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地理论文

新课标框架下的地理素养培养

所属栏目: 地理论文  更新时间:2020-09-08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对学生的地理素养要求是指在课程要求的范围内学生通过学习应能达到的地理素养。课标和以前的课程相比,在目标层面的三个维度都有很大差异,因此,对学生的地理素养要求不同,培养的思路和方法也应有所区别。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传统地理素养培养以大量的地理知识(地理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为依托,关注对“学过的”内容的再现和运用能力。这种思路导致老师以“掌握多少”来评价学生的地理素养,而学生以“学过多少”来衡量自己的地理素养。体现在地理学习过程以从老师处获得多少知识为主要目的,相对而言,学生的自主学习被轻视了。结果,如果都是“好学生”,地理素养的高低更多地取决老师“讲的多少”,而与学生自身的能力差异关系较弱

  新课程对地理素养的要求:课程标准对知识的要求,不关注知识量和知识系统,不强调对知识的记忆,大量采用案例学习的方式,许多传统被认为是必学的知识,现在成为学习的材料(如区域、自然资源、自然灾害),降低对知识深、广度的要求,强调可以归纳和分析出来的内容(如气候类型、洋流、人口增长模式),大量删除一些知识(如大气垂直分层、城市区位因素)

  课程标准对技能、方法的要求:课程标准从实质上讲是对学生评价的标准,因此,“标准”要具有评价的可操作性。

  限定评价的方法,主要分三类:其一,运用图(表、资料)其二,以……为例(举例、结合实例)其三,绘制示意图等。行为动词规定评价的行为目标,同时也要求了对主题内容的达成目标

  综合来看,新课程倡导评价的基本途径是:提供新材料、新情境甚至新知识——联系、迁移旧知——对应分析或推理、判断——关注技能、方法、行为等能力要求——落实到课标的具体要求;不提倡就教材所学的具体内容评价,尤其不能直接评价教材中作为材料、案例等出现的内容

  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以课标为依据,在课标规定的内容范围内重新构建知识结构,形成概念图,课标之外的内容不必加量,程度也不必加深,可将初中和高中(必修)标准综合,逐“标准”要求达成方法目标和行为目标,将课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分解、细化,并与相关“标准”内容结合,形成每课的教学目标且予以落实

  强化对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地理观念(如整体性和差异性、典型性和过渡性等),地理视角(如时间视角、空间视角、运动变化的视角、比较的视角、联系的视角等),判断、推理、迁移的能力,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如东蚕西移)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论地理教学中怎样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下一篇: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激励性评价
推荐资讯