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美术论文

小学美术课教学导入原则

所属栏目: 美术论文  更新时间:2020-09-07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新课的导入是一门艺术,它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出紧紧抓住学生心弦的教学情境。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或趣味横生,或悬念于怀,或处于新旧认识的冲突之中,产生探奇觅胜的求知欲,很自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中。那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新课的导入设计到底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呢?笔者认为归纳为以下几个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课堂教学导入的首要问题是不能脱离教学实际,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而设计,既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状态、知识能力基础、爱好兴趣的差异程度。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在导入新课时,可以从讲故事、做游戏等方面入手,满足他们爱玩爱动的心理,在故事或游戏中使他们的注意力保持稳定、持久、高涨。

  如在教学《美丽的热带鱼》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导入的:课前先用硬卡纸做成几条鱼,其中一条用各种线条装饰过,其他则没加任何装饰。我让学生先玩钓鱼的游戏,并把钓到的鱼贴在黑板上,问:哪一条鱼美?为什么?这样,游戏的导入激发了同学们主动参与的热情,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投其所好设计导入,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很自然地导入新课。

  二、启发性原则

  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此,教师在上课的开始要运用启发性的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这样才能有效地引起学生对新知识内容的热烈探求。

  如《各种形状的鱼》一课我是这样设计导入的:同学们,老师是个魔术师,你们信不信?不信,我请几个同学在黑板上画几个任意形状,如方形、圆形、三角形、菱形等,我都能把它变成鱼,看看哪个同学画的基本形能难住老师,就这样把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同学们纷纷举手,愿到黑板上去画,我也像变戏法似的,把各种图形都添画成了各种形态的鱼。同学们在惊奇的同时,我也趁机给他们以鼓励:同学们,鱼并不难画,鱼的形状多种多样,只要你们开动脑筋多想象,任何形状都能添画成鱼。这种导入设计既引发了学生的思考,鼓励了同学们绘画的信心,又培养了同学们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也解决了教学的难点。

  三、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人对某件事物的兴趣越浓,那么他的观察就会越认真,感知、记忆、思维等智力活动就越有成效。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教师如掌握学生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渴望接近、了解这种事物的心理活动倾向,激发学生对此事物产生兴趣,则能促使他们集中注意力,做到引人入胜、先声夺人的效果。

  如《我的自画像》一课,上课时我把一个用布蒙住头的学生带进教室(先不让同学们知道是谁),让同学们来辨认。同学们感到很好奇,纷纷猜测是谁,但答案不一。我问学生们,你是根据什么猜的?学生们说是根据身高,服装。我再慢慢提起袋子,露出嘴巴、鼻子,让他们接着猜,很快有了统一的答案。我抓住时机因势利导:辨人不仅能从身高、服装辨认,主要还要从五官的特征来辨认。所以,同学们在画人物写生时一定要抓住五官的特征,五官抓不准,画得就不像。通过这种引导,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告诉同学们平时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很重要。

  四、新颖性原则

  心理学研究表明,令学生耳目一新的“新异刺激”,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的感知态度,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因此,导入时所选用的素料与教材的相似度越小、越新,便越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思考。

  执教《近大远小的现象》一课,为了让学生对近大远小现象理解得更充分,我把学生们带到操场上,让同学们分别站在操场远近不同的位置上,教同学们伸出一个指头作比例来观察我的身高,这时有趣的现象发生了,离我近的同学说:老师我们用一个手指头比不下你的身高,离我远的同学笑着说:老师平时看你那么高,今天你只有我的一个手指那么高了。以此类推,高墙、房屋、树木、地面的方砖等等都成为学生观察的实物。如此别出心裁地把课堂搬到操场上,回到教室,学生根据各自的观察体验很快就总结出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

  可见,新课的导入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窗口,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挖掘教材,找准切入点,运用好新课导入这一教学艺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校园里、教室中实现“乐学”,使美术课堂教学因此事半功倍。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方法    下一篇:浅谈民间剪纸艺术之形式美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