗克的小学老师说:“想象一下,一个工人举起一块重石头,奋力顶住它,把它放在房顶上,他做功的能量没有消失。多少年以后,也许有一天,石头掉下来砸了某人的头。”这种教学方法使普朗克对支配物质世界的物理规律产生了好奇心,从此对物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例如做《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实验时:

【教师】问题引入:如何用天平测出小铁块的质量?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提问:如何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

【学生】甲:质量这么小怎么可能称量呢?

乙:可先称出一块小磁铁的质量,再粘上大头针称。

丙:也不可能称出的,因为加上一枚大头针的小磁铁质量差很小。

丁:可以抓一把大头针称出总质量,再除总数才可能称出吧?

结果,这一枚大头针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好奇心,都七嘴八舌地讨论如何才能称出它的质量,最后经过同学们的争论,都决定由丁同学带头做这个实验。

【教师】请丁同学讲述本次实验的目的、实验所需器材、实验步骤。及时规范学生的实验行为,如夹取砝码要用镊子,要轻取轻放等。测量时,态度要认真,要实事求是。仪器放置、操作过程要规范。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补充,教师的示范更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下面开始学生的分组实验

【学生】检查本组已有的实验器材,检查无误后开始实验。

步骤:(1)调节天平的平衡,讲托盘天平平放在实验桌上,把游码移到“0”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2)称量物体时,将被测物体放在做盘,估计物体的质量大小,用镊子往天平的右盘从大到小试加砝码,并尝试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

(3)将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和游码所指示的质量数相加,就是被测物体的质量。把测量的结果记在表格中。

【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巡视、指导,最后做实验总结。

展示几个小组的实验结果。

教师有意识地把不同的结果选出来,然后请学生分析结果不一致的原因,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最后指出各小组实验中的优点和不足,特别是针对实验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着重指出,并进一步讲解。

补充一些问题,让学生学会分析和概括。

(1)      一根铁钉被弯折后,质量是否会发生变化?

(2)      一位同学从一楼跑到五楼,他的质量会发生变化吗?

(3)      一块冰熔化称水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

最后归纳出结论:质量不随形状、位置、物态的变化而变化。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同学们有思考、有讨论、有合作、有争论,培养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同学的学习兴趣,当同学们将所有问题都解决了内心产生了一种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五、养成善于观察  实事求是科学态度
    态度决定行动,严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人发现不易被发现的或经常被人忽视的一些东西,哪怕是极偶然的一个发现,否则就会与即将获得的新成果擦肩而过。例如,八年级上册《物理》课本第7页《伽利略对摆动的研究》一文中介绍,伽利略某天在教堂参加活动时看到房顶上的吊灯因风吹而不停地摆动,经长时间仔细观察和经过多次用不同质量的铁块做实验,终于得出了“摆动等时性”结论。

六、激发学生创新潜能,体验成功喜悦
   有学生问我,我们学这些东西到底能干嘛?这就反映出了学生不是为了求知而学习,而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所以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应适当的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生产中的问题。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成功的欲望,都想体验成功后喜悦。为此,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经常设法为学生安排“成功”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觉到自我的价值,品尝到其中的乐趣,进而成为创新发明的动力。比如八年级物理在学习《测量平均速度》一节时,我只是简单要求学生按课本实验步骤做,然后让学生想办法将斜面放好,学生做实验时每组遇到的问题都不同,有的将斜面放的太斜而小车从顶坡下来时太快而导致计时误差大;有的将小车放在斜坡上距离太短而计时不准等,我先要求并鼓励他们讨论并查相关资料来解决,解决不了的我再适当指导。

有如:在测固体密度的实验时,本人引导学生用作图法设计了两种方案:

方案一:先测不规则小石块体积V=V2-V1,再称小石块质量M。

方案二:先称小石块质量M,再测小石块体积V=V2-V1。

在测液体密度时也引导学生设计了三种方案:

方案一:先测出待测液V,再称烧杯质量M1,然后求烧杯与待测液总质量M2,则待测液质量M=M2-M1,最后待测液密度为(M2- M1)/V。

方案二:先称出烧杯质量M1,再称烧杯与待测液总质量M2,则待测液质量M2- M1,然后测待测液的以及V。故待测液密度为(M2- M1)/V。

方案三:先称烧杯及待测液总质量M2,再测待测液体积V,然后称烧杯质量M1,故待测液密度为(M2- M1)/V

通过引导同学们设计并按方案做了这个实验,让同学们充分比较这几种方案的优劣并最终找到了最佳方案。教师通过大胆让学生设计实验,是学生真正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并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学生就会全身心投入。所以,适时的鼓励、启发和引导,能让学生品尝寻找正确答案的愉悦,养成积极探索的习惯,从而培养创造性思维打下良好基础,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任重而道远,作为教师应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大胆创新,通过长期的不懈努力,在教学中培养出更多有用的创新人才。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谈多媒体课件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科学思维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