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物理论文

浅谈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所属栏目: 物理论文  更新时间:2020-09-0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物理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取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解决问题首先是发现并提出问题,因此,在教学中中,应强调“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力图在创设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统一起来。下面我就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创设好问题情境谈几点体会:

  1、根据教学需要创设问题

  有经验的教师会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出更多的问题,有更多的思维时间和空间,并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进一步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发展思维;没经验的青年教师在课堂上也有很多的问题问学生,但却起不到相应的效果。这就说明课堂问题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是否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

  例如:在讲述《超重和失重》时,如果从复习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入手,因此向学生提出问题:“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学生很快就把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大声回答出来了。之后,教师会觉得这个问题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不能深入。如果换一个提问方法:他拿出一个弹簧秤,让其悬挂一个5牛顿的钩码,先让学生观察弹簧秤的示数,回答出弹簧秤的示数为多少,然后让学生观察当弹簧被加速提起时弹簧的示数又是多少?并且与重力的大小比较;由此引出超重的概念;当让一个同学站在磅秤上迅速下蹲时,要求其他同学观察磅秤上的示数变化并与学生静止时磅秤的示数比较,由此引出失重的概念。当引出概念之后,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引起学生思考和试图运用牛顿运动定律作出理论分析的欲望和动机。

  2、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需要创设问题

  问题解决过程的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它能使学习者的思维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能使学习者在已知与未知,旧知与新知之间做出联想,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自己独立的认知结构,要利用问题去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拓展有学生认知结构,就要求在课堂创设问题情境时, 要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思维发展需要创设问题。为了适应学生的思维发展需要,教师在创设问题时必须要做到阶梯性,问题要有序地提出,并要在问题的提出的过程中做到逐步深入。

  例如:在研究电磁感应现象时:

  (1)让线圈的一部分切割磁感线,会产生感应电流

  (2)当磁铁插入或拔出线圈时,线圈内也有感应电流

  (3)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线圈A中的电流强度,线圈B中也产生感应电流。

  在学生观察后,要求归纳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这时有可能由于学生作了预习会直接说出:是由于磁通量的变化。当出现这种回答时应马上提出另一个问题:你是怎么想到从磁通量的角度进行思考呢?此时学生可能无言以答?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分析论证是不是由于磁通量的变化引起感应电流的产生。

  3、创设问题要注重交互性,注重论辩在教学互动中的作用

  问题该怎么问,这就要考虑问的方法,若教师老问:“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等问题,让学生齐声回答,看上去学生积极参与 ,教师认真启发,实质上是追求表面热闹,而没有真正启发学生思维,这是不可取的。

  建构主义的教学论主张: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强调教学过程和探索性,变学生盲目接受和被动记忆为自我探索,积极建构知识。如果我们只让学生回答是或不是这样判断性的问题,而不让学生真正参与到问题的创设和解决中来,这样课堂也就失去了该有的开放性。课堂教学要强调学生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而教师要在学生建构知识时,扮演好学生建构知识的支持者的角色,让课堂教学围绕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展开,在这样的交流中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有机协作机制。

  因此问题的创设应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和教材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教学必须符合民主化原则,问题创设要体现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和谐。自由的教学氛围,使问题真正成为打开学生思路的钥匙。这样,我们在问学生问题时,就应少问学生“是不是?”而可多问几个诸如:“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你能不能再从其他的方面来分析我们提出的问题?”等这样的问题。同样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就应该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也不一定得由教师给出答案,而应通过师生间的交流和相互启发,或学生之间的讨论来得出最后的结论。在这样的交流中,让每个人都成为解决问题的主角,通过讨论可以引起争辩,激活学生思维,在交换意见中相互启发,相互质疑,取长补短,加深理解,讨论,有利于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找到答案,其效果远远大于教师给生纠错,同时,在师生交互生生交互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合作精神,学生中“英雄所见略同”者之间彼此啬收益,因此获得“共生效应”

  4、创设问题情境要有情趣性和生活性

  有关学习问题有两类:一类是“学习中的问题”,另一类是“学习者的问题中”,两类问题吸相对的独立性,又是相互依存的。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上,既要从解决学生在学习教材中发现或发掘出来的问题,又要从学生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三个层面所反映出来的问题着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问题的主体,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传统的教学强调理论的完整性、系统性,与科学技术、生活实际联系的不够,对问题的过于理想化、模型化,诸如“看成质点的小球,轻杆,光滑水平面”等理想模型的设置使物理教学与生活脱节,实际上物理知识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和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了把所学的物理知识让学生感觉和体会到它们的用处,并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情趣,在物理教学时要尽量地多例举一些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方面的例子。例如:在学习万有引力知识之后,可以来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神舟五号飞船的起飞,环绕,和着陆;在学习了电磁振荡之后,可以介绍微波炉的工作原理等等。

  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质在于揭示事物的矛盾或引发主体内心的好奇,唤起思维,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真正投入到学习中。物理教学要让学生在问题 中学习,就要更进一步提高教师创设问题情境 的能力 ,要让学生能在问题的解决中提高能力 ,让学生在问题的探索中发现自己的长处,找到成功,也要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加强物理学科圣堂生的吸引力,从而能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发现,通过探究,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取得满意的成绩。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科学思维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    下一篇:如何使物理课堂教学更高效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